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我们应该不断更新教案,以跟上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逗小狗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逗小狗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和理解故事《三只想生病的小狗》,懂得关心家人
2。能大胆、积极地参加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4。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老师装作咳嗽几声说:今天老师生病了,真不舒服。小朋友有生过病么?你们觉得生病怎么样?想不想生病啊?
2。故事里有三只想生病的小狗,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想生病啊?
二。听讲故事《三只想生病的小狗》
1。从“灰狗妈妈有三个宝宝”到“有妈妈陪着还有好吃的”
提问: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三只小狗为什么想生病?
2。继续讲述故事,“三只小狗觉得生病真好”到“妈妈只好去买”
提问:三只小狗真的生病了,灰狗妈妈是怎么照顾他们的?
3。教师小结:灰狗妈妈一会要给三只小狗喂药,一会又要给三只小狗买好吃的,灰狗妈妈真是辛苦啊!
4。从“三只小狗病好了”到最后。
提问:小狗的病好了,灰狗妈妈怎么样了?,灰狗妈妈为什么会生病呢?三只小狗这样做对吗?
小结:小朋友们淋雨受凉会使我们生病,因为照顾小狗而劳累的妈妈也会生病,我们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能淋雨受凉,不能给爸爸妈妈添麻烦。
三。讨论、提问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与幼儿围绕挂图的画面进行讨论。
2。提问:
(1)夜里,三只小狗发烧了,灰狗妈妈在干什么?
(2)灰狗妈妈生病住院了,有一天三只小狗带了水果去给妈妈吃,他们都带了什么水果?水果是从哪里来的?
(3)灰狗妈妈出院的时候,三只小狗对妈妈说了什么?
3。联系实际,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问题:
(1)你喜欢三只小狗吗?为什么?
(2)你想不想生病?为什么?
(3)平时我们生病了,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照顾我们的?
(4)妈妈对我们那么好,我们可以帮妈妈做些什么呢?
活动延伸:
我们都有一个好妈妈,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给妈妈添麻烦,而且要懂得关心家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在阅读活动的生活情景中,蕴涵着许多问题,有的问题是在孩子认知环境中提出的,如“为什么白狗妈妈端给狗妹妹吃东西?”有的是受某些因素影响产生的,如“什么是羡慕呀?”作为老师要抓住孩子提出的问题,并以此引发孩子的思考,因为某些问题能够帮助孩子产生矛盾和冲突能激起孩子间的互动,尝试运用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孩子思维流畅性的发展。
逗小狗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欢乐情绪。
2、学习用身体动作合拍的表现乐曲的节奏。
3、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小狗动作,并尝试合着音乐大胆表现。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小狗树林的图片
2、小狗录音,乐曲《小狗与口哨》
3、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瞧!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录音:狗宝宝,你们好,我是小狗旺旺,我也有一个小主人,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他经常带我去小树林散步,一边走一边还会吹着好听的口哨呢?
完整欣赏乐曲。
二、分段欣赏
提问:好听吗?你再乐曲里听到什么声音了?你会吹口哨吗?一起来学一学,小狗散步的时候可高兴了,瞧!它一边走一边还留下了小脚印呢?
欣赏第一段:
请幼儿按着图谱学一学小狗走路(注意按音乐的节奏踏步走)请幼儿按不同的要求:
①不放音乐,看图走,和老师一起走。
②集体听音乐,一起看图走。
③幼儿自己听音乐律动。
④请幼儿有感情,高兴的学小狗走路。
欣赏第二段:
师:小狗来到了树林会干什么呢?
幼儿学习按节奏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吃骨头、摇耳朵、打滚、点头……)先一种动作,然后加深难度两种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欣赏第三段:
太阳下山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请幼儿自己听音乐,按音乐的节奏踏步回家。
三、完整表现狗宝宝,音乐好听吗?这首音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口哨与小狗》,我们再来听一遍。
(1)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2)请幼儿跟着音乐,完整的表现小狗和小主人散步的情节。
逗小狗教案篇3
导语:
提问:大家有没有听说过“_”呢?那你们对“_”的了解有多少?有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给大家听听。(你们有没有听过祖辈父辈讲过有关“_”时期的事情?又或者从历史书中或课外阅读中听讲过有关“_”的事情呢?)
(简介_,补充有关“_”的资料,让学生更加了解“_”的社会背景 )
_资料:
1.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
2.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_”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总结: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人性扭曲变形。在这场灾难中,一大批老干部受到打击和迫害,巴金就是其中的一个。面对这场灾难,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但巴金说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小狗包弟》就是他说真话的具体体现。
作者及作品简介:
?引子?(1自然段)?——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小狗包弟的来历。
?发展?(3—6自然段)?——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
结局?(7-9自然段)?——小狗包弟惨遭厄运。
?尾声(10-13自然段)——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作家的忏悔。
2、“引子”部分
思考: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结构: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引起下文;
内容: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狗的忠诚,人的背弃,人不如狗,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
①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 “狗来了、、、、、、不停地作揖”
第3自然段 “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段 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 “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②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参考:可爱、聪明、通人性。
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逗小狗教案篇4
一、教材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学习重点在散文的感情线索。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讲述了小狗包弟与自己一家的故事。作者“借物感怀”,通过对小狗包弟的愧疚和怀念,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的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妻子的怀念。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强化细致观察生活的意识,同时可以充分发挥联想,将感情与真实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小见大。
二、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对于散文这种文体也较为熟悉了。但是这个年龄的学生社会经验较少,阅历不足,心智与情感较之成年人而言也不够成熟,同时对“那个时期那段历史的了解也比较少,所以在理解“借物感怀”时还是存在一些难度,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够说出文章的逻辑线索与情感线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怀”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过文章的学习,能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线,并且如何将情感线渗入故事线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能够发挥联想,“以小见大”,借物喻情。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够说出文章的逻辑线索与情感线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怀”的部分。
?教学难点】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线,并且如何将情感线渗入故事线中。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对比阅读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将用多媒体出示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结合背景大致讲解意思,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感怀”的概念,加以解释,并引出巴金。《蝶恋花》与《小狗包弟》均使用借物感怀的手法,均有怀念亡妻的内容,创作背景均为乱世蒙冤牵连家人,具很高的相似性。通过对篇幅短小,内容明显的篇章的了解,为学生对本长篇散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整体感知
这部分我会以“全文是按照什么样的线索进行写作的?”
为任务,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后回答出“时间线”。
然后我会提出第二个任务“全文是按照什么时间线进行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写出如下时间线:引题——包弟进家——-七年相处——-送别包弟——怀念包弟。并以此作为板书呈现在黑板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会在宏观上把握住文章的基本脉络。
(三)深入研读
这部分我依然会使用任务引导法,我将设置如下任务:
1、“在叙述的部分中,作者怀念的人是如何出现在文章中的?能体现出如何的情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指出两次特别提起,多半是“我们”,都属平实的细节叙述,说明作者无论是与包弟,还是与爱人,都是“朝夕相处,关系和睦”。
2、“在抒情的部分里,作者是如何感怀?”
并引导学生回答出“近:自我忏悔;远:借景怀人”
通过这两个问题将学生的注意从时间上的叙述,转移到情感的渗透上,并且在逐步地引导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通过忏悔的方式将情感表达从含蓄过渡到浓重的升华过程。
3、最后我会进行一段泛读,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用找意象以及情景对比的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烘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有爱人在的景色,才是生动的,令人快乐的”。
(四)拓展延伸
学生们刚刚学习并初步体会了“借物感怀”的艺术手法,此处我会用再次用多媒体展示出《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请学生们进行对比阅读。在导入阶段我通过背景介绍,展示了很多两篇文章的相似点,此处请同学通过自行阅读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更多的不同点。并经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苏词更加含蓄,可解读为感慨自身,也可解读为怀念故人,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巴文情感浓烈,有深刻的忏悔,也有深沉的怀念,同时犀利地表达了对那个时期动乱的控诉”。
(五)小结作业
除了苏词,同学们还在初中学过另一篇借物感怀亡妻的文章《项脊轩志》,请同学们比较阅读《小狗包弟》和《项脊轩志》的情感抒发上有何异同,下次上课分享一下大家的看法。这样能让同学们对这种写作手法深刻理解和巩固。
逗小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包弟的形象,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变化。
3、能正确评价作者放弃包弟的行为,学习作者敢于剖析自我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对包弟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勇于剖析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教学方法品味赏析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
2006年黑龙江省“虐猫事件”导入。(3min)
二、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1、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资料,介绍巴金的生平经历及主要作品。
教师补充总结。(2min)
2、写作背景(结合同步练习)(3min)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_”历时十年。这场“_”是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被江青、林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在这场灾难中,一大批老干部受到打击和迫害,巴金就是其中一个。
三、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合作讨论,并展示成果)(6min)
本文的标题是《小狗包弟》,请你从文中找找围绕“包弟”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情感变化又是怎样的呢?
内容 情感
包弟的来历 快乐
包弟的相处 高兴
包弟的离别 忧虑
送走包弟 歉疚
(介绍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四、品味赏析
1、请结合文本,完成下列表格:(20min)
姓名
包弟
品种
日本种
来历
朋友转送给我,此前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
性格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语文《小狗包弟》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秘最开心的事情。
逗小狗教案篇6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
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
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
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
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
听到口哨声——女同学
没有口哨声——男同学
小鸟——飞翔
小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
(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
(生:小鸟、小狗)
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
(生:低沉)
为什么?
(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
小鸟——飞翔
小狗——节奏
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2、师生再见。
逗小狗教案篇7
?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了解本文写作的相关背景。
掌握小狗包弟一生的命运,体味作者对它的感情变化。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_”十年浩劫对中国社会的破坏程度及对人心的摧残度。
引领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更好地去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认真体味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的前后变化。
?教学难点】
深刻认识“_”对当时社会的残害程度,让学生学会在历史中反思,在现实生活中反思,以求进步。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语
_十年浩劫,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块不愿被提起却又始终存在的一块大伤疤,它对当时社会的残害程度非常人所能想象,尤其对当时的文人作家们更是如此,之前他们引以为荣的笔杆子,如今却极有可能成为将他们引向迫害的导火索,不仅如此,与他们切身相关的人、事、物都会因其功过而受到奖惩。可想而知,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时期。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巴金先生的脚步,一起去走进那个黑暗年代,去感受当时黑暗的压力,体会当时非人道的社会行为带来的灾难。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文学习《小狗包弟》。
整体感知
问题:找到全文中心句(文眼)(学生讨论完成)
明确: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三、文本细读
体味情感,作者和小狗包弟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以至于让作者对它发出深深的歉意?
(分组讨论)
明确:
“我“和包弟间的故事 (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应句段 情节发展 时间 作者感情
第2自然段 相见 1959 高兴
第3-5自然段 相处 1959—1966 和谐融洽
第7-9自然段 相离 1966.8 纠结与不舍
第10-13 相念 1966.8之后 忏悔、自责
歉意由来:(让学生找到最能反映巴金内心感受的句子,并读出来)
(1)“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