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学教学计划6篇

时间:2023-05-17 作者:Anonyme

写好适合个教师的教学计划,能帮助我们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计划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前必须制定的书面文体,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七年级生物学教学计划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年级生物学教学计划6篇

七年级生物学教学计划篇1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七年级学生都是刚入学的新生,刚步入初中,没有生物知识的基础.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从学习情况来看,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比较普遍,应付学习,整体学习成绩比较差;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二、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

(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教育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2、做好演示实验,完成学生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3、把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多煤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有:

(1)正确使用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设想:

1、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保证活动的落实,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4.上好探究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让学生把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认真复习,争取把当天学习的知识消化.布置的作业及时认真完成。

6.每个单元测验一次,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7.期末认真组织学生复习,争取在期考中取得好成绩。

七年级生物学教学计划篇2

本学年我担任七年级五个班的生物课教学,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七年级生物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学习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领悟生物圈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与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观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生存需要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三、主要措施和方法

1、教师转变观念,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熟悉教材内容和特点;利用互联网及时获取教学资料,掌握教学动态,学习新教法,使自己能够灵活自如的开展新教材教育教学。通过生物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学习,改变教法与学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新教材的学习中,参与到教材的‘活动’、‘演示’、‘探究学习’实验等学习活动中来,展开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多媒体课件等;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展生物学“小活动”,“小实验”,掌握一般的花草栽培与管理,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学习范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的能力。

4、抓好教学常规:认真备课,上课,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参与性学习,互助学习;精讲精练练,认真批改作业,作业课堂完成;适时开展检测,了解教学效果,收集学生学习反馈信息;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习复习。

七年级生物学教学计划篇3

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刚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可能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也有能较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劲头十足,因此学生差异较大。

尽管如此,生物是新学科,从基础而言,可以说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生物的信心,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好比一张崭新的白纸,最容易设计最精美的画面,对于我们正在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是很好的机会,孩子们收获多多,我们很有信心。

教材内容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本学期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认识生物,包括奇妙的生命现象、严整的生命结构和生物的生活环境,共三章;二、形形色色的生物世界,主要内容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强集体备课与教研,把握课标与教材,摸清学情,有的放矢,高效备课。

2、改进教法,用好“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构建高效课堂。

3、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课堂的一切活动围绕学生的学展开。

4、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严禁抄作业现象。

5、努力限度地组织课堂“兵教兵”,更好地发挥集体的力量,以达到培优补差。

6、把好“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单元测试关。单元测试后要及时讲评、补偿,以保证后续知识的学习。

七年级生物学教学计划篇4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会对实数进行分类,了解实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重点

理解实数的概念.

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使用计算器,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35,478,911,1190,59

生1:3=3.0-35=-0.6478=5.875

911=0.811190=0.1259=0.5

生2:这些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

二、讲授新课

师:很好,其实,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师:很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例如:2、-5、32、33等都是无理数.

π=3. 14159265……也是无理数.

师: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实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师: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

无理数正无理数2,33,π,……负无理数-2,-33,-π,……

师: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所以实数可以这样分类:

实数正实数正有理数正无理数0负实数负有理数负无理数

师: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请大家观看大屏幕:

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的坐标是多少?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oo′的长是多少?

生1:这个圆的周长为π.

师:o′的坐标是多少?

生2:o′的坐标是π.

师:所以无理数π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师:如何在数轴上表示±2呢?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活动:巡视、检查,适时点拨.

师生共同完成:

归纳: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即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师: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有何关系?

师: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师: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

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实数.

师:请同学们做题:

2的相反数是________,

-π的相反数是________,

0的相反数是________,

|2|=________,|-π|=________,

|0|=________.

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与有理数一样.

师生共同归纳:

数a的相反数是-a(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例】(1)分别写出-6,π-3.14的相反数;

(2)指出-5,1-33分别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3)求3-64的绝对值;

(4)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求这个数.

解:(1)因为-(-6)=6,-(π-3.14)=3.14-π,所以,-6,π-3.14的相反数分别为6,3.14-π.

(2)因为-(5)=-5,-(33-1)=1-33,所以,-5,1-33分别是5,33-1的相反数.

(3)因为3-64=-364=-4,所以|3-64|=|-4|=4.

(4)因为|3|=3,|-3|=3,所以绝对值为3的数是3或-3.

三、随堂练习

课本第56页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请与同伴交流.

本节课通过对无理数的学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又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通过举一些数让学生对其进行分类,即按有理数和无理数归类,使他们对这两类数进行区分,更深入地认识这两类数的区别.

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法则

实数的运算法则.

重点

掌握实数的运算法则.

难点

实数运算法则的正确应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什么?

生:先算高级运算,同级运算从左至右,遇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

二、讲授新课

师:很好.有理数运算法则仍适用于实数,请大家看几个题目:

展示课件:

?例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3+2)-2;(2)33+23.

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位上做.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完成:

(1)(3+2)-2=3+(2-2)(加法结合律)

=3+0

=3

(2)33+23

=(3+2)3分配律

=53

师: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

?例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5+π;(2)3•2.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一学生上黑板板演.

教师巡视、纠正.

师生共同完成:

(1)5+π

≈2.236+3.142

≈5.38

(2)3•2

≈1.732×1.414

≈2.45

三、随堂练习

课本第56页第4题,第57页第4、5、6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年级生物学教学计划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建立,元朝对

西藏、中国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

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

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行省制度对明、清

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认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西藏和琉球(今中国台湾)的管辖是本课

的重点。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提问)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生回

答:秦朝的统一、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的统一、元朝的统一。师归纳:不错,

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

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提出问题:元朝在统一全国

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以此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元朝的疆域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

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

和唐朝。

3.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中国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

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提问p52“问题思考”元朝的疆域与汉朝唐朝比有哪些拓展?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承袭了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名义上应包括

大汗之国”和西北各“宗藩之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

和窝阔台汗国的统治区。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

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

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史书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

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二)行省制度

1.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

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

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

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元朝按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来改革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原

地区的统治。

2.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

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在行

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

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大屏幕显示《元朝疆域图》,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行省制度主要特点是什么?

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京师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髙

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特点在于行省长官由中

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目的是有效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成为明清以后地

方行政区划的典范。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2)元政府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有什么影响?(学生阅读教材

后回答)

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

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

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

阶段。

(3)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中书省位置,学生

指出包括今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

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

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2.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

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中国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提问:元朝是如何管理中国台湾的?回顾历史上中国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学生回答: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师生共同总结:元朝时的琉球即今天的中国台湾,三国时称夷洲,当时台

湾高山族就与东南沿海汉族有着密切往来,公元24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

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中国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

时,中国台湾称琉球,大陆商人常到琉球贸易,移居中国台湾的人日益增多,大陆和

中国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

教师归纳: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中国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

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妄图分割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逆人心而

动的,都终将被历史的车轮辗得粉碎。

3.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

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

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

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提问:元政府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方法?汉、藏两族的关系如

何?

师生共同回顾汉藏两族的关系:唐朝时,藏族的前身吐蕃人的部落日

益壮大起来,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他们勇敢善战,统一西藏各部,建立

起强大的吐蕃王朝。(放录像《文成公主》片断,了解唐朝时汉、藏两家的

亲密关系)文成公主人藏,表明汉藏两家已合同为一家,这一历史的见

证,迄今仍保留在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到元朝时,西藏正式归

属于中央。

四、课堂小结

元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①元朝的统一,

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

阔。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

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管理大都地区;其他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

“省”。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④元朝在西藏委派

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

族的大融合。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七年级生物学教学计划篇6

一、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整个年级各个班级是由学校平行分班,各班级不是相差很大。本学期我的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会关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六节内容,让学生懂得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学生懂得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第三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坚强喝彩。第四单元共有五节内容,让学生懂得感受法律的尊严;让法律保护我们成长,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四、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

1、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

2、自信与成功的关系。

3、自立的表现和必要。

4、依赖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5、自强的表现和作用。

6、怎样做到自立自强。

7、为什么会有挫折,怎么应对挫折。..

8、坚强意志的表现和作用。

9、.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10、怎样预防违法。

11、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1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教学难点

1、如何树立自尊和自信。

2、怎样预防违法。

3、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4、怎么应对挫折。

5、坚强意志的表现和作用。

7、依赖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8、怎样做到自立自强。

六、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

2、课堂上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作业、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5、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6、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乐于并善于终身学习,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8、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9、课后多加强学生的重点知识的练习,以常见题型为主延伸训练。

七、课时安排:

周次 内容 课时

1---3 珍惜无价的自尊 6课时

4---5 扬起自信的风帆 4课时

6---7 走向自立人生 4课时

8---9 人生当自强 4课时

10--11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4课时

12--13 为坚强喝彩 4课时

14-- 15 感受法律的尊严 4课时

16-- 17 法律户我成长 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