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厚和薄教案最新8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Mute

教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年级和学生群体的需求来制定,以满足教学的个性化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科学厚和薄教案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厚和薄教案最新8篇

中班科学厚和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轻放入水中,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3)幼儿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三)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我们已了解很多东西沉与浮,,大家回家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沉下去与浮起来。

活动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中班科学厚和薄教案篇2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奇妙的连接大师:螺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连接大师:螺丝

活动一:拧一拧

活动目标

1.认识螺丝,知道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

2.了解螺丝螺旋上升的特性;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口径的饮料瓶、灯泡、螺口;

2.不同自径的螺丝;

3.钢笔、圆珠笔。

活动过程

1.投放材料,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

2.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好玩儿吗?”

3.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这些材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能拧在一块儿。都能扣紧……)

4.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瓶口上有一道一道的;瓶盖上也有一道道的;灯泡上有圈一圈的纹,转着转着就上去了;这个圈套在螺丝上,一拧就拧上去了;教师向幼儿讲解螺丝的构造一由螺杆和螺帽组成。

5.幼儿讨论,总结答案。生活中有许多的物品都是利用螺丝的原理设计的,这些物品接口的地方像盘山公路一样,是旋转上升的。

活动二:奇妙的螺丝

活动目标

1.知道螺杆和螺帽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连接、固定物体;

2.了解螺丝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

1.不同直径的螺丝;

2.绳子,方便胶,透明胶,细铁丝等;

3.需用螺丝连接的'玩具。

活动过程

1.“你能把玩具连接在一起吗?”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

2.幼儿相互交换玩具材料。体验各种连接效果。

3.探究比较哪一种材料使用起来最方便,结实?

幼儿分组操作,比赛验证。(用螺丝连接材料,是最方便、结实的。)

4.教师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丝若干。幼儿操作发现:(帽太大了,拧不紧;帽小了,拧不上去。有的却能拧上去。)

5.引导幼儿分析比较,为什么有的螺丝能拧上去?

6.幼儿讨论,得出结论,螺丝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很方便的连接,固定物体。

7.幼儿相互合作用螺丝连接材料,制作玩具。

8.教师小结。

中班科学厚和薄教案篇3

活动时间:

6月5日

活动主题:

20xx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

我们的口号:

大家一齐动手,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绿色!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提高环保意识。

2、不要践踏花草树木,懂得要爱护一草一木。

家长宣传: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关于“世界环境日”的宣传知识。

活动情况摘要:

一、向幼儿介绍关于世界环境日的相关知识。

说一说世界环境日的日期,并对世界环境日做大致的介绍等。

二、宣传本次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一起唱响今年的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三、观看相关图片:

让幼儿大胆说一说图片上的内容,说说这样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四、联系实际:

请幼儿说一说,平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如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不采摘周围的花朵,不践踏草坪等来增强环保意识等。

中班科学厚和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比比、尝尝、数数等活动,了解牙齿的一些简单的特征工功能。

2、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了解换牙的一般常识。

3、发蔚县幼儿的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镜子人的手一个、食品若干。

2、牙齿模型一个,有关牙齿三兄弟(门牙、犬齿、臼齿)形状、功能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主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嘴巴里的牙宝宝。"

(二)运用感官进行探索,了解牙齿的一些简单的特征、功能。

1、数一数(知道牙齿的数量)。

(1)"知道你嘴巴里有多少牙宝宝?让我们请镜子帮忙,照一照、数一数。"(幼儿自己数,同伴之意相互数)

(2)"你们嘴巴里上面有几颗牙?下面呢?一共有几颗牙?"

2、比一比(知道牙齿的名称)

(1)"你们嘴巴里的牙宝宝模样长得一样吗?张大你的嘴巴看一看,比一比"。

(2)"守在门口的叫什么名字?有尖尖的头的呢?最里面肥肥胖胖的又有什么名字?"

3、尝一尝(知道牙齿的功能)"牙宝宝模样不一样的,名字不一样,它们的本领也不一样,让我们来尝一尝,看看它们的本领到底有什么?"给舍图片、模型小结:现在我们小朋友嘴巴里的牙齿有差不多有20颗,每天你开口笑的时候,第一个看到的是门牙,它负责将食物咬断,门牙旁边有尖尖的头是犬齿,它负责将食物撕碎,最里边肥肥胖胖的叫臼齿,它负责食物过口腔的最后一关将它们完全磨碎后吞进肚子里。

(三)了解的.换牙的一般常识。

1、刚出生的婴儿有牙齿吗?你有没有的换过牙?

教师小结:刚出生的婴儿没有牙齿,这样,吃奶时就不会咬痛妈妈的了。大约长到七个月大小时,小宝宝就开始要吃些主食了,这时,也开始长牙了。我们称它为"乳齿",到六岁开始换牙,新长成的称为"恒齿",全部长成有32颗呢。

2、人会的是牙,那动物会不会的换牙呢?

丰富知识:动物也会的换牙,马和狮子一生的换一次牙,蛇和鳄鱼则一生的是好几次牙。

(四)了解护牙的一般常识

1、假如人没有牙齿会怎么样?

2、牙齿会生病吗?我们怎么样保护牙齿?

师生共同小结:当我们牙齿痛、有蛀牙时就必须去找牙医治疗。不过最重要的是平时的保健,吃完东西要立刻刷牙、漱口同,才不会蛀牙喔!

活动延伸:

1、回家找资料查查还有哪些动物也要的换牙,它们一生换几次虎?

2、看看老爷爷、老奶奶的牙,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又要掉牙了?掉了还会再长吗?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厚和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对纸花是否开花感兴趣,体验试验的快乐。

2、观察比较各种纸花开花的速度,学习做试验记录。

3、认识几种不同质地的纸,感知不同纸质的吸水性。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的吸水性

难点:吸水性强的纸花开得快

活动准备

水槽

报纸、绘画纸、腊光纸花各一朵

报纸、绘画纸、腊光纸条各??

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纸花,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看看这些花是用什么材料的纸做的。

2、幼儿猜一猜、试一试,纸花是否会开花。

(1)猜测:纸花放在水里会开吗,为什么?

(2)实验:任选一朵纸花放入水中,观察纸花是否能开,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3、实验,哪朵花先开。

(1)幼儿猜想哪朵花先开。

(2)实验:同时将三朵不同纸质的花放到水里,观察谁先开。

(3)幼儿根据结果做好观察记录,用数字表示花开的顺序。

4、交流试验结果,并请幼儿说说为什么?

5、游戏:水宝宝爬高。

(1)幼儿观察纸吸水的过程,发现吸水性好的纸,水宝宝爬得更快。

(2)吸水性强的纸做成的花开得快些,相反则慢些。

6、生活经验拓展,如果桌上有水我们怎样将桌上的水弄干。

中班科学厚和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对“溶解”和“饱和”现象产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幼儿能够大胆动手实验并会记录实验中的发现。

3、让幼儿在实验中观察、记录,理解“溶解”和“饱和”现象。

活动重点:

理解溶解和饱和现象

活动难点:

幼儿亲手做实验和做记录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品:白砂糖、记号笔、搅棒(一次性筷子)、教师用记录纸、一次性透明杯若干。

2、幼儿对溶解现象有初步的接触。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大家好!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桌面上都有什么东西。

幼儿:有杯子、白砂糖。(让幼儿猜白砂糖)

老师:对,我们的桌面上有水杯、白砂糖和筷子。那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要当小小科学家来做一个实验游戏。一会小朋友们拿到杯子后排队接水,接水的时候接这么多就可以了(老师示范接水的过程),接完水后轻轻地晃一晃,注意晃动的时候不要把水洒在地上了,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1、幼儿操作并充分感受溶解的现象

老师: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糖化了

老师:对,这些一粒一粒的白砂糖都化到水里了,白砂糖被水吃掉了。就像小朋友吃掉米粒一样,水也把白砂糖吃掉了。

2、幼儿继续操作并感受饱和

老师:如果我们继续往水里加糖,小朋友们看会怎样呢?

幼儿:会化掉。

老师:老师继续往杯子里放白砂糖,小朋友们又会看到什么呢?(老师继续往孩子里的被子里放白砂糖,并让幼儿继续操作)

幼儿:化掉了。

老师:白砂糖都化到水里了吗?

幼儿:还剩下一点点。

老师:大家觉得白砂糖还能够完全化到水里吗?请小朋友们继续晃动,亲手试一试。我们可以用小棒搅拌一下,搅拌可以让白砂糖化得更快。(请另一位老师帮忙发搅棒)

幼儿:白砂糖无法继续化在水里了

老师:为什么化不了了呢?请小朋友举手回答

幼儿:糖太多了

老师:就像小朋友的胃吃饱了以后就再也吃不下东西了,所以,水吃饱以后就再也无法吃下更多的白砂糖了。

小结:白砂糖放到水里化掉,水把白砂糖吃掉的现象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溶解,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说一遍,“溶解”。

3、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老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了一个关于溶解的实验,老师感到非常高兴,知道了白砂糖会溶解到水里,如果继续往水里加白砂糖的话,水呢就会饱和。但是,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对于实验的结果需要记录下来,以便让其他人也知道这个实验结果,所以老师想把我们的发现白砂糖会溶解的现象记录下来。谁能够帮助老师想个办法,用一个符号表示白砂糖呢?

幼儿:用点点,用圆圈,用方块

老师:谢谢你们的想法,老师觉得白砂糖是白色的,所以用小白圆圈来表示白砂糖。(老师在白板上画小的圆圈)当然,小朋友们可以用其他方式记录。

老师:老师还有一个困难需要小朋友们帮忙,那就是,老师用什么符号表示溶解呢

幼儿:用对号、用笑脸……

老师: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对号来表示吧。(老师在黑板上演示记录过程)

4、小游戏

老师:在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呢

幼儿:糖、药粉、果维

老师:石头和沙子会溶解吗

幼儿:不会。

老师:小朋友们的知识真丰富,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当老师说道一个溶解的东西时,例如老师说道白砂糖的时候,小朋友们回答“溶解”并趴到自己的椅子上装作化掉了。当老师说到一个不溶解在水里的东西时,例如沙子,小朋友们说“不溶解”,然后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5、结束

老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做了溶解和饱和的科学实验,颗粒跑到水里不见了的现象叫做什么呢?(幼儿回答)当继续往水里加东西,水吃不掉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跑到水外面去的现象叫什么呢?(幼儿回到)请小朋友们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今天学到的溶解和饱和的知识。

中班科学厚和薄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四岁左右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存在好奇心,最近孩子们迷恋对车的认识和讨论,看到他们对车辆的不断探索,我非常的欣喜。救护车和消防车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帮助和求救时的车辆,同时它们还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认识救护车和消防车。

【活动目标】

1、认识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

2、了解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殊用途,能正确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

3、体验情景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知道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了解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殊用途,能正确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ppt、玩具模型救护车和消防车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起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车吗?喜欢那些车?幼儿自由发表已有经验。

2、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辆车和小朋友玩游戏,教师说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幼儿猜猜老师说的什么车。例如:身穿大红装,扶梯背上抗,水柱高高冲,皮管粗又长。(消防车)方方白车厢,十字放红光,铃声叮当响,车辆快快让。(救护车)

二、看ppt图片,认识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征

1、图一救护车 引导幼儿说出救护车是白色车身,红色十字标志,有报警器,车门在后面以方便担架出入。

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救护车的声音像:生病的人哎呦哎呦————

2、图二消防车 引导幼儿说出消防车的车身是红色,有升降架、喷水管,有警报器。

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消防车的声音像:着火啦——很长

3、对比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和所需拨打电话号码。

(1)出示救护车和消防车,引导幼儿说出两辆车的不同特征如:颜色、标志性特征、声音(点击播放救护车和消防车的警报声让幼儿说出是谁发出的声音)

(2)出示120和119的'电话号码,引导幼儿知道电话号码对应的求救车辆。

三、对应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用途

1、图一 生病了(引导幼儿对应拨打电话号码叫救护车来救人)

2、图二 着火了(引导幼儿对应拨打电话号码叫消防车来灭火,同时叫救护车救人)

四、情境游戏

游戏一:教师扮羊村村长生病了,部分幼儿扮小羊拨打电话号码,部分扮救护车和救护人员救人。要求:能按照游戏情节有秩序的进行游戏活动。

游戏二:灰太狼来羊村干坏事把房子点着了,该怎么办?幼儿部分扮救护车救人,部分扮消防车灭火。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救护车和消防车,知道了它们特征和用途。这个特殊的电话号码我们能不能随便拨打?不能,因为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耽误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延伸:让我们在美工区和小朋友们画画救护车和消防车,并尝试制作救护车和消防车。在语言区学学救护车和消防车的谜语儿歌。尝试带领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去医院和消防站,真实体验救护人员和消防员的工作,充分感知救护车和消防车的作用。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能清楚准确的说出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征,并在游戏中感知运用学习经验,达到教学目的。游戏环节中也非常开心,互动自然,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活动延伸中如果能让孩子们去医院和消防站,真实体验救护人员和消防员的工作,充分感知救护车和消防车的作用,活动才能得以升华

中班科学厚和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2、掌握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变出的新颜色。

3、对色彩变化的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15个。

2、瓶盖里分别涂红黄蓝三种颜色。

3、ppt。

活动过程:

一、用“变魔术”引入,集中幼儿注意力。

1、引导语: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老师还带了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提问:

(1)瓶子里有什么?

(2)瓶中的水宝宝有颜色吗?

小结:瓶子里有水,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的。

3、过渡语:水宝宝可好玩了,现在它要和我们一起变魔术,不过我们要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它才会变的,想不想试一试?(教师摇动瓶子,让瓶子里的水接触到盖子上的颜料)

4、提问:瞧一瞧,老师手中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

小结:手中的水宝宝变成了xx色,现在我们请小朋友当一当小小魔术师吧。

二、幼儿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水宝宝的秘密。

1、引导语: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变变魔术,每位小朋友只可以拿一个瓶子,记得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的咒语,水宝宝才会变哦。

2、提问:(1)你的魔术显灵了吗?

(2)你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

(3)好奇怪啊,为什么水宝宝会变颜色呢?怎么一瓶变出来了,一瓶没有变出来呢?

小结:魔术显灵了,我的水宝宝变成了红、黄、蓝色等。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是老师在瓶盖里放了颜料,盖子里的颜料进到水里面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另一个盖子里没有颜色当然就变不出来。

三、第二次探索,引导幼儿思考。

1、引导语:老师手里有一瓶红色的水,我现在要请另一个好朋友跟他做朋友,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吧。

2、动手操作:红+蓝、红+黄、蓝+黄,边摇边念咒语。

3、提问:(1)你们猜一猜我请哪种颜色和它(红蓝)做朋友?

(2)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

(3)变成什么颜色了?

小结:红色和蓝色做朋友。瓶子里的水有变化。红加蓝变成紫色,红加黄变成橙色,黄加蓝变成绿色。

活动延伸:

我们刚才都是两种颜色混合,那如果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出什么颜色呢?回家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看。

教学反思:

整个环节中我注重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渗透了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如瓶宝宝正休息要悄悄的,不拥挤的取放瓶子)从几次的变色游戏中将活动一步步推向高潮,达到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及本次活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