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引导课程的有力工具之一,我们可以根据教案来评估课程的实施效果,从而进行教学的调整和优化,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口教学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口教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想像并用肢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乐曲内容。
2、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表现乐曲内容。并在此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
教学准备:乐曲、 节奏音符、 图谱、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矮人的劳动工具、 幼儿熟悉白雪公主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题,(教师扮演白雪,幼儿扮演小矮人。)
白雪:“狠毒的皇后太可怕了,今天我不想一个人在家,我能跟你们一起上山劳动吗?”
小矮人:(幼:“好吧!”)
白雪:“太好了,那我们出发吧!”(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出发了)唱:一个、两个、三个
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许多小矮上山劳动,多么快乐呀!(歌曲《印第安人》改编)
二、欣赏乐曲,想像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
一)感知乐曲中的“重音”。
1、听音乐找“重音”。
白雪:“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干活了,知道我们一会儿拿着工具要干什么吗?”(幼儿看过白雪公主的
vcd故事知道小矮人在挖水晶或挖宝石。)
白雪:“水晶埋在很深的岩石里,我们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把它挖出来,听听音乐中哪些声音特别象
小矮人用力在挖水晶的声音?”(完整欣赏乐曲。)
白雪:“谁能模仿小矮人挖水晶的声音?小矮人每次找到水晶都挖了几下?”
2、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重音”节奏
白雪:“现在我们也来挖水晶,我们可要认真听,听到特别重的声音时就有节奏地挖水晶,可别挖错
了让别人给挖走了。”
二)感知乐曲中的延长音。
1、听音乐找延长音。
白雪:“小矮人挖了很多的水晶,会用什么工具将它藏进山洞呢?”( 幼:用小推车把水晶运进山洞。)
白雪:“谁的力气大?请你来表演推很重的小推车。”
白雪:“我们来听听音乐中哪个音特别象是在推很重的小推车?”(听音乐)
白雪:“谁听到了推很重小推车的声音,请你来模仿推车的声音?”
白雪: 你们为什么觉得这个音像是小矮人在推车呢?(幼:“因为这个音拉得很长”。)
2、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延长音”节奏
白雪:“瞧,刚才我们挖了这么多的水晶,我们先用小推车把水晶运进山洞吧!”(听
音乐打节拍,进行到“重音”和“延长音”。时用节奏动作表现)
注:通过以上环节分步骤,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深刻地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并结合游戏所创设的情景通过声音、动作、等多重的形式表现了自己对“重音”和“延长音”,的理解,解决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的重难点。
四、引导幼儿合作填补并认识图谱,加深对乐曲曲式结构特点的理解。
一)教师一边指图一边读图,引导幼儿模仿小矮人有节奏地走路。
白雪:(教师出示一张不完整的音乐图谱)“瞧,这是一张小矮人劳动时“藏宝图”,看懂了‘藏宝图’
就能挖到更多水晶。‘藏宝图’上的脚印表示什么?”(幼:“小矮人在走路”)“一个脚印表示走一步。我们也来试试吧!”(幼儿在座位上脚踩节奏模仿。)
注:强调小矮人走路时要有节奏,因为幼儿在游戏时往往只重视表现“重音”和“延长音”而轻视了走路时也要有节奏。
二)感受乐曲的曲式结构特点,并根据曲式结构合作填补图谱。
白雪:“这张‘藏宝图’还藏着一个秘密,我们只能看到小矮人走路的记号,却不知到哪里有水晶,
哪里该将水晶运回山洞, 秘密就藏在刚才那首音乐里。
白雪:(出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重音记号”和“延长音记号”) 我这有两种记号,猜猜那种是“重音记号”那种是“延长音记号”。
白雪:“我们听音乐合作,你们听到‘重音’‘延长音’马上模仿它的声音提醒我,我立刻在‘藏宝图’的空白出贴上相应的记号。把‘藏宝图’的秘密找出来。有信心完成任务吗?”(师幼合作填补图谱)
注:以找‘藏宝图’的秘密为由,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听音乐合作填补图谱,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结构与图谱的匹配。“重音记号”和“延长音记号”教师可课前设计好,也可根据需要让幼儿来设计。
三)引导幼儿读图谱。
1、教师指图,放慢速度哼唱乐曲旋律,引导幼儿读完整的图谱。
白雪:“一天,小矮人快乐地上山挖水晶。准备——出发......”
注:放慢速度哼唱是因为幼儿理解乐曲结构与图谱的匹配时需要一个反映的过程。
2、听音乐幼儿读完整的图谱。
白雪:“现在小矮人要跟着音乐出发,速度会变得更快。准备——出发......”
四)引导幼儿看图谱,发现图谱中每一乐段 “延长音”记号“逐一增多”的规律
白雪:“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小矮人每一次挖到水晶时推车的次数都不一样,你们
发现这里面的规律了吗?”
白雪:“为什么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呢?”(幼:“因为水晶越来越多,需要的车也越来越多。
所以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或车上的水晶越来越重,所以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
注:这一步骤的设计整合了科学领域中的计算内容“逐一增多”,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又帮助幼儿理解了音乐的曲式结构——比较四个乐段中的旋律和节奏的异同。
五、游戏:幼儿用肢体语言有节奏地表现想像中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一)教师读图谱,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想像中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白雪:“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中的小矮人一起去挖水晶去吧!”
注:幼儿徒手有节奏地练习,为下一环节的表演打基础。
二)拓展幼儿想像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动作、表情的表现力。
1、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工具用相应的滑稽的动作表现使用工具。
白雪:“其实每个小矮人都非常可爱、搞笑,使用的劳动工具也有很多,”(依次出示小矮人不同的
劳动工具。如:扫把、锤子、铲子、镐子等。)
1) 听哼唱旋律,请几位幼儿集体表演用扫把——扫、用锤子——锤、铲子——铲、镐子——挖等
动作,(如白雪:“我发现前面岩石缝里有水晶,我们选择一把好用的工具把它挖出来呢?比比谁的动作更搞笑、有创意。”)注:幼儿使用利用自制的废旧材料劳动工具,游戏起来特别感兴趣。想像水晶藏在我们周围的各个空间方位的岩石里,丰富幼儿的空间动作。
2)听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模仿并加以提升。
白雪:“你们喜欢谁的动作,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动作的创意、夸张、表情来评价。)“我们一起来学学。”
注:适时提供幼儿间的相互学习的机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幼儿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表现小矮人不同的走路和推车动作。
白雪:“小矮人很可爱、干活时很开心。不仅是挖水晶,就连走路和推车动作也是很搞笑的。比
比谁的动作最滑稽哦。”(教师哼唱,请几个幼儿来表演)
注:重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三)幼儿手持劳动工具,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完整表现小矮人的劳动情景。
白雪:拿上工具我们继续挖水晶吧!
六、劳动结束。
白雪:“今天我们挖的水晶真多,晚上我给你们做‘苹果派’吃,快收拾好东西我们回家吧!”(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回家了)唱:“一个、两个、三个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许多小矮人劳动回家,多么快乐呀!”
七、活动延伸:(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表演音乐中所表现的不同情景。
听音乐:请四个幼儿来表演小矮人推车的情景,(第一乐句请一人推车,第二乐句时加一人帮忙推,依次类推)其他幼儿表演小矮人走路和挖水晶的情景。按音乐的发展,一组在表演时另一组保持造型不动。
注: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和控制能力,增添游戏的情趣。
口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溺水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使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自救及抢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现在正是天气逐渐转热季节,暑期即将来临,学生意外溺水事故将进入高发期。
近年全国学生溺水事件(搜集相关资料)
(1)2011年4月26日下午4点50左右,湖北省赤壁市车埠镇小学五2班十一岁汪某在学校组织补课期间离校,和同班4名同学去车埠粮店后河边玩水,不幸落水身亡。
(2)2011年4月26日,安徽省六安市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多名男生各自在家吃过午饭后,来到距离学校不远的淠河寿县段河边玩耍。一名男生在洗脸时不慎落水,其他人见状纷纷下水施救,4名学生手拉手救最先落水的男生,不幸5人均被急流冲走。
(3)2011年4月29日,五一假期前一天,安徽省安庆市接连发生两起初中生游泳溺亡事故,三名初中学生不幸遇难。第一起事故发生在4月29日14时许,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红星初级中学4名九年级男生在中考体育考试结束后,和该校3名七、八年级学生,一共7人来到该镇南埂村江滩边坐着聊天,后九年级学生唐某某和张某某跑到上游,脱衣下水游泳。过了一会,其他学生赶来时发现其中一人头已被水淹没,两只手在不停拍打,他们便急忙呼喊救人。结果2名学生溺水死亡。
另一起事故发生在4月29日17时许。据当地警方介绍,当天16时20分,安庆市大龙山中学八年级学生王伟(化名)放学后,和两名同学结伴去家附近的池塘游泳。17时许,三人在水塘游泳时,不慎滑入池塘一坑洼处,双脚陷入淤泥中,王伟的两名同学奋力挣扎爬出了池塘,而王伟在淤泥中越陷越深,人随之被水淹没。两名爬上岸的同学见状大声向附近群众呼救。但为时已晚,18时许,王伟的遗体被群众打捞上岸。
师:听了这个报道,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人,应该珍爱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二、探讨溺水的原因
师:什么是溺水?
生:讨论
小结: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多发生在夏季,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部分溺水者可因大量喝水入胃、出现上腹部膨胀。溺水可造成溺水者四肢发凉,意识丧失,重者因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衔接:溺水已成为我们中小学生的“头号杀手”,随着天气逐渐变热,溺水的危险将增加。
师:溺水原因主要有哪几种?
生:讨论,
衔接:在炎热的夏季,许多人喜欢游泳,因为缺少游泳常识而溺水死亡者时有发生。
师: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
生:我们外出游泳玩水做到“六个严禁”:严禁私自下水游泳,严禁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严禁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严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严禁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严禁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三、学习自救及抢救的方法(播放动画片)
1、如何保证游泳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对水情不熟而贸然下水,极易造成生命危险。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首先应打110报警,然后积极自救:
(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2、对于溺水者,除了积极自救外,还要积极进行陆上抢救:
(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口教学教案篇3
一、反复朗读感悟
二、感悟文本
这首散文诗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值得注意的是在诗中对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一系列相关意象——
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是运用于无形。
文中的空间感依然是宽广浩大的,天上地下,雷电云雨,山河湖海,无所不至,但由于拟人手段的广泛运用,使文中的世界成为一个“人之境”。不过,直到第七节“窗户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现,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
原来,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存在,有了他们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他们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
也是因为人的存在,雨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一个深邃的精神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纪伯伦散文诗中的世界总处在运动之中,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类世界运动过程的诸面,而自然,乃是人类世界的一面运动着的镜子。
三、问题探究,学习《雨之歌》
1.指名配乐朗读《雨之歌》,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
——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2、思考“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它具有怎样的作用?用文中的词语加以概括明确
——雨在文中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
她的作用是滋润万物、装点千山万和、镶嵌绿叶大堤、使花草昂头挺腰绽开笑脸、解除田野难耐的饥渴,还可以启迪敏感的心扉。
3、作者运用于怎样的手法描写雨的形成、雨的降落、雨的终止的?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雨的形成说成是“从湖中升起的”“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雨的降落是由于雷声为他“鸣锣开道”“是田野的微笑”;雨的终止是由于“彩虹挂青天”。
4、你是怎样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的?
(开放题,自由理解)
5、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根据第三段文意回答。
——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
6、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
——雨水滋润了大地。
7、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的意思。
——指雨水浇灌花草、树木。
8、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9、文中有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说说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可。如“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等。
10、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循环,在人类世界中,什么意味着循环?为什么? ——在人类世界中,爱情意味着一个循环,她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
四、对比拓展
1、读了课文,你看到了怎样的一片海浪和雨呢?
2、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的浪 的雨)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并说一说你的理解。
——1、2题很简单,并答案并不一定。
3、那么你能说说“海浪”和“雨”到底具有怎样的形象?
——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五、品读,感悟诗中美点
1、导入:看来纪伯伦的这份礼物真的是蕴涵深意,饱含真情,如果你再深入品味,相信你会看到更多亮点,发现更多美点。接下来就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一篇来细细品读,可以自选角度,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进行,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预期交流成果: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作者想象紧贴着海浪的物理特性来写:海浪经过阳光的蒸发会变成水蒸气,脱离“海岸”,在文章里,“海岸”代表着祖国,“爱情”实际上是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而“空气”则是作者远离祖国的各种原因。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方法引导:(运用联想法)海浪在不停地翻滚,所以作者说“生性执拗,急躁”,而海岸却纹丝不动,所以说“坚忍而有耐心”。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排比的作用很多时候是增强语言气势,但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时候,它可以形成舒缓的抒情,比方此处连续运用了“曾有多少次,当……”的句式,形成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读来娓娓动听,如浅唱低吟。
分析拟人手法:浪的行为已经赋予了人的情态,但同时又具有浪的物理特性,如围绕坐在礁石上的美人鱼跳舞,与礁石同席对饮,流利的语言增强了文章辞色韵律上的美感。
在此渗透穿插作者写作的背景(荧屏出示):
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让他深深地依恋,也赋予他艺术的灵感,然而他的祖国却一直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随母亲去了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5岁时,他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18岁时,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驱逐出境,他再次被迫离开祖国,返回美国。在这期间,他的母亲、长兄和小妹相继亡故,饱尝痛失亲人之苦。应该说,祖国并没有给予他太多温情,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不得不长期旅居异国,身老他乡。
引导领会:礁石的“纹丝不动”、“面无笑容”象征什么?
明确:纪伯伦在国内的时候,遭到了当局者的排挤和驱逐,被迫离开他热爱的祖国。但与故土的别离并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之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作者对祖国的爱一直是那么炽热。在《浪之歌》里,作者曲折地表达了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热爱和苦苦的恋情。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分析比喻的形神兼备。自然特征:把雨比作珍珠,两者均晶莹剔透;雨化作清晨的朝露,点缀在花草之上。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分析拟人的运用:山河的欢乐缘自何处,花草的绽放因何如此?是缘于与对万物生灵的`滋润。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这句话学生可能不易理解,教师点拨:文章是经由母语作为中介的译作,“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一句在语意上比较含混,但基本不影响全篇的理解。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它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谧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这个语句的理解,老师可播放雨水的循环的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爱 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入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第二,意蕴之美。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 的作品内在 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情义。在《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界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 的坚定的声音。
第三、表现之美。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 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 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排比、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六、拓展阅读
推荐纪伯伦中其他三首:,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七、小结
语言特点:
1、用第一人称便于抒情。
2、用拟人手法赋予“浪”“雨”人的灵性,想象新奇。
3、成语、双声叠韵词、文言词的使用,有文采。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八 、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模仿本文写法,可以“ 之歌”为题写一首散文诗。
九、板书
口教学教案篇4
活动主题:
淘气的小猫咪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幽默、诙谐的风格。
2、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愉快地演唱。
活动准备:
1、小猫咪头饰、音乐磁带或cd。
2、一名幼儿事先根据第一段歌曲排演好情景剧。
活动过程:
一、淘气的小猫咪
1、幼儿观看情景剧。
2、嗨!大家好,我是小猫咪,今天小主人不在家,我可以好好玩。
3、教师播放音带的伴奏部分,一名幼儿表演情景剧(表演要夸张,能反映“碰响了收录机”“跳进了洗衣机”“打开了电冰箱”的场景)。
二、小猫咪别淘气
1、小主人知道这是一只淘气的小猫咪,猜一猜,小主人会对淘气的小猫咪说什么?
2、完整欣赏歌曲第一遍。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你听到小主人对小猫咪说了什么?
3、欣赏歌曲第一段(播放音带第一段)。
4、小主人告诉小猫咪不能捉那些事情?我们一起来对小猫咪说一说吧。
5、欣赏歌曲第二段
6、小猫咪自己在家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是孤寂?小主人有什么好办法?
7、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句范唱,幼儿学唱第二段。
8、一幼儿扮演小主人,一幼儿戴上小猫咪头饰扮演小猫咪,听着音带表演。其余幼儿跟着音带演唱。游戏可进行2~3遍。
三、创编歌曲结束
1、你们喜欢小猫咪,那喜欢小狗吗?就请你们比上眼睛,想象一下小狗在做什么?
我们也把它编进歌曲怎么样?
2、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小动物,那下课后,我们继续创编好吗?
口教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并尝试替换关心妈妈的办法创编儿歌。
2.大胆地运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讲述妈妈的好。
3.感受儿歌所表达的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激发关心妈妈的情感。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与儿歌相关的图片:宝宝帮妈妈捶背、端茶和亲吻妈妈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的好妈妈。
1.教师:你们喜欢妈妈吗?为什么?
2.教师:妈妈这么爱你,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应该怎样爱妈妈呢?
二、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
1.教师:有一首儿歌表达了宝宝对妈妈的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2.倾听教师完整地朗诵儿歌。
3.围绕儿歌内容进行交流,理解儿歌。
4.在图片的提示下学习朗诵儿歌。
5.去除图片,边表演动作边进行朗诵。
三、创编儿歌。
教师:除了帮妈妈捶背、端茶和亲吻妈妈,我们还可以为妈妈做什么呢?把他们编进儿歌里吧!
小百科:在许多语言中都会将自己所属的事物以“母”称之,例如将自己的祖国称为母亲,毕业的学校称为母校,出生成长所学的第一种语言为母语。
口教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四年来数学学习的回顾,唤醒心中对数学的了解;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交流,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加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明确课堂常规和作业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通过畅谈新学期新打算,让每个孩子都确定自身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从而引领学生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在具体操练中,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以及预习、上课及作业的习惯。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年的数学,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有自己的困惑。
课前准备
ppt
学程设计
?活动一:兴趣导入】
1.猜谜: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
2.数学趣题:
李玲上学需要5分钟,他早上7时30分起床,起床后要做以下事情:
上厕所:5分钟
电暖锅煮早饭:15分钟
刷牙洗脸:5分钟
梳头:5分钟
吃早饭:10分钟
他想在8:00到学校,他该怎样安排?
?活动二:畅所欲言】
1.讨论:①数学是什么?②怎样学数学?
2.全班交流。
?活动三:新学期的展望】
1.展望:在小组里说一说新学期努力的目标,你准备怎样去实现它?
2.选出几位学生代表说说新学期的展望。
?活动四:新学期的新要求】
提出具体的新学期要求。
(1)实实在在做好预习作业。(尤其是对数学头疼的)
(2)踏踏实实上好每堂课。(倾听、思考比发言更重要,不要让大脑休息)
(3)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次作业。(作业不在于多,质量最重要)
(4)当天的学习内容当天消化,如有不懂,不耻下问。
?活动五:新学期的免做单获得制度】
1.学生关于原有的奖惩制度提出自己的想法。
2.阅读新制度:每周免做作业评选,了解规则,提出疑问。
?活动六:送你一句话】
高斯:给我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的知识,而是不断地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地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地攀登。
?活动七:给老师的一封信】
(1)我眼中的数学(数学老师)
(2)我在数学上的优缺点
(3)新学期的努力方向
(4)对老师的建议、要求
?活动八:合理安排时间】
点拨:几分钟的时间并不长,但如果能利用它并能成为一种习惯,这些短短的时间就有可能成就一个人。”
导入:和数学已经打了四年多交道,同学们眼中的数学是什么?我们怎样学数学?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
用一些关键词记录学生的话语。
提示:学习需要自信,做事需要信念。
好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要想学好数学,除了保持我们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为了鼓励同学们在数学上的努力、进步,上学期我们设立了一系列奖惩制度。本学期,你对这些制度有什么建议?或者有什么新的提议?
口教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诗歌活泼、愉快的童趣,感受小动物们躲雨时的有趣情景。
2.理解诗歌的内容,尝试归纳出诗歌的句式,并进行添画仿编。
3.能大胆、主动地进行情景表演,发音洪亮、清楚;能表现出不同动物和人物的声音、动作、表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带领幼儿在小雨中玩耍,观察小动物在雨中的活动。
2.环境材料准备:操作卡第21、22页,诗歌《下雨啦》cd关盘,头饰(小、小青蛙、小虫)。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
播放录音,引领儿童进入情景。
二、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的句式。
1.看图欣赏诗歌。
诗歌里有哪些小动物?下雨了,它们怎么办?
2.朗诵诗歌。
(1) 结合操作卡,跟着老师或录音朗诵,熟悉诗歌。
(2) 幼儿自编动作朗诵诗歌。
注意发准字音:蘑菇(mò gu)、伞(sǎn)、撑(chēng)。
(3) 幼儿分角色表演诗歌。
三、分析诗句格式。
1. 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找出每段诗句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 归纳出诗歌句式:
×躲在××下,它说:××就是我的伞。
四、尝试仿编、添画诗歌。
1. 让幼儿将仿编的诗句内容添画在操作卡第22页上,并用诗歌句式朗诵,请家长帮忙将文字内容记录下来。
2. 个别或小组朗诵展示自己仿编的诗句。
附:诗歌
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
小躲在大蘑菇下,
它说:蘑菇就是我的伞。
下雨啦!下雨啦!
小青蛙躲在大荷叶下,
它说:荷叶就是我的伞。
下雨啦!下雨啦!
笑虫子躲在大树叶下,
它说:树叶就是我的伞。
下雨啦!下雨啦!
小弟弟,快过来,
让我为你撑起一把小花伞。
口教学教案篇8
抱抱宝宝
活动目标:
1. 愿意亲近老师,喜欢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2. 能安静地听老师念儿歌,初步理解儿歌的意思。
活动过程:
1. 和幼儿围坐成圈,一起拍手。
2. 站在圆圈中间边念儿歌边做夸张的动作。
让我闭上眼睛(用双手遮住眼睛),
伸出双手摸一摸,
这边摸摸(朝左边摸),那边摸摸(朝右边摸),
前面摸摸,后面摸摸。
呦——摸到一个宝宝!
让我好好抱一抱(抱着孩子转一圈)。
3. 反复念儿歌并拥抱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