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中国筷教案8篇

时间:2023-08-30 作者:lcbkmm

教案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突发情况,我们将按照教案的步骤有序推进课程,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社会中国筷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社会中国筷教案8篇

大班社会中国筷教案篇1

设计意图: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就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一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降生在一定的地方,这个他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地方,就是他的祖国。我们的祖国就是——中国。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都是中国娃。使幼儿感到祖国的壮美,同时也为自己是中国娃而感到骄傲自豪。

活动目标:

1、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

2、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镜子里自己的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

2、ppt:中国人的.图片、外国人的图片、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几种国家的字体;

3、音频:一段汉语和一段英语。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比较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的不同,引导幼儿知道我们中国人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人的外貌有什么不同呢?”

“世界上有几种肤质的人呢?”

“世界上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

“那你们知道这些人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二、图片展示情境,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世界地图。

“这是什么地图呢?地图上有哪些国家呢?中国在哪呢?你是怎么找到中国的呢?”

2、“观察下中国地图的轮廓,你有什么发现呢?(看看它像什么呢?)”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人口很多,有谁知道中国共有多少人口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谁知道中国有多少民族呢?”

三、运用生活情境,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

1、放两段录音,一段汉语、一段英语。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我们说的是汉语普通话。”

2、出示中国汉字和英语。

“哪是我们国家的文字?你们认识上面的字码?观察一下上面的字,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我们写的字是汉字,也叫方块字。”

四、欣赏儿歌《我是中国娃》

1、教师朗诵,幼儿欣赏。

2、师幼朗诵儿歌,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五、放“国歌”,增强幼儿的爱国心。

“国歌想起时,我们要起立,行注目礼,保持安静。”

附:《我是中国娃》

我是中国娃,生着黑眼睛,长着黑头发。

写的是中国字,说的是中国话。

不管在哪里,中国都是我的家。

活动反思:

运用了各国小朋友的照片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充分感受到中国娃娃和其他国家娃娃在外貌上有哪些的不同之处,从而揭示课题——我是中国娃。这样能把握儿童的心理,创设情境激趣,为幼儿兴趣昂然的思考、理解奠定基础。

尽管活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可是只要我能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加以提升和改进,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大班社会中国筷教案篇2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背景下产生的。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特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的疑问。为了让幼儿对少数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活动我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音乐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在感受具民族风格的音乐氛围中,进一步认识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初步了解傣族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在了解四个民族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音乐风格尝试表演舞蹈。

4、了解祖国地域辽阔,知道祖国标志性的景物及建筑。

5、尝试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现祖国的美。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幼儿已在区角活动中,对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歌舞及服饰有一定的了解。

2、自制ppt,录音机。

3、幼儿与老师自制的少数民族服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中国地图,幼儿各自讲述知道的中国地图知识。

2、听各族音乐,辨认他们各自属于哪个民族,并尝试找到他们在“大公鸡”身上的位置。

二、了解各民族的风俗、饮食、服饰

1、放映投影片,探讨三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放映投影片,让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各自讲述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2、了解傣族服饰与风俗

(1)“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老师扮演小客人,跳着孔雀舞进场)你知道这只小孔雀是从哪里来的吗?”(小孔雀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

(2)“小孔雀的`衣服漂亮吗?你们来说说小孔雀的衣服和我们的衣服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傣族的风俗。

三、听四个民族的音乐创编跳舞。

(1)“小孔雀穿那么好看的衣服来跳舞你们想不想穿上好看的衣服来跳舞?”

(2)幼儿穿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找到“大公鸡”身上自己的家乡。

(3)幼儿倾听音乐,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就请穿上这个民族衣服的小朋友跳舞。

大班社会中国筷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我国有地域广阔、南北方差异很大的特点。

2、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教学挂图《我们的祖国真大》

2、抒情的背景音乐、录音机

3、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教师以游戏"我是小导游"的形式,鼓励幼儿结合中国地图互相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气候是什么样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如何等。

2、引导幼儿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教师随诗歌内容的变化,引导幼儿将"冬爷爷、春姑娘、雪花、鲜花"的图片分别粘贴在中国地图的相应位置上。

(2)根据需要,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幼儿说说:什么地方十月就飘起了大雪花,什么地方一年四季都盛开着鲜花,小朋友分别都在做什么等。通过诗歌让幼儿了解北方冬天来得较早,并且比较冷;南方是个温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盛开鲜花。了解世界上的人在同一时间过着四季不同的生活。

(3)教师带领幼儿跟读诗歌,学习朗诵诗歌。

(4)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结合图片有表情的朗诵。

3、鼓励幼儿根据诗歌内容绘画。

活动延伸:

将幼儿制作的诗歌配画,投放阅读区供幼儿朗读诗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是否能进行数的顺数。

2、观察幼儿能否进行数的倒数。

材料提供:

操作卡片若干、数字卡片若干。

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幼儿愿意操作数字类的卡片。

第二层次:幼儿根据已出现的数字按照顺数的方式添放缺的数字。

第三层次:幼儿根据已出现的数字按照倒数的方式添放缺的数字。

大班社会中国筷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茶的故乡在中国,家乡也生长茶叶,初步感受茶文化。

2、了解茶的故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3、了解茶的简单制作步骤。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中国茶文化,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说说你看到的茶叶制作简单过程

活动准备:

1、茶壶、淡茶水。

2、《神农和茶的故事》

3、茶制作图片

4、功夫茶艺表演视频。

5、观察家长制茶或听家长讲讲如何制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茶具,引起兴趣。教师:老师今天想请小朋友品尝一种饮料,小朋友愿不愿意?(出示茶壶)这是什么呀?

二、品尝淡茶水,感受茶水特性

1、教师:品尝了饮料,小朋友要说说你感觉这个饮料怎么样?

2、幼儿与同伴、老师交流。

3、小结:茶壶是用来泡茶的,把茶叶放进壶里用热水一泡就有了茶这个饮料。茶水有绿绿的颜色,茶的味道香香的,有点苦又有点甜。

三、听茶叶的故事

1、教师:你们知道我们喝的茶是怎么发明的吗?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神农和茶的故事》

2、教师:茶是谁发明的?神农用茶叶干嘛呀?为什么叫茶叶呀?

3、幼儿回答

4、小结:茶是中国人发明的,茶的故乡在中国,茶不仅味道好,而且有好多功效,对人的身体有好处。

四、说说茶叶制作过程

1、教师:我们南义也有茶场,有许多茶叶。有的小朋友家里也制作茶叶,你能说说茶叶怎么制作的吗?

2、请一些幼儿向其他幼儿说一说。

3、观察茶叶制作的图片。

4、小结:茶叶一般在春天和秋天的时候,茶农上山把茶叶采摘下来然后再打锅里炒,把水分炒干,之后再把茶叶揉成细细的,最后再晒干,茶叶就基本做成啦。

五、欣赏功夫茶艺表演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茶叶也是一种文化呢,叫茶文化。这里有一个茶文化的表演,叫功夫茶,你们知道什么叫功夫茶么?

2、教师:功夫茶是指在泡茶品茶的时候有自己严格的程序,是要经过学习才能会的,而且很好看,所以叫功夫茶。

3、欣赏功夫茶艺表演视频。

大班社会中国筷教案篇5

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做中国人的自豪。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地球仪、《中国工夫》、《中国人》歌碟、展板;(1)丝绸制品;(2)瓷器、四大发明图片实物;(3)历史遗址—故宫、长城、兵马俑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前导入:放音乐《中国人》幼儿挥舞五星红旗进活动室,将五星红旗插在活动室周围的泡沫块上。

二、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是我国的什么?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老师有一个外国朋友想认识你们,你们想认识他吗?”

(2)课件展示——一个外国幼儿讲述一段英文

“原来这个小朋友叫玛莉,来自遥远的美国,听说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他很想通过小朋友们了解它,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3)引导幼儿参观展板,了解中国的唐装,旗袍、丝绸制品、瓷器、四大发明、伟大的历史建筑——长城、故宫、兵马俑。

三、教师总结: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古时候我们就发明了指南针、火药,制作了精美的瓷器和丝绸制品,修建了雄伟壮观的建筑物,现在的中国人更了不起,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吗?(杨利伟蹬月、刘翔号称亚洲飞人、2008申办奥运会)

四、“我们中国名扬四海的还有中国工夫,玛莉最大的愿望就是学中国工夫,小朋友们会吗?”请幼儿表演工夫操。

五、筷子游戏:请幼儿到桌子旁边,夹珠子比赛。

“小朋友看,桌子上有什么?”“外国人吃饭用刀",我们中国人用的是筷子,小朋友们的筷子用的棒吗?那我们就来比比,看谁夹珠子又快又准。”

六、课件展示,幼儿操作。

“外国小朋友有许多的图片想请我们看看,帮她找找哪些是中国的。”课件类容——拿刀*的外国人、穿旗袍的中国人、中国孩子吃冰糖葫芦、埃及金字塔、长城、穿和服的日本人、故宫、悉尼歌剧院、兵马俑、京剧脸谱。

七、“今天我们教玛莉这么多与我们中国的知识,还教她学会了中国功夫,她非常高兴,她说我的家在这里(出示地球仪)欢迎大家来做客,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她中国在地球仪的什么地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他们开始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爱国情绪开始萌发,所以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这节课、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参与,特别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再加上筷子夹豆子的游戏,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得到了升华,总体来说,这次活动比较成功、

大班社会中国筷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

2、通过品茶,初步认识到茶叶是一种解渴的好饮料。

3、引发制作“茶饮料”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对祖国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6、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品尝家长泡的茶叶,并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了解各种茶的名称并从家里带自己喜欢喝的茶叶到幼儿园。

2、茉莉花、菊花、玫瑰花,分别放在小盘子里,每个小盘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个。

3、有关茶知识的课件。

4、《茶叶的聚会》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1)师:“上星期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回家品尝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称,有谁能把自己品茶的经过和了解到的有关茶的事情,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2)请幼儿讲述,鼓励幼儿讲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儿讲述完,教师要用一句概述性语言小结。

2、介绍有关茶的知识

(1)将幼儿收集和老师准备的茶叶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形状、颜色以及味道。

(2)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茶叶是怎么生长?人们是怎么进行采摘?如何加工?以及如何冲泡?

(3)听故事《茶叶的聚会》进一步了解有关茶的文化。

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茶饮料。

(1)师:小朋友,我们了解了这么多茶的知识,如果让你发明一种茶的饮料,你会做一些什么样的茶饮料呢?(让幼儿互相讨论)。

(2)请幼儿将讨论的结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儿动手动脑发明制作“茶饮料”。

教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并提醒幼儿倒热水时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后,待温度适宜时请幼儿相互观察颜色、闻闻气味、并一边品尝一边向同伴介绍推荐自己的茶饮料也可请同伴品尝自己制作的茶饮料并根据品尝者的建议改进配制方法。

【活动延伸】

引发幼儿继续探究“茶”知识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喝茶的?(幼儿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们想了解一种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应该怎么做呢?(让幼儿讨论)最后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去搜集有关茶知识的信息。

活动反思:

活动最后过了茶瘾的孩子开始研究茶具,还要求“古筝音乐放响一点”。反思整个活动,主要有三个成功之处:环境创设合理适宜,活动氛围轻松愉悦;教师支持合作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发现;茶艺表演引发亮点,情感教育自然激发。“沏茶品茶,分享体验”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在婉转动听的乐曲声中,我用精美的茶具,精彩的手法向孩子们演绎了工夫茶独特的茶艺,给孩子美的享受,观赏之后及时满足孩子跃跃欲试的冲动,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泡茶。在泡茶、品茶、敬茶的过程中,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增进孩子对中国茶文化了解的同时也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激发了孩子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一个快乐的活动或许就为孩子走进经典铺下了一块引路石。

大班社会中国筷教案篇7

【活动设计】

家乡是茶的故乡,茶内含丰富的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药物及营养价值,又是我们家乡的经济产业之一,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激发幼儿“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结合家乡具有民族特色的土罐茶,以“茶作为切入点,有计划的启发幼儿了解其中蕴涵的茶文化,探索其中的奥妙,从中感受和寻找兴趣,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赏茶、品茶、泡茶,体会其中的乐趣。

2、知道泡茶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了解茶的作用。

3、让幼儿知道我们家乡是茶的故乡,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磁带。

2、茶艺表演所需的用具。

3、幼儿操作用的茶具五套、茶叶、开水、盘子、纸杯等。

【活动过程】

一、赏茶与品茶。

1、组织幼儿观看茶艺表演,引起幼儿兴趣。

2、在等待茶叶泡开的时间里,教师结合茶具与茶艺表演和幼儿一起讨论“泡土罐茶需要什么?怎样泡茶?泡茶时应注意什么?”

3、幼儿带着问题品尝土罐茶,它是什么颜色、味道的?当你喝到嘴里的时候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汤色黄绿、香味扑鼻、香气浓郁、滋味浓醇)

二、了解茶文化。

1、以课件引出茶的生长环境,让幼儿知道我们家乡是茶的故乡,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2、认识茶的作用。

3、简单了解祭祀古茶树的传说。

4、教师示范泡茶的用具和要求。

(1)茶具:土罐适合泡此茶。

(2)要选用好的山泉水。

(3)先放茶叶、再把烧开的山泉水倒入土罐,等一会,让茶叶慢慢地泡开。

(4)品茶:要双手扶住土罐倒茶,双手端杯。小口抿茶水,让茶香慢慢地进入到我们的身体。

三、幼儿尝试泡茶。

1、四个人一组,提出泡茶活动的注意事项。

2、幼儿泡茶。

3、幼儿间相互品茶或者向客人老师敬茶。

四、活动结束整理用具。

【活动反思】

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怎样使孩子在轻松、自然又感兴趣的前提下,激发他们去收集、了解、关注有关宜兴的风景名胜和土特产呢?为此,我在活动前,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去认识宜兴、收集图片,活动中我把大家收集的图片按类归放在一起,便于幼儿在观看交流。在第一环节中,通过紫砂茶壶的闻名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再让孩子观看视频知道家乡特有的风景名胜,孩子被家乡景色和特产迷住了,激发孩子对家乡的自豪感。在介绍宜兴新城时,孩子在自由观看图片讲述时,由于已前知识经验,所以在介绍时就很活跃,再通过观看ppt,幼儿对宜兴的景观、雄伟建筑、土特产、名人等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孩子爱家乡的自豪感。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幼儿对宜兴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更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大班社会中国筷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自己中国人。

2、初步激发幼儿做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3、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一面镜子。

2、挂图“我是中国人”。

3、汉语、英语录音各一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1)请小朋友照镜子,说说自己的外貌特征,让幼儿知道我们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请幼儿看图片,观察外国娃娃的外貌特征,(有的是黄头发的,有的是黑头发,有的是蓝眼睛;有的是灰眼睛;有的是白皮肤,有的是黄皮肤,有的是黑皮肤……)说说他们和中国娃娃有什么不同。然后请幼儿从教学挂图画面上不同种族的娃娃中找出中国娃娃,并说出他们的特征来。

(3)请幼儿和同伴相互交谈,说说对方及自己的相貌与外国娃娃有哪些不同,加深幼儿对中国人的外貌特征的认识。

2、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1)请幼儿看世界地图,找出中国在当天上的位置,并观察中国地图的轮廓。

(2)让幼儿知道中国很大,人口很多,有五十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让幼儿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

(1)放两段录音,一段汉语,一段英语,请幼儿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然后告诉幼儿我们说的语言是汉语普通话。

(2)请幼儿说说幼儿用书画面上哪儿是我们国家的文字,然后告诉幼儿,我们写的字是汉字,也叫方块字。

4、教师小结。

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人在外貌形象、饮食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初步引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