《落日》教案5篇

时间:2023-12-31 作者:tddiction

教案的撰写过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写好一篇教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落日》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落日》教案5篇

《落日》教案篇1

本课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感悟落日之美,培养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体悟幻想和想象的意义。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了解掌握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直接导入课题,并就课题《落日的幻觉》简单阐述,形成学生对于文本的第一印象。

诗意导入:唐代诗人杜牧在《西江怀古》里说:“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今天,我们不妨也来做做这万里沙鸥,弄弄这夕阳落日,看看能不能也弄出诗人情怀出来。

二、初读理思路。

幻灯出示初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先描写落日的景象,再解释幻觉的成因,引导学生把握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观落日之景。梳理作者所描写的落日景象,并整理到学案表格的第一列。(培养学生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赏落日之美:

无论落日的形体还是颜色,总之一个字——美。那落日之美究竟美在哪里?以“落日之美,美在 ”的句式用课本上的词加以概括。幻灯出示美读要求,学生美读文章的第一二两个自然段。

感受壮观、绮丽、神秘、迷人之美。穿插学生美读文章,体悟作者对落日的喜爱之情。

思考把落日之美写得如在眼前的原因,引导学生归纳:表达方式中描写的运用和说明方法中摹状貌的运用会让说明文形象生动。

引导体会落日的忧伤之美,引导学生归纳:引用古诗文可以让说明文充满诗情画意,具有可读性。(拓展延伸,还知道哪些描写落日的古诗文)

师:无论是凄婉还是绮丽壮观。落日总是那么美,同学们来感受下。旁白:从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落日总以其千变万化的美触动着诗人词人的情思,也触动着我们的心弦。可以,这样美丽的落日,居然是幻觉啊。可是科学总是科学,无论你信,还是不信,真理总在那里,不哄不骗。(幻灯片展示落日图集)

四、析落日之幻:

师:在研究落日幻觉之前,我们先得做些准备工作。因为初二的我们,对于物理学的相关常识应该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导学案知识链接,充实你的知识背囊。(生浏览导学案相关内容)

小组汇报,至少三名同学,合作汇报。

师就表格提出两个问题:

①分析前两列顺序不同的缘由,体会说明文中说明顺序的运用;

②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师归纳:叶圣陶老先生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那如何能把说明文说明白呢?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依照一定的说明顺序,使用相应的说明方法,还要选择相应的说明语言。前文我们说了,除了生动形象之外,最根本是——准确、严谨、周密。

五、味落日之理

师: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落日之美。如果你是农民的孩子,或许你也会在某在农忙的黄昏之时或者放学的路上,看到地平线上这轮美丽的夕阳。她那么美,那么耀眼。可它,竟然是幻觉。静心默读文章,你是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或者,你可以写一写。

学生思考或者动笔写。中心点:要有科学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

师反面示例月亮的图片:生活中不仅需要科学,还需要想象和幻想。

六、课堂小结:

师小结:有时候,真相是一种幸福。可有的时候,真相也是一种残酷。所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我们用知识和科学为自己的理想插上飞翔的翅膀,也用想象和幻想为我们的文学和生活涂抹更美好的色彩。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微冷的初冬之日,愿你拥有这个季节最美的那轮落日。

下课后,请同学们依据六年级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写一则简单的小品文。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说明清楚明了。

下课。

《落日》教案篇2

一、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个视觉小游戏:请好好数数图中有多少个小黑点?图2中红线与蓝线哪根更长?图3,位于中间的绿色球和紫色球哪个更大?

刚才的小游戏中,我们眼睛看到的与实际不一样,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事物产生错觉或幻觉,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落日”。今天,我们就随黄天祥先生一起去探索落日的奥秘。

二、赏落日、绘落日。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落日图,注意仔细看,认真想,看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看到的景象。(树稍上的落日、湖边落日、大漠的落日、海上落日)欣赏了四个画面,谁能用一个形容词来描绘一下?(提示:可从颜色、形状、看后的感受方面去说)

三、检查预习。

课前布置了预习,下面我要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如何。(出示课件)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根据说明的对象、说明的目的,可将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课件)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落日的幻觉)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四、自主学习,弄清落日让人产生了哪些幻觉以及产生幻觉的原因。

我们知道了说明对象和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注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

1、课文描绘了落日的哪些景象?

2、造成这些幻觉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划、作标注。3你发现文章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读完思考,完成导学案中表格练习。

3、从表格中我们发现,课文先写了落日让人产生的幻觉,再写产生幻觉的原因,前面是现象,后面是本质,也就是由现象到本质,根据说明文写作顺序,本文是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4、本文借落日的幻觉,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本文介绍了落日各种奇异幻觉,以及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五、合作探究。

本文的说明方法灵活多样,第一段中,作者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了李密的.《陈情表》中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和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下面我们小组来合作探究4-7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组间巡视指导。交流学习成果。

六、揣摩语言。

作者在写落日产生幻觉的原因,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成因,很有说服力,他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很有讲究,下面我们来看几组句子。

这样替换行吗?

1课文原句: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改句: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2课文原句: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改句: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

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红色的字去掉行吗?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得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一般来讲”表“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下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少于清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不能删除。

通过以上句子的探究,我们明白了,说明文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准确、严密。

七、拓展延伸。

1、通过以上文章主体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美丽的落日景象背后竟隐藏了这么多科学道理,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的美丽的自然现象呢?(彩虹、海市蜃楼)

2、眼见果真为实吗?(课件)

假如你是“走进科学”栏目的解说员,你能解释下列所看到的现象吗?

3、学生谈收获。

八、作业。

1、本文是说明文,以说明为主,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试着找出文中描写的段落,读读,课下观察日出的情景,写一段描写的文字。

2、对于太阳落山时为什么好像变大了,课文中没有解释,请同学们下去后查找资料弄明白。舒全鑫

《落日》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 三亚落日。背诵课文3、4节。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欣赏并积累描写落日的语句。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方,有一座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那里的日落景象富有诗意,美妙绝伦。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三亚欣赏美丽的落日。(板书)2 三亚落日。

二、初读感知

1.请大家把课文打开,大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三、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就来检查检察,有信心吗?(1)出示词语,指名读:

逊色 涨溢玉屑银末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美妙绝伦挺拔俊??

玫瑰 灯盏毫无倦态硕大无朋

摇曳 搔着 醉醺醺悄然无声(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比:硕,大;无比,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3)多么美的词语,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些词读一读。四、指导朗读1.词美,景更美,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2.现在,你眼中的三亚落日是什么样的?(交流:美丽、诗意……)

出示: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夕阳滑落的景象绝纶,一点儿也不必日出逊色。3.看来,在作者真的很喜欢三亚的落日。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赞美之情。4.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去感受三亚落日那充满诗意的美丽好吗?5.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相机指导。五、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第3~5自然段)2.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四、精读感悟1.要看三亚落日就必须先到三亚去,那我们就先到三亚去看看吧!(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 三亚落日》。2.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交流:

a“蓝透子”、“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b“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c“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a“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b“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c“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听写生字词:逊色 涨溢玉屑银末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玫瑰 灯盏2.齐渎第一段。二、精读感悟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静心默读第3、4自然段,找出文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并将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做上批注。

交流:(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1.哪些词语写出太阳像“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a、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b、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2.文章的哪些地方写了太阳像灯笼,谁来读读?

出示: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3.比较:

a: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b: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4.出示:“他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奔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5. 谁来读读把太阳比喻成“跳水员”的句子?

出示:“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6.比较:

a: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b: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e.齐读第二句话。7、当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8.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9.再读本段,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并相互说说为什么喜欢。三、指导背诵第3、4自然段。四、总结、欣赏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板书设计:教后一得:

《落日》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尝试用美妙绝伦等词语造句。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语言文字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搜集的关于日出日落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海上日出》的图片、《火烧云》的图片、文字胶片、小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创设一片热烈的交流气氛)

1、昨天下午,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

搜集有关三亚和关于日出日落景色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也可以根据理解自己作画,做到了吗?

2、交流文字资料或展览图片:

请把它们高高地举起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好吗?(请同学读文字资料、介绍图片内容,注意及时恰当的评价或鼓励。)

我也搜集了一些图画资料,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想展示给大家看,可以吗?(出示图片)喜欢吗?说说为什么?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我和同学们有同样的感觉!(过渡语)

那今天,让我们一起登上时空飞车,到祖国的南疆海南省的三亚去欣赏那里的落日美景,好不好?

去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介绍那里美丽景色的文章三亚落日。(板书课题)

2、读文感知:

(1)、齐读课题

(2)、引导质疑:

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谈话,结合你对课文的预习,谁来告诉大家,读这篇文章,你最想干什么?

(将同学们的愿望、疑问以副板书的形式加以体现)

3、适当总结,引导学习:

同学们真棒,你们很会学习,能够提出这样有学习价值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读书,展开想象,对这些问题同学们一定能找到答案。那你想用什么方法读书呢?(大脑放录像法)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了。你能再介绍一下这种方法吗?(生介绍:1、勾勒形态,放映大海、沙滩、落日等物体的轮廓;2、染上色彩,黑白变彩色;3、使画面动起来;4、倾听画面里发出的声音;5、朗读时,通过你的表情、动作等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表现出来。)(此方法是我们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运用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能够熟练运用,又可以激发同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同意吗?

好,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读书。现在请同学们带上你的大脑录像机,走进课文中描绘的美景中吧!

(投影文字胶片:请同学们一边读书,一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喜欢的美景多录一会。然后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可以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告诉同学。)开始吧!

(在本环节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尽情地读书,放飞想象的翅膀,与同学充分地交流,体验文中描绘的美景。)

?三〉、深入理解,感情品味:

1、交流:

来,我们一起来看。谁愿意说说,你通过刚才的读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到黑板上线条简单勾勒出看到的景物:太阳、大海、白鸥、椰子树、沙滩等。)

你又听到了什么呢?

(给学生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

2、根据板书总结,再一次引导读书:

同学们,看黑板上这幅画,只是一个黑白的画面。你想为上面的景物涂上怎样的色彩?为什么?你是从文章中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呢?把你找的句子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交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学习、读书的顺序)

a、常景图:

(蓝天、碧海、碧玉般的椰子树、洁白的海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

(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过渡语:通过读书品味,我们的头脑中清晰的浮现了这幅美妙的画面。看,多美啊!同学们,对这幅画面,你还有什么别的见解吗?

b、落日图:

(此处是全文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描写日落的语句,体会三亚落日的滑落过程,欣赏落日时那火红的太阳、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的大海。)

边讨论,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亳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丹朱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运动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式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在以上a、b两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采取板画、板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四〉、课文总结,升华感情:

看着黑板上的这幅画面,同学们,我真觉得你们了不起,不仅能把课文读得那么好,而且还是一个个了不起的小画家。你们把作者用语言文字给我们描述的美景寥寥数笔就画了下来,还涂上了这样五彩斑斓的七彩色。让人越看越觉得好美!

面对这么美的图画,你最想用哪个词来赞美它?(让学生把说的词语一一写在黑板上,如:美妙绝伦、美不胜收、举世闻名、无与伦比、举世瞩目)

是啊,三亚落日的美让人陶醉,让人迷恋,你能不能用一句最想说的话来赞美它?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词。

(让学生自主练习说句子,展现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外拓展:

是啊,同学们,三亚落日多美啊!我看你们用画笔画出的画更美,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欣赏这份美丽好吗?(教师贴出学生的作品,学生自由观赏图片、美读课文。)

多美的景象啊!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其实也不乏美景,让我们用自己智慧的双眸去发现吧!别忘了把你喜欢的美景描绘下来,好吗?

《落日》教案篇5

【设计理念】

朗读是小学语文重要的训练手段,也是重要的训练目标。本文所描写的落日景象很美,很有诗意。通过“以读促悟,读中见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换成头脑中丰满的、具有诗意的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与感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认识绿线条里的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抓住描写三亚及三亚落日的优美语言,感受具有诗意的三亚美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课题,要求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齐读课题后,问学生:从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三亚那里景色怎样?落日时是怎样的.情形?

?意图:实施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前提是要有问题情境。由题质疑的两个问题,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条件,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学生字表上的生字,相互听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进行纠正。在此基础上,通读全文,要求通过练习,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面向全体,检查评价。先指名学生读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注意点拨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悄然无声、涨溢、搔着脚板”。再请多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使每个学生都能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语境,理解“倦态、硕大无朋、敏捷、缘故”等词语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初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意图: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集中检查的方法,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三、分步导读,品味诗意

1.导读三亚美景。

从学生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三亚那里景色怎样”入手,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三亚景色的第二自然段。再细读这一段,想想:如果要画一幅图,要画哪些景物,需要哪些色彩?

组织交流:景色有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海鸥、碧绿的椰树、金色的细沙。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些景物中,自己最喜欢什么景色?为什么?并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意图:通过如果画画要画哪些景,需要哪些色彩,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有效地将语言文字转换成了美丽的形象。仅仅停留于此还不够,教学中还要使这些形象“活”起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

2.导读落日美景。

(1)整体感知落日特点。由学生所提的第二个问题“落日时是怎样的情形”,导读第1自然段,找出两个词语:“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从而对落日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2)具体品味落日过程。先让学生读描写日落过程的第三自然段,说说落日的过程怎样美妙。——学生读文,想想在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组织讨论:一是太阳红扑扑的脸蛋,二是抖落下赤朱丹彤,大海(包括人、景)都染成了红色。指导学生用快乐、活泼的语气朗读。

再读第4自然段,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这一段。先读文,想想在头脑中出现了哪些画面?讨论:①太阳像个大红灯笼的画面。②太阳顽皮地在海面上蹦跳的画面。③太阳轻快、敏捷入水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整体朗读第3、4自然段,读出美妙绝伦,读出诗意。

?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通过在头脑中浮现相关的画面,让学生感知了日落,由活泼快乐到温和平静再到敏捷入水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就将“美妙绝伦”、“真有诗意”具体化、形象化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会被大自然的美妙所折服,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

四、读全文,读写结合

1.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赏读全文。在赏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背课文的第3、4自然段。

2.要求学生课外观赏家乡的日出或日落景象,写一篇习作,并在语言描写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意图:背诵课文是进行语言积累的好形式,而背诵课文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学生内化吸收语言提供了帮助。】

附:板书设计

像快乐的小孩 天海 金红一色

三亚落日 美妙绝伦 慢慢下沉 真有

像大红灯笼 突然 轻快、敏捷 诗意

悄无声息、水波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