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深入思考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有助于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数学教案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数学教案教案篇1
理论依据:
序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电影院,在餐厅,在商店,在幼儿园里,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会涉及到序数,幼儿对序数的概念有一定的感知,有一些经验的积累,但是很零碎、不完整、不规范。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集体活动来帮助幼儿进行经验的梳理和提升,使幼儿能正确使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来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我们以《指南》理念为指导,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轻松地感知五以内物体的排序,体验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生活中学和游戏中学数学的理念。
实施策略:
根据《指南》精神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整个活动过程我以游戏化的情景,让孩子在体育游戏——玩沙包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序数、运用序数、理解序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及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让每位幼儿感受到获得帮助别人的快乐,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理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理解序数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能够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3、发展幼儿思维逻辑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次序。
活动难点:
能够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
游戏赛道,沙包,奖牌,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每队五人,将幼儿分为三队,进入活动室,各队坐到对应的椅子上,出示纸袋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
二、分组游戏,学习5以内的序数,理解序数含义。
第一组游戏:头顶沙包走。
1、幼儿排成一排,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学会从不同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如:第几是谁?谁是第几?你是怎么数的?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3、教师按获奖名次统计比赛结果,说出谁是第几名?第几名是谁?
第二组游戏:夹沙包跳。第三组游戏:手托沙包走,游戏环节同第一组,层层递进帮助幼儿学习5以内序数。
三、播放幻灯片,了解序数的含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别出示幻灯片,请幼儿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出现这些数字?
教师小结:
序数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回家找一找哪些地方标有数字及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中班数学教案教案篇2
一、目标:
1、学会按照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
2、学习根据纵向与横向标记给物体定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二、准备:
ppt课件,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
三、过程:
1、送图形宝宝回家,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
(1)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图形宝宝,看看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它有哪些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然后请你根据它的特征,轻轻地走到桌子旁把它送回家好吗?
(2)请个别幼儿说说他拿到的是什么图形,说说特征,送回了哪个家里。
2、出示图一,让幼儿观察,示范讲解双形双维排列的规则 ,教师讲解按形状、颜色分。
(1)师:老师这来了几个图形宝宝,它们是谁呀,(一一出示图形讲出图形的特征)它们告诉我它们呀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怎么办?(帮它们找家)
(2)出示图形屋,这个图形屋就是图形宝宝的家,我们来看看上面有上面呀?(颜色标记、形状标记)这说明我们要根据它的颜色标记和形状标记来帮图形宝宝们找到它们的家。
(3)我们先来看看横排,我们也叫它行,第一个前面的颜色标记是红色,那它整行都是红色图形的家,那第二个是什么颜色标记?(蓝色)又是谁的.家呢?(蓝色图形的家)
(4)横排看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竖排,我们叫它列,第一列是什么标记?(正方形标记)说明这一列都是正方形的家,那第二列呢?(三角形、三角形的家)
(5)认识了图形屋,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帮助图形宝宝找家,我们先看第一行是红色,第一列是正方形,(边说边用手示范)那他们的交接点就是红色正方形的家,依次类推找出其它几个图形的家。
总结:我们小朋友真聪明,虽然它们的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但是我们都能帮它们找到了家。
3、出示图二,让幼儿观察,示范讲解双形双维排列的规则 ,教师讲解按形状、大小分。
(1)老师这还有几个图形宝宝没有找到它们的家呢,我们看看它们是谁?(两个两个图形出示)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出示图二,请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标记,我们应该怎样送图形宝宝回家呢?(请小朋友上来找家,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找)总结: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图形虽然它的形状一样、颜色一样但是它们大小不一样,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还是帮助图形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们可高兴啦都说要谢谢你们!
4、幼儿动手操作
(1)今天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呢,小朋友你们想帮助他们吗?请你们轻轻地搬椅子到座位上帮助他们吧!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
5、张贴幼儿操作纸,请错的幼儿改正,给做的对的幼儿给予小红花奖励。
中班数学教案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区分圆形和椭圆形,感知它们的特点。
2.联系圆形,椭圆形的`相似物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椭圆形
2.圆形、椭圆形若干,图形印章。
涂色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给图形描边。
1.使用幼儿操作材料,看看圆形和椭圆形,教说椭圆形名称。
然后用色笔描两个图形的边,提示幼儿一边描一边比较两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2.操作后说一说: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一样?
结合操作体验,进行感知经验的比较。
二、椭圆形像什么?
1.课件:椭圆形
让幼儿说说圆形添画成了什么?说说还有什么像圆形,像椭圆形?
空白的圆形,椭圆形能添画成什么?
三、分组活动。
1.给图形涂色。
让幼儿描一描,涂一涂。
指导幼儿数数圆形有多少?椭圆形有多少?把圆形凃一样的颜色,把椭圆形凃一样的颜色。
2.摸图形。
幼儿从摸箱中摸图形块,按标记分放。
一边放一边说是什么图形?
3.图形添画。
让幼儿给图形添画,把空白的圆形、椭圆形添画成物品,鼓励画的不一样。
中班数学教案教案篇4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x"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x"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3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圆形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认识圆形(圆面和圆圈)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活动准备:圆镜,圆盘子,脸盆;圆形纸片若干,大、中、小圆圈各1只, 幼儿每人一套大、中、小圆活动过程:
一、实物演示
1、(出示圆镜)这是什么?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圆盘)这是什么?这只盘子是什么形状的?盘子的口实什么形状的?
出示脸盆(提问同上)
3、教师:小朋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圆形的东西很多,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幼儿园里,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
二、图片演示
1、 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圆形纸片。
教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片,又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圆形有大的,有小的,还有最小的呢。(教师用手逐一指出)你们看看这些圆形像什么?
2、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两个圆圈,红的大,黄的小。问:这里有几个圆?那个大?那个小?(再出示最小的1个绿色的圆)现在这里有几个圆/?哪一个是最小的圆?(和幼儿一起说出大圆,小圆,最小的圆。)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是大圆,我们就叫她大圆妈妈。这是小圆,我们叫她小圆宝宝。最小的圆呢,我们就叫她最小的圆宝宝。(幼儿复述一遍)教师:大圆妈妈说话了,她说:"小圆小圆,我的好宝宝,我们来做游戏好吗?请到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小圆就滚呀滚,滚到大圆身边和大院并排站好。
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快来呀,请你也打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请一个小朋友帮小圆宝宝滚到妈妈身边去。现在,3个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师:圆妈妈又说话了:小圆宝宝,你再过来一点,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圆宝宝你也来与妈妈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请一位幼儿帮忙。现在三个圆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师:大圆妈妈非常喜欢圆宝宝,她又说:小圆宝宝你们全部进来,坐到妈妈身上来。小圆宝宝滚呀滚,全部滚到大圆里。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你也全部进来吧!最小的圆宝宝也滚呀滚,全部滚进大圆里了。
教师:圆妈妈心里真高兴,她说:小圆宝宝请你到妈妈怀中来吧,妈妈抱你睡觉。小圆宝宝就滚到了妈妈身体的当中去了。小圆宝宝说话了:最小的圆弟弟,请你到我怀中来,让我来抱你睡觉。那个小朋友会帮小圆宝宝的忙。好,现在大圆抱着小圆,小圆抱着最小的圆,3个圆真高兴。
三、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每人一套学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圈教师:小朋友,你们没人有几个圆?请你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自己拼放、游戏)。
中班数学教案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感知此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空塑料瓶若干,黄豆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1-6的数字一组一份。
教具:
1-6的数字卡、1-6的加点卡、动物图卡、瓶子、背景图、头饰(火车头)、磁带。
活动过程:
1、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复进行几次)
2、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再示瓶子)6还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6只小白兔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幼儿上前选一张。
3、制作动物瓶感知此6少的数量。
先让幼儿找出比6少的动物图卡片贴在瓶身上,再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将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
师幼总结:此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再次操作,鼓励幼儿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每个瓶身上贴了几个小动物?请小朋友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到数字城找一找贴在6的下边。
4、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请小朋友豆宝宝搬家,要仔细看好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往瓶里放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也不能少,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的数字。
幼儿操作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
5、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挂在头上,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按6、5、4、3、2、1 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箱。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箱快快来。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中班数学教案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将5以内高矮、粗细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2、探索两种排序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比较长短、粗细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比较两个物体高矮的方法。
1、请幼儿和老师来比高矮。
教师: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新的游戏,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和老师比高矮,在比高矮之前呢?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眼睛蒙住。
(幼儿和教师比高矮的时候,幼儿踩在椅子上。)
请小朋友来看一看,我和小朋友谁高谁矮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个人比高矮的时候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而且要挨得近一些。
二、探索按照高矮排序的方法。
1、教师请五个小朋友到台前,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蹲着。
教师:我们现在怎么比较他们的高矮呢?
(让他们都站起来,站在同一水平面上。)
2、五个小朋友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序。
(1)教师:他们都在同一水平面上了,我们怎样给他们排排队呢?
先找出来最高的,排在前面,再找第二高的排在最高的后面,再找第三高的挨着第二高的往后排。
(2)教师:笑笑和左左两个小朋友看起来差不多高,怎么办呢?
先让他们站在同一水平面上,靠的近一点立正站直,或者请他们背靠背,都不仰头,看一看谁的个头高一点。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从高到矮排序。
教师:五个小朋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除了从高到矮排,还能怎么排呢?
三、探索按照高矮粗细排序的方法。
1、我们可以按照什么规律给它们排队呢?
(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
2、探索两种排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两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
四、打开幼儿用书,按要求完成排序。
1、教师帮助幼儿理解题目的要求。
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3、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