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雪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23-09-09 作者:Cold-blooded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仔细的研究和计划,在编写教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风和雪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风和雪教案通用6篇

风和雪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暑假中在家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及安全全意识。

2、 通过讨论,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提示标志,理解它的用途。

3、 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暑假安全高家长的一封信》;一组幼儿在家危险活动视频、安全标志若干、蜡笔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 使幼儿了解暑假的含义,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过暑假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我们幼儿园就要放假了,这个假期叫做暑假。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幼儿动脑筋想问题。

2、 幼儿说说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3、 教师暑假的含义:这个假期是在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放的,我们叫它暑假,暑:就是热的意思。

二、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安全、愉快、合理地过暑假,培养幼儿完整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判断能力。

1、 教师引导幼儿:“暑假里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 幼儿互相说己想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

3、 那么在暑假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判断能力。

4、 出示《告家长的一封信》,老师读给幼儿听听暑假安全知识。

5、播放幼儿在家危险活动视频。提问幼儿:可以这样做吗?不可以做这些事情吗?运用家长的话语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更加认真、投入地参与活动。

三、教师暑假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如果小朋友很热,想去游泳,那你能不能一个人或和小伙伴到河里去游泳。

(2)不能玩火、玩电、玩尖锐的物体。

(3) 夏天的太阳毒辣,不能到太阳底下长时间地玩,要保护自己的皮肤。

(4) 吃冷饮时,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不然会引起肚子痛,影响身体健康。

(5) 吃西瓜时,要把瓜洗干净,请爸爸妈妈切好西瓜,吃的时候不,以免瓜子呛人,还要防止西瓜汗流到衣服上,另外,不可乱扔西瓜皮。

(6) 独自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进来,不要告诉陌生人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7) 出外与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电话110报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四、请幼儿看安全标标志,说说是什么意思,请幼儿制作一些简单的安全标志。

五、幼儿活动情况,结束活动。

风和雪教案篇2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

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

二、学习古诗《元日》。

1、读——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

(2)抽生读,检查字音及停顿情况。

(3)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

2、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再读读古诗,从中知道了什么?

(2)互相交流。

3、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

(1)以小组议议,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没有读懂。

(2)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

(3)说说诗句的意思。

4、评——多元评价,品析美读。

(1)读出你的感悟,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2)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3)古诗赛读,师生互评。

5、诵——积极展示,深情诵读。

采用“对诗”、“诗句接龙”等形式反复吟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放手让学生按照“读——看——议——评——诵”的方法自学。教师只作必要的指点即可,重点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这么冷的天,渔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

作业超市:

1、收集王安石的诗,读一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背诵

2、收集柳宗元的诗,读一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背诵

3、收集课外你喜欢的古诗,试着理解

4、模仿古诗自己也写一首

风和雪教案篇3

一、导入

( “伯乐相马”的成语,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 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 ”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 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韩愈当然不是在仅替马鸣不平,他写这篇文章旨在抒发自己的感情,伯乐指能够识别人才的人,结合作者的当时背景,指封建统治者,而且应 该是指能够识别赏用人才的所谓明君。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 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 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要点提示: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 ”(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策 2.之

①策之不以 其道 (用鞭子打) ①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指马)

②执策临之 (马鞭子)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 在主谓之间)

3.其

①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马)

②其真无马邪? (句中语气词 )

③其真不知马也。 (其实)

4.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四)归纳课文。

1.读了本文请你 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要点提示:

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 者怀才不遇的心情。(作者在文中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2.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 之才。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风和雪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习作者对农家少年的诚挚情谊和眷念之情。

教学重点:

1、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2、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磁带录音机

第一课时

要点:解题,检查预习;弄清全文结构。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册中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什么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该文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所以,作者把百草园比作什么?(乐园)在今天将学的《社戏》中作者把平桥村比作什么?为什么?两者的体裁有何不同?(《从》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写的是真人真事;《社》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它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艺术概括。)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乐园,散文(回忆录);

?社戏》——乐土,小说文中的“我”≠作者。

二、题解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亲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他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代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

课文情节很简单,叙述我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生动有趣,形象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三、检查预习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找人上黑板听写,其他人在笔记本写)

不惮dàn潺潺chán凫水fú撺掇cuānduo踱duó颇pō

怠慢dài吁气xū宛转wǎn絮叨xùdāo磕kē楫jí

归省xǐng行辈háng舀水yǎo蕴藻yùnzǎo伊yī篙gāo

四、听录音,思考:

1、小说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那些事?

2、除了“看社戏”之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

明确(1):事件的开端:戏前波折

事件的发展:夏夜行船、船头看戏

高潮和结局:归航偷豆

明确(2):开头——写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及钓鱼放牛的乡间生活。(平桥乐土)

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戏后余波)

五、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指出详略。(详见板书)

明确: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平桥村为什么成了“我”的乐土。

第二部分(4—30)写我与小伙伴去赵庄看社戏的情景。(主体)

第一层(4——9)写“我”到赵庄看戏的愿望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实现了。

第二层(10—13)写小伙伴熟练摇船送“我”去赵庄看戏,途中优美的景色令“我”陶醉。

第三层(14—21)写到赵庄后看社戏的情景。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后返回平桥村的情景。

第三部分(31—40)“我”对吃豆、看戏的怀念。

六、作业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辨析词义,复述课文大意。

第四课时

要点:总结全文;订正课后练习。

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第三部分——理解文章结尾部分的含义

1、文章写到从赵庄归来,“看戏”的经过就写完,为什么还要写六一公公送豆?

明确:起衬托作用。写六一公公送豆,是拿六一公公的豆与“昨夜”的豆相比较,虽然六一公公的豆是“粒粒经过挑选的”,只有“不识好歹的人”才说“比不上别人的”,但“我”却以为“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从而突出了“偷豆”的情趣,进一步说明那些偷豆的小朋友,是多么值得怀念。使故事产生“余音绕梁”,使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这样用白描手法抒写故事余波的结尾是十分出色的。

2、戏并不好看,豆也普通,作者为什么在结尾说“好戏、好豆”呢?

明确:关键在于这片乐土上的人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1)老人、小孩朴实真挚的感情和劳动本领、办事能力。

(2)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

(3)偷豆有趣。

三、总结全文:

1、中心:本文通过对“我”十一、二岁时和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2、写作特点

(1)景物的描写传神逼真

看戏途中的夜景,表现一幅动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

写赵庄戏台

写归途的景物“比喻”

(2)围绕中心选材,有详有略。

四、写作训练:

写一段两三百字的文章,介绍你家乡的地方或你参加过的某项文化活动。

风和雪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理念

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宗旨和要求,以素质、创新教育为中心,采用诱导、启发教育科学分组形式,充分发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本课一致力求在和谐、轻松、欢快中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求发展、求掌握,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足球的兴趣与激情。在激情洋溢的游戏中,同时渗透着德育教育、德育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奥运的心灵。

二、教材内容选择

(1)小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水平一)

(2)游戏:快乐奥运(绕、跃过障碍)

三、教学目标:

使80%的学生掌握基本的球性及脚内侧传接球的基本动作要领。

四、组织与教学流程

1、音乐情感融合:本课改变常规导入课题,而是用音乐旋律的主题曲将学生带入奥运村,又顺其自然将学生引入球操世界,通过多样化的纵深练与乐,使学生在兴趣中去学、去练。

2、学习掌握部分:通过准备部分的结束,老师用巧妙的语言过渡到主题教材。

(1)在脚内侧踢球中,采用层层递进的辅助手段,科学分组的练习方法,逐步由易到难,由难到掌握,由掌握到实践;

(2)游戏:通过快乐奥运新北京、新奥运的形式为切入点,同时让学生到达赛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为体验,让小交通警察指挥运动员过马路去赛场,从而渗透着遵守交通规则的理念。以绕、跃过障碍为练习标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合作进取的德育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奥运的心灵,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中,完成练习任务,从而实现了一物多用、一物巧用的练习方法。

3、身心陶冶:

以优美、飘柔的舞姿让学生体会疲劳的消失及发展个人爱好和兴趣,从而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有益的发展。

风和雪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天气、颜色、味道等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导入:走过清冷的冬季,踏过明媚的春季,度过炎热的夏季,秋姑娘穿着美丽的金色长裙轻盈的走来。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优雅的,阵阵凉风吹过,漫天树叶在林间飞舞,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软软的地毯,踩在上面非常舒服,这是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配乐)

1、赏秋景

请欣赏美丽的秋天,丰收的秋天,多彩的秋天。

2、欣赏秋姑娘

伴随着秋姑娘的脚步,秋天悄悄的来临了!

捡起一片飘落的黄叶,我发现——秋天到了!

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我惊奇——秋天到了!

摘下一只金黄的香梨,我跳跃——秋天到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秋天到了。

二、寻找秋天的足迹

1、找秋天

老师就请你们坐上这列快乐而神奇的小火车,带你们一起去找秋天,高兴吗?看,这列快乐的小火车两边都有大大的窗户(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列小火车),小朋友可以透过窗户欣赏到美丽的秋天,不过,要坐稳了,我们的火车要启动了。

呜——咔嚓——咔嚓……火车开啰(播放音乐秋游歌曲)

2、秋天的天气。

①、(音乐轻)师:哇,今天的天气真好,蓝天是那么的蓝,瞧,几朵白云舒服地飘来飘去(出示白云),它们呀,都祝小朋友能快快乐乐地找到秋天题),你②、秋天的天气与夏天的天气有很大的不同。(出示“秋天的天气”),那秋天的天气和夏天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自由交流。(师提示:秋天的风凉,早晨有雾,气温下降,早晚冷,中午热,天气干燥等特点)

老师提醒:秋天的天气是早晚比较凉,我们要及时添加衣服,小心感冒!

通过记录天气,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的了解天气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增减衣服,带好雨具了。

3、秋天的颜色。

①、(音乐轻)师:秋姑娘穿着五彩的衣服,从田野里走来,从森林中走来,从草地上走来,她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盛开。让我们停下脚步,先来找找秋天的颜色。(师出示“秋天的颜色”)

②、生自由交流。说说你从哪里或什么东西上看到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③、活动,描绘秋天。

a、装扮秋天的树:秋天是彩色的,瞧这些树叶,它们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大小,下面我们就用它们来描绘秋天。看,老师这里有几棵秋天的树,请小朋友拿出你收集到的叶子来装扮这几棵秋天的大树。

b、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秋天的叶子也是彩色的,很美。小朋友可以回家收集一些树叶,用你们灵巧的小手贴出美丽的图画。

过渡:秋天的大自然真是太美了,来,坐稳了,闭上眼睛,深呼吸。(随风飘来一阵香味。)

4、秋天的味道。

①、(音乐轻)师:咦,好像有一阵一阵香味飘来,小朋友闻到了吗?是从田野飘来?从果园飘来?从森林飘来?小朋友来找找看,秋天有哪些成熟的香味。(师出示“秋天的香味”)

②、看到了这么多水果,闻到了这么多的香味,想不想坐下来尝一尝?

5、想一想:武汉的秋天又是什么样的呢?

6、画一画:你眼中的秋天。

三、课堂小结

不知不觉,我们坐着小火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都大半天了。小朋友找到秋天了吗?喜欢秋天吗?(交流:你最喜欢秋天什么?)(今天,我们走进了秋天,一起欣赏了秋天的美景,一起了解了秋天的天气情况,感受了秋天的五彩缤纷,闻到了浓浓的香味,听到了叶子飘落的声音,秋天真美呀!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去拥抱美丽的秋天)时间不早了,我们得回家了,请小朋友带着秋天的收获,坐上我们的快乐小火车,回家啰。(音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