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教教案8篇

时间:2023-08-26 作者:dopmitopy

教案应当清晰地展示每节课的目标和安排,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童年教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童年教教案8篇

童年教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说出外祖母成为“我”童年朋友的原因;

2、通过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描写,说出作者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修改“给父母的感谢信”,初步掌握阅读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外祖母成为“我”童年朋友的原因;

2、说出作者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课 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组儿歌)

教师指:课前我们听到了久违的童谣,当熟悉的旋律回响在教室里的时候,我看到许多同学的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童年时候,大家成为朋友是不是像歌里唱的敬个礼、鞠个躬那么简单?

(学生答)

你们认为要成为朋友需要什么条件呢?请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发言,教师及时板书)

二、整体感知(读出爱)

教师指: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的确这些都是成为朋友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大家已预习了文章,能不能告诉老师作者童年的朋友是谁?(学生答)对是他的外祖母!成为朋友需要那么多的条件,作为长辈,要成为小孩子的朋友,显然更难了。外祖母是如何做到的呢?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请大家打开课本来寻找答案吧!请用自己最熟悉的读书方法读课文,思考外祖母为什么会成为小高尔基的童年朋友?请结合来谈谈你的看法。

2、学生读课文(教师走近学生,注意收集学生读错的地方,以全班纠正)。

3、独立思考,交流。

4、教师指: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外祖母的平等、关爱、尊重等等使她成了“我”的朋友,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字——“爱”,她的爱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轰轰烈烈,而是一些平常我们都不太注意的小事,看来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们发现了外祖母深深隐藏在细节中的真爱。外祖母深深地爱着小高尔基,那么大家认为高尔基爱她的外祖母吗?(学生答)何以见得?

三、深入探究(读懂爱)

1、过渡语:的.确,小高尔基也是爱他的外祖母的,他没有说“外祖母我爱你”这样的话,而是将对外祖母的感情化为精彩的文字,请同学们仔细研读文章,从文字中寻找那份爱。请结合,自选角度探究“我”对外祖母的爱。

例:细节描写、修辞手法、方法等

2、学生细读、交流(头发、声音、眼神、动作)

3、教师指:高尔基将对外祖母的观察表达在文字中,将感情融化于细节中。语言细腻,饱含感情。正是如此,使得外祖母形象成为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最有艺术魅力的光辉形象之一。

四、改写书信(表达爱)

1、过渡:爱是相互的,或许高尔基永远无法报答外祖母对他的爱,或许现在的我们难以报答亲人对我们的爱,但我们可以和高尔基一样表达出对爱的感激。今年我校大力营造“和”文化,寒假里学校布置了一项作业“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感谢父母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老师看了你们的信,看到了你们对父母爱的感言,但老师觉得这些语言过于空洞,不能真正地打动老师,你能不能模仿高尔基这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对你文章的某一件事进行修改,表达出细腻而真挚的爱。

2、学生修改(老师深入学生,适时指导)

3、展示学生修改的文章,同学互评

五、学生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将你修改后的感谢信交给所写的亲人。

板书: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平等

理解

外祖母 宽容 “我”

尊重

观察细节 描写细腻 感情真挚

童年教教案篇2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倾听、交流、语言文字的运用。

2、通过习作,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1、重点: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习作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2、难点: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回忆一下童年那些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并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二、联系课文,读写结合指导写作。

1、我们学过了《东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童年的水墨画》等课文,说说这些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有趣、天真、可爱……)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让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能从原文中找到吗?(学生找出原文中值得学习借鉴,能运用到自己习作中的地方)

3、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到回忆的深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在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时,注意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能够使听的人印象深刻。

4、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讲讲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其他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学习小组互相交流)

5、教师简要提示。

(1)要突出“趣”字。(要突出特点,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2)要根据特点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

6、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7、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8、指名学生叙述刚才准备的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四、明确要求,草拟作文

1、读“作文内容”,明确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提示学生: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诗歌,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

2、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

3、交流习作,提出修改建议。写好之后,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并展开评价,欣赏写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童年教教案篇3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小熊朋友真挚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方法: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时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不仅说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还要说说无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3、过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今天,我们跟着一位外国作家走进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认读字音,理解字义。

2、学习词语:拳击家、代替、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四、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熊的?(颜色、眼睛、双手)

2、具体说一说它的颜色、眼睛、双手分别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思考:“我”为什么流泪了。

五、学习完这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童年是最美好的,童心是最可贵的,让我们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六、体会联想句的作用(联想句能让句子中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

七、布置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青()()()()()()

京()()()()()()

2、把自己童年的一个玩具朋友介绍给同学,告诉大家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

八、板书:童年的幻想丰富多彩、而且多变

童年的朋友相当拳击手、要买沙袋、爸爸不肯

找到小熊、勾起回忆、放弃练拳

童年教教案篇4

(一)、律动及发声练习

师: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儿开了,许多的小树长出了新芽,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感受美丽的春天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动作并进行发声练习)

(二)、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师:听,谁也跟着我们唱起歌来了,她的歌声,轻轻的,柔柔的?让我们一起闭上小眼睛听一听。(教师范唱歌曲《柳树姑娘》)

师:谁来了?(柳树姑娘)教师出示图谱 ,春天来了,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像姑娘的什么呢?(辫子)教师出示图谱并演唱,(风儿一吹)老师唱并出示图谱,她的辫子怎么样了?(甩进池塘)洗洗干净,怎么样呢?多么漂亮,对呀,洗洗干净多么漂亮,多么漂亮。(阿里咯)柳树姑娘高兴的欢呼起来了。他怎么欢呼的呀?(阿里咯)

2、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着图谱来把柳树姑娘的故事讲一讲吧。(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看图谱念歌词)

师:那现在能不能跟着音乐念一念呢?(一边念的时候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节奏谱)

师:我们念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一个什么?(附点)附点应该怎么唱?还有哪些地方也有呢?那你们能听出这是几拍子的音乐呀,(三拍子)我们以前学过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呢?(强,弱,弱)可以怎样表示?(个别幼儿尝试后集体感受)现在我们用xx小朋友的xx方法来感受一下三拍子旋律,还要注意这里的附点。(教师和幼儿共同跟着旋律打节奏说歌词)

3、出示声音标记

师:这是什么?(声音标记)它出现的地方我们该唱什么?(衬词)衬词有哪些呢?(啦,啊,喔,哩)今天我们选一个演唱吧,选哪个?(啦),那我们就用衬词啦来演唱吧?(幼儿用啦演唱歌曲)

4、幼儿配乐演唱

师:下面能不能跟着音乐来唱一唱呢?(一遍)

师:我们唱的时候注意三拍子和附点。现在再跟着音乐试一试吧。

(三)、学唱衬词,练习二声部唱。

1、出示颜色标记

师:这是什么?(颜色标记)颜色标记把我们分成红绿两队,请你们拿出自己椅子下面的颜色标记,看看自己是什么队?红队的请坐在左边,绿队的请坐在右边。颜色标记想和声音标记一起来考考我们,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唱呢?(红队唱歌词,绿队唱衬词)

2、出示节奏标记

师:哎呀,怎么还是难不倒你们呀!还得想想办法,瞧瞧谁也来助阵了?(节奏标记),这个节奏怎么打呢?(请一名幼儿尝试打节奏xx x)如果节奏标记到这儿了,这个又该怎么唱呢?(将节奏标记放至每句的句尾)

3、出示休止符

师:看来我要出绝招了,在音乐符号里,它是什么?(休止符)它出现的地方需要唱吗?那么休止符到这里,现在又该怎么唱呢?(个别幼儿交流唱法)前面空白,后面啦啦啦(集体演唱)

师:等红队的小朋友唱出“娘”,绿队的小朋友就马上要接啦啦啦,而红队的小朋友娘要唱满三拍,现在我门再来试试看。

师:再来,我就不信。(红绿队交换唱)

师小结:今天郭老师认识,你们真的很厉害,这样也难不倒你们,不过下次我要出更难一点的来考你们,你们有信心迎接下次的挑战吗?我们给自己加加油吧!

童年教教案篇5

【教材简析】

?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9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证实,课堂上,作者因想起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而当众受到惩罚。文中用幽默而富于童趣的语言,展现了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是一篇向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策略,能较好地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此设计力图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领学生反复读书,体验作者童年的发现,感受阅读这篇课文带来的情感体验、认识发展和自主愉悦。

语文课要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此设计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极大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课内外了解科学家发现的故事,了解胚胎发育的规律正是积累文化,而带领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发现”的历程引导学生亲身发现正是积淀一种精神。

【教学目标】

教学这篇课文用一课时,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情意目标: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课外延伸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3、认知目标:

认识生字,基本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抓住“发现”,导入新课

1、板书:

发现

问:你曾经发现过什么?

2、板书:

童年

谈话:

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童年曾经发生过多么难忘的事,发生过多少有趣的事啊!童年曾有个多少发现啊!

3、板书:

齐读课题,激励:

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申请个专利呢!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童年的发现》后,你一定会受到启发。

(以学生的亲身发现引导入题,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具体生活,学生兴致盎然,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二、由疑促读,感知“发现”

1、质疑:

学生看题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归类,筛选。

2、读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双人读,个人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选择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

3、交流:

初读课文后,你发现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引导学生了解“发现”的内容,感知“胚胎的发育规律”这一发现的过程:梦见会飞──请教原因──痴迷研究──发现原理。

4、再读:

你还有哪些没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通过学习,你又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可能存在的大问题是:作者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的?胚胎发育规律究竟是怎样的?作者的发现正确吗?

(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此环节以学生的疑问引导读文,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其发展的心理安全的保障和心理自由空间,创设了民主、轻松、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

三、研读体悟,感受“发现”

1、自读感悟:

让学生自主选择“发现过程”中感受较深的一个或两个内容,反复读课文,自我揣摩,自我感悟。可以是说说或写写自己的感受,可以画一画某个过程……表达形式自由选择。

2、合作学习:

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研究的问题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再朗读,再感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及时鼓励,随机引导与点拨。

3、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其他组员作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想法,师生共同评价,随机指点理解难句:“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风险。”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材料,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因坚持“日心说”而受到宗教势力的迫害,布鲁诺被烧死,伽利略被终身监禁。

4、老师交流:

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针对文中那位老师因误解“我”的笑声把“我”轰出教室一事谈自己的感悟。

5、感情朗读:

自由选择方式,可以个人读,可以分角色读,可以表演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体验了“胚胎发育规律”这一发现的过程,而且也感受到了作者之所以有这个发现的原因:敢于提问,反复思考,大胆想象。老师只是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出现,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更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

四、拓展延伸,引导“发现”

1、拓展:

交流课前搜集的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并谈谈感想。如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瓦特发现壶盖跳动等。

2、比较:

上课前,大家都交流了自己的“发现”,请把你的“发现”或同学的“发现”与作者的发现、牛顿的发现、瓦特的发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的思维最敏捷。

(在比较中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发现,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发现能力。)

3、引导: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们的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我们的学习是那么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会有新的发现,能有新的发现,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

(重大的发明、发现往往源于生活,源于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4、实践:

⑴留心观察,记下自己的新发现或合作观察,写好观察日记。比一比,谁的发现最有意思。

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请你用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课尽意未犹。学生的亲身观察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还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下一个单元的习作《我发现……》积累了素材。)

童年教教案篇6

记得8岁那年的一个下午,爸爸把刚买的鞋油在皮鞋上挤了一点,又用刷子刷开,皮鞋就闪闪发亮了。看到这,我不禁想:我家阳台上的花叶子很脏了,如果用鞋油给它“擦个澡”,肯定也会变得亮的。

于是,我拿起卫生纸,哼着歌,小心翼翼地擦起花上那肥厚的叶子。我拿着沾满鞋油的纸,从根部向外慢慢擦。外面的几片大叶片进展地很顺利,可是里面的小叶片让我费尽心机。小叶片让外面的几片大叶子挡住了,缝隙小,手指又伸不进去,我只好用剪刀夹着擦。我擦呀擦,把纸上的鞋油全都擦光了,可还有几片没有擦到,怎么办呢?干脆用水把叶片擦干净吧。我把花放在亮处一看,嘿!叶片绿油油的,花也更红了,好看极了!

这时,爸爸叫我吃饭,我高兴地蹦蹦跳跳来到饭桌前。爸爸问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我回答说:“我用卫生纸上的鞋油把花的叶子擦了一遍,绿油油地可好看了。”爸爸急忙说:“用鞋油擦花叶,花会死的。”

我顿时呆住了,这么辛苦忙了大半天,想让叶子变得更绿,花开得更漂亮,难道是我害了它?我赶忙放下碗筷,拿了干净的卫生纸,擦了一遍,又用清水洗一遍,希望能把鞋油洗掉。

晚上临睡时,我还是放心不下,又用水把花叶洗了一遍。我真后悔,为什么不先问问爸爸呢。

第二天,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花。用手摸了摸鞋油的叶子,它变软了,颜色变暗了,还出了好多皱纹,我伤心极了。

小时候的我呀,可真是太傻了!

童年教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8个生字“拳、玻、璃、纽、羹、邦、憋、稍",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一心一意”的意思。

2、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感受文中“我”与伙伴小熊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朋友吗?怎样才能算朋友?

生:在一起玩、感情很好/互相帮助/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新课文中小作者童年的朋友是怎么样的。板书“童年的朋友”

二、整体感知、初学写物

(一)让学生默读全文,同时出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圈出生字和新词。

(二)边读边思考,能概括课文大意

师:请大家思考“谁要拿谁干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生:我因为要练拳没有沙袋,要拿小熊当沙袋,后来想到小熊和我形影不离的情景来,最后没有拿小熊练拳(我要拿小熊练拳,最后放弃了)

学习“拳”字,“卷”和“手”-----手卷起来

(三)细读小熊的描写段,提醒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抓住重点描写

师:这只差点要被我打的小熊长得什么样子?请大家读第二节(整体读,个别读)

师:我们一眼看到小熊是巧克力色的,仔细看小熊特别的地方在哪里?

生:它的眼睛!

师:两只眼睛一大一小。是怎么写一大一小的?

生:大的……小的……(学习玻璃,提示玻璃的偏旁,学习纽,同样提示偏旁,纽扣跟衣服织物有关)

师:一大一小说明小熊怎么样?

生:很旧了

师:很旧了说明小熊和我在一起时间(生:很长了)

师:时间很长了小熊还坐在我的面前,说明我和小熊怎么样?

生:感情很深了!

师:大家都说眼睛会说话,小熊的眼睛说什么了?

生:似乎在开玩笑……

三、借朋友展开,品读文中情感

(一)读文让学生体会我对小熊的情谊

师:我们的题目是童年的朋友,小熊是不是我的朋友?(生:是!)我都要打小熊了为什么说小熊是朋友?请大家再读课文,圈出我把小熊当朋友的词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我朋友小熊

形影不离

一心一意爱

师:什么叫形影不离啊?谁能从课文中找到表示形影不离的句子?(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

师:走到哪里都带,都到哪里了?

生:吃饭时……睡觉时……(调羹----羹的写法,让学生黑板上书写,注意美的写法,记字----用美味的羔羊肉做羹,调的音调,多音字让学生组词;硬邦邦----硬的东西敲起来邦邦响)

师:那说明我对小熊怎么样?

生:感情很好!

师:对!课文里面说我对小熊的感情好到哪种程度?

生:一心一意地爱它,为了它,把命献出来我都舍得。

师:谁能说出一心一意的反义词?(生:三心二意)

补充板书

朋友

小熊

吃饭时

形影不离------到哪里都带

睡觉时

一心一意爱

(二)通过对小熊眼睛的描写,体会小熊对我的情谊

师:是啊!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要命了,我的意思是说要让我为小熊干什么都愿意。我把小熊当朋友,小熊是不是也把我当朋友?(生:是的!)

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熊把我当朋友?请大家再仔细读第二第三小节,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词句。

根据生回答补充板书:

朋友

小熊

饭时

形影不离------到哪里都带

快活地开玩笑

睡觉时对我笑

一心一意爱

师:前面我们说了小熊一大一小的眼睛说明小熊很旧了,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很久了,感情很好。我要拿小熊练拳,小熊是怎么样?

生:快活地瞧着我,好像在开玩笑,对着我笑

师:开玩笑,对着我笑,小熊生气了吗?(生:没有!)说明小熊对我怎么样?

生:也很爱我,对我感情也很深!

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四、从我的转化,进一步体会品读情感

(一)细读联想句,加深对小熊情感的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看到小熊和我形影不离,吃饭睡觉都带着它,我要打小熊小熊也不生气。我和小熊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最后我怎么样了?

生:我再也不拿小熊练拳了。

师:我把小熊当朋友,小熊虽然是玩具熊,但它是我的朋友,就好像是活的一样。有哪些句子把小熊写活了?齐读第二三小节

生: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似乎在开玩笑……。

师:把两手朝上举着后面的话去掉读一读试试看,是去掉好还是不去掉好?为什么

生:不去掉,因为有了这些话小熊好像会说话

生:不去掉,因为有了这些话可以看出小熊不怪我

师:还有那句?

生: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在它嘴上时……简直像活了似的。

师:也把简直……去掉读读看感觉怎么样?

生:没写出小熊活了似的。

(二)展开联想,展示我的心理变化,读懂真正的朋友

师:读一读最后一节,看看我们的小作者是不是已经真心后悔了。边读边划出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

沉默憋稍微克制

(让学生写憋,提示跟心情有关是心字底)

师:默读最后两个小节,想想看,我沉默了好长时间,都想了些什么?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想些什么?你想对小熊说些什么?

生:我在想,小熊陪了我这么长时间,已经这么旧了,我还想拿它练拳,小熊肯定会打坏,再也不能陪我了,我也就失去这个朋友了。

生:我在想,我要打小熊,小熊一点也不怪我,还对我笑,我真是不应该这样对朋友啊!

生:我要对小熊说:对不起小熊!我再也不拿你练拳了,我们一直做好朋友。

师:小熊会不会原谅我,还跟我做好朋友?

生:当然会!

师:注意看第三节后面的一句话“童年时真正的朋友”,为什么说是真正的朋友?

生:我和小熊感情深

生:我要打小熊小熊也不生气

师:对,朋友不但要感情深,还要互相体谅,互相包容,这样才是真正的朋友。

作业:把我沉默时想的话写下来。

童年教教案篇8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 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 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1、敢于提问;

2、反复思考;

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

探究活动

鲤鱼之死

鲤鱼早就听说大海浩瀚无边,那里有滚滚的波涛,有许许多多的鱼朋友。他想:要是有机会到大海里痛痛快快地玩一番,并表演那“鲤鱼跳龙门”的绝技,那该多好呀!

机会终于来了。这天,春风吹拂,阳光艳丽,海鸥捎来黄鱼的口信,邀请鲤鱼到大海里作客。鲤鱼一听,乐得一蹦三丈高……当即,它便让海鸥驮着它,把它带到大海边。

嗬,大海一片白茫茫,海面上不时地飞着一群群海鸟,行驶着一条条船只……但此刻,鲤鱼无心欣赏这一切,它一头扎进了海里……唉,说也怪,平日在海里游泳自如的它,现在的动作却迟钝了。渐渐的,渐渐的,它感到呼吸困难,浑身无力……唉,真想不到,还没有见到黄鱼,它竟死在大海里。

鲤鱼直到死时,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提示:

原来海水又咸又苦,淡水鱼鲤鱼的鳃片上没有特殊的排盐组织,所以在大海里不久,便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