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学演讲稿5篇

时间:2023-03-03 作者:loser

要想演讲的好,就不得不认真思考你的演讲稿,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演讲稿大家都不会陌生吧,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生国学演讲稿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国学演讲稿5篇

小学生国学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__,我演讲的题目是:读国学,品经典。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带着一种神圣的朝拜,我翻开了《国学经典》。怀着一种虔诚的心境,我品读了《国学经典》。我深深地认识到,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为人处世的典范。它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规范一言一行;要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用宽容之心对待他人的缺点。

?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三国鼎立的战乱纷争,那一幅幅鲜活的面容在我们眼前飞扬: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正不阿的张飞,还有一代枭雄曹操的雄才伟略,都让我们不由得发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的感概。一代伟人_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可谓当代的国学经典。他的名字和光华,影响着我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谢谢大家!

小学生国学演讲稿篇2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然后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若我们一味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不学礼,无以立。”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然后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

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复礼;躬行仁义,九思慧德,然后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极。两千五百年的荏苒时光,没有让《论语》湮灭在汩汩的岁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时间的打磨而显出璀璨之华。

朋友们,用仁爱之心,然后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

让经典的种子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出璀璨之花!

谢谢大家!

小学生国学演讲稿篇3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在继承发扬文化的同时,应有所创新,不一定要照搬旧俗。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都拥有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国学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圣人赋予我们无限的智慧,还有那博大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宏伟的国学殿堂。

国学中《三字经》不但讲了治国的大道理,还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那份灵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说的就是这种道理,保持内心世界的灵境,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内心灵境的人,才能在这繁琐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更深,看得更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加透彻,更加完整。所以,我自己总有一种渴望,希望有一天我们每个人可以感悟国学中的奥秘,希望我们可以支持国学,让中华儿女们共同撑起民族的脊梁。

我们从国学中的没一个故事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博爱的力量是无可取代的,只有用博爱的心去感化所有人,传递给人们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儒家思想传递的是人生一种智慧,他的思想不仅影响到他的学生,即使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繁荣,也同样享受着儒家思想的`熏陶,只有正真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而又安宁的心境。

国学经典是中国最大的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支柱,是炎黄子孙力量的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照射在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斗志。国学传承这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也同样存在这爱,有人想问我,爱的力量有多大,爱,可以感化一个人,不仅要学会爱人,还要爱自己,只要将那份真诚的爱融入到世界里,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温馨,所谓的爱自己就是要珍惜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何来去爱别人,也许你的爱在别人面前是廉价的,所以要想得到爱,必须自爱,自重,将那份爱传承下去。

三字经中有太多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很庆幸能学到这门课程,也遇到这位优秀的国学老师,因为国学那哲理深深的吸引了我,因为从这充满浓厚书香中,我可以感受到我们学校淳朴的学风,浓厚的文化蕴涵,可以让我们在智慧的光芒照射下,真正体会正气傲然的存在,让我们的人生有所价值。

希望大家崇尚国学,热爱国学,让人生因国学而更加精彩,品味人生,国学因融入我们_后的学生而无比辉煌!

小学生国学演讲稿篇4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这首诗的寓意是:要想思想清明澄澈,就要不断读书,充实自己。

历史像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请大家跟随我沿着历史文化的长河,作一次美的巡礼。

先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惜别之情,溢于言表,悲伤之意,融于景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思念之意,深邃悠远。“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礼尚往来,温文尔雅。《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掩面痛哭,为国为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虽漫长,执着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历经挫折,永不后悔。

春秋战国,狼烟四起,一些有志之士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百姓的幸福,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法治。这些思想犹如一粒粒的明珠,至今依然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魏晋名士,浩如繁星。曹操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告诉我们,只要想努力,什么时候都不算迟。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诗,呼唤手足深情的回归。嵇康玉树临风,性情率真,为了反对司马氏专权,他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但在临刑前,却将儿子托付给山涛,从容微笑,弹奏一曲《广陵散》含笑九泉。山涛将嵇康的儿子视如己出。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辞官归隐,体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躬耕生活,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

时光流转到唐代,王杨卢骆一改六朝奢靡的文风,以我手写我心,为诗歌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谓诗中有画,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显得亲切温和。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道出边塞奇特景致,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写出了对董庭兰的宽慰与劝勉,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写出了将士保家卫国的决心。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水天一色,洁净唯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永恒,自然亦永恒,将哲理不留痕迹地融入美景之中,怎不令人拍案叫绝!

李白杜甫是盛唐最璀璨的两颗明星,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读李白诗,可以读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飘逸,可以读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我与率真。读杜甫诗,可以读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也能读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幽愁忧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以傲然的姿态永远站立,他历经磨难,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辛弃疾矢志报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可怜白发生!”陆游是他的知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苏轼辛弃疾豪放,柳永却决心将婉约进行到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凄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叠词,古今第一。

明清时期,小说崛起。《三国演义》,演三国群雄,逐鹿中原,各为其主。《西游记》,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修得正果。《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红楼梦》,梦木石前缘,荒唐辛酸,金陵魂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我们只有不断读书,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境界。我们的祖先早已把我们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希望你我他骄傲地带上这个印记,欣然前行。

小学生国学演讲稿篇5

很多年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_曾经说过一句让人们震惊的话:“要想毁灭一个民族,就先毁灭其文化。”后来又陆续看到“要摧毁一个国家,首先要破坏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同化其传统文化”,“一个不尊重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只会走向毁灭!”之类的话语,无一不警醒我们要弘扬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轻贱优秀传统文化,做自毁传统文化“长城”的罪人。

人看大节,看思想看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水之远者,必浚其源。”培养中小学生,促其健康成长,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特别是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形成,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只有把思想根基扎实扎牢了,中小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因为,国学经典讲的是天地之间的大仁大义、大道大德,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精华,也是完美人生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成功之基、动力之源。《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充分体现了弘扬光明正大的道德,在于感化和引领民众,达到最完善理想境界的思想。

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生精神营养套餐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部分,要让他们从这些内容中不但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弘扬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弘扬就要认真学习、诵读、背记经典的诗词和散文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就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所创新和发展。对学生而言,学什么比会学重要;对教师而言,教什么比会教重要。正如新闻报道中说的那样:“在翻看全国课程教材时,他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很悲哀。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为我们理清弘扬与创新的本质关系,澄清当前教育实践中的许多模糊认识,坚持、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要认真贯彻执行,自觉为弘扬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