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演讲顺利,就不得不认真研究你的演讲稿,一篇优秀的演讲稿是可以让听众产生共情的,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端午节的演讲稿最新8篇,供大家参考。
端午节的演讲稿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谢谢大家!
端午节的演讲稿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据说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喂饱鱼蛟虾蟹,让它们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在我们长寿之乡如皋,至今也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从河边采来新鲜的芦苇叶,清洗干净,先放在水里煮一煮,同时把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后晾干。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奶奶就开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在里面放入糯米,最后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奶奶还喜欢根据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红枣、红豆、火腿等“点缀”。那些穿着绿衣的粽子在炉火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中就已飘荡着苇叶的清香,馋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个吃起来。
端午节前夕,奶奶还会特意买来艾叶,挂在门上获放在柜子上,妈妈则要替我佩戴五颜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个危险时期,很多人都会生病。而香囊里面的艾叶和雄黄有着辟邪驱瘟的神效。
我爱上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哦,又到一年粽子飘香时……
谢谢大家!
端午节的演讲稿篇3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这个古老的节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屈原先生的故事了。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国被侵占,心如刀割,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无奈之下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他。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
是怎样的精神促使这位伟大诗人纵身跃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颗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心。
今天的我们重拾起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吗?
棕叶飘香,又一个端午节就要到了,让我们在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重温屈原先生的铮铮铁骨,继承屈原先生的爱国精神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端午节的演讲稿篇4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点,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点,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过好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
端午节的演讲稿篇5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早上好!很高兴又一次相聚在国旗下。
天气渐渐热了,大街小巷又飘起了粽子香,于是情又热了。那箬叶的清香啊,就这样一年一年飘到了现在。年年端午,又近端午。人说端午这个节日是为屈原而设,这不合常识,但中华民族用一个盛大的节日来纪念屈原倒是不争的事实。你看那粽子啊,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煎熬,岂不是屈原一生的写照。屈原啊,你这个中国伟大的诗人,这个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你的形象你的精神已经化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我们怎能忘记你?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是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受怀王小儿子子兰及靳尚等人谮毁而革职。顷襄王时,屈原被放逐,他无力挽救楚国危亡,遂投汨罗江而死。屈原的政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的.《离骚》《天问》等二十篇不朽的诗篇,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刘勰评价屈原说:“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吞没了屈原的汨罗江水,无情地流到了今天。一个怀着故国之思的乡愁诗人,走过悠远的时空,来到屈原祠朝圣,他学贯中西,诗文俱精,他曾经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他是余光中。在屈原像前,余光中献上鲜花一束,低首下心鞠躬良久,神情至为庄严肃穆。在休息室小坐,主人款之以本地的“姜盐茶”,大谈常德水与茶如何不同凡响,余光中反唇质问:“你再吹也没有用,屈原是在这里投水的啊!”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为什么乡愁诗人会如此激愤,难道仅仅是有感于屈原的爱国思想吗?是,又不全是。屈原最值得我们缅怀的是他内心的高贵。这种高贵表现在屈原的爱国靠的是行动,是持之以恒、日久天长的努力,是于逆境中不屈不挠坚守的勇气。
屈原的爱国思想是非常执着的。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人才流动比较频繁。楚国也有不少人才流于他国,因而有楚才晋用之说。在这种世风下,凭屈原的才华和声望,他也可以去别国另谋出路,可是他不忍去国。屈原爱国思想的伟大,在于他可以出走而坚决不走。他眼看楚国即将覆亡而回天无力,悲痛万分,最后只好以死来殉自己的国家。
屈原在祖国的生死存亡、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正直伟岸,决不与佞臣同流合污,也决不随波逐流。《渔父》一诗很好地诠释了屈原“独立不迁”的思想。诗中渔父问屈原为何被放逐,屈原答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又问:“世人皆浊,何不淈gǔ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bǔ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屈原答曰:“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掷地有声的话语,千载之下,犹让人汗颜。我们现在有多少人能像屈原那样守住内心,守住道德的良知、人生的信条。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年代,这是我们的造化。但是任何一个年代都不应该忘记屈原择善而固执的操守,这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价值核心。可惜的是我们做得很不好。有多少人爱自己的父母像屈原爱自己的祖国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有多少人珍惜学校的荣誉像屈原珍惜楚国那样,“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有多少人像屈原那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有多少人像屈原那样,“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找不到的地方”(江河)。我们有的是进出无序,举止失节,言语粗鄙,读书无趣。我们欣赏的书籍媒体都是一些三无产品——无害,无益,无聊。在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我们多的是抱怨指责,少的是反省自勉,下面的诗句是我们同学的常态: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欢乐
谁还会抱怨,谁还会
在题海中无奈地求索
寻找丝丝缕缕的安慰
谁愿意
一天又一天
重复单调的枯燥
每一天都书写暗淡的未来
像尘埃堆积在心窗
谁愿意,顺着作业本攀爬
似攀爬一座座高山
纸上划过一个又一个疲惫的文字
谁不喜欢自由的风筝,喜欢笑
弥散在绚烂的天空
在心头的欢乐消散的时候——开机
去探索没有尝试过的游戏
想成绩不愿付出,想成功不愿吃苦,拈轻怕重,投机取巧,嘻嘻哈哈,玩玩乐乐,这是很多同学的处世哲学。他们全然忘记了:美好的东西是劳动的结果,是手和脑的创造。美好的东西,往往来之不易。“。
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今天,我们缅怀屈原,就是要汲取屈原“心血倾尽仍恨少,爱到深处痴几分”的求索精神,就是要像屈原那样择善而固执,做一个内心高贵的人,就让我用这样的诗句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
从今天起
做一个高贵的人
静思,能群,好学不倦
有一所学校
树影婆娑,书声朗朗
从今天起
关心阅读和写作
我有一个心愿
滋兰树蕙,桃李芬芳
谢谢大家!
端午节的演讲稿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端午节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的日子,却也许少有人知道,五月初五端午节亦是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国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和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据说,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祭奠龙祖演变而来的节日。“端”有古汉语中“开头”、“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初五”,古代的人们习惯把五月的头几天分别用端来称呼,“端一”也就是五月初一,“端五(午)”也就是我们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了。
端午节有许许多多的别称,而我们端午节的习俗决定了我们常把端午节称为“粽子节”和“龙舟节”。在我国许多与屈原关系密切的地方,端午节是要进行龙舟比赛的,所以这一天也被人们称为“龙舟节”,而传说中的用粽子去驱散咬食遗体的小鱼这一习俗,让我们都习惯了在端午这一天里包粽子、吃粽子,每家每户都会把粽子当做我们的食物,一方面祭奠屈原,一方面预祝我们自己端午安康。
我的家乡正是屈原投江的那个地方,这让我比其他人对于端午节的重视是要多一些的。我们家乡到了端午节,都会早早的去江边等待,等待龙舟赛的开始,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会在站在江边为划龙舟的队伍摇旗呐喊。
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都会回家去吃粽子。粽子是我们每家每户勤劳的“主厨”们提前几天包好的,粽叶是我们这群小孩去水边摘来的,粽叶里面包着的,有纯糯米的碱粽子,有红豆的甜粽子,也有在中间藏有一小颗肉的咸粽子,不管是哪一种,摆上餐桌的那一刻,我们都会挑上自己喜欢吃的那一种,进行端午节吃粽子的仪式。我家因为我很喜欢吃粽子,我的妈妈业会给我多包一些粽子,冻在冰箱里,等到我又想吃粽子了,拿出来解冻,粽子也就成为端午节之外的一种零食或者主食了。
同学们,你们对端午节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如果有的话,也都上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我们需要重视我们这些传统的节日,这些都是我们祖宗们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是我们活着的历史和过去。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了!
端午节的演讲稿篇7
同学们:
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为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快快乐乐地度过端午节假期,确保端午节放假期间同学们的人身安全,维护学校稳定、社会和谐,现将假期学生安全教育等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1、放假时间:根据上级及学校的安排,端午节学生放假时间为6月xx日至6月xx日,共三天,6月xx日(下周一)照常上课。
2、时刻牢记《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同学们要努力做到“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希望大家牢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假期期间,仍然以学校的纪律和社会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放纵自己。
3、夏季传染病防治建议:
①不外出旅游,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②注意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多在空气新鲜的户外活动。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食和不洁食物,饭前便后要用流动的水将手洗净。
4、在端午节假期中,外出活动都要征得家长同意,同学们外出活动要有大人陪同,不允许自由结伴,私自外出。因为假期期间,街上、马路上行人、车辆特别多因此更要注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交通安全。不坐无证车辆,上下车要遵守秩序,不横穿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不上公路玩耍;横穿公路要“一看、二停、三通过”。当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严禁在马路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交通安全,时刻牢记!同时要注意用电、用煤气等的安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不接受不认识的人给的食物或礼物,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随便跟陌生人走。
5、近期,xx市连续发生两起小学生溺水身亡事故。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今年,xxx,将鞋子落入水中,在捞鞋的过程中,失足落水身亡。
xx市连续发生的小学生溺水身亡事故,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无法挽回的损失,教训十分深刻,必须引起同学们重视。学校要求,端午节假期中,不要独自一人去河边钓鱼、或野浴洗澡,不要在无家长陪伴下去游泳池游泳,避免出现溺水的事故。
6、放假期间,不得上网吧,游戏厅,台球室,录像厅等场所,不结交不良青年。
7、晚上放学前各班级清扫完卫生、要切断所有电源,关好所有门窗,做到防火防盗,不留一点安全隐患。
8、最后和同学们说几句,端午节假期结束后x年级学生就要参加13年中考考试(xx),x年级学生也要参加地理生物中考考试(xx)xx年级在下月初还要迎来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为此学校要求全校同学利用这三天假期时间做好复习计划,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每天至少能用6——8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复习功课。为迎接各级各类考试积蓄能量。同时也祝愿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学们 遵章守纪,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当我们能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便向文明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让我们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每一个人的心田,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幸福和快乐。最后祝同学们在假期里“生命至上,快乐安康”
谢谢大家!
端午节的演讲稿篇8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