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的事迹5篇

时间:2025-01-26 作者:Monody

通过先进事迹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崇高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重要基石,记录事迹的过程,是自我成长的过程,让我们更懂得生活的意义,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运动员的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运动员的事迹5篇

运动员的事迹篇1

xx县“麟龙”挂面掌门人xxx,自小身患先天性髋关节脱臼(俗称“跛足”),历经43载春夏秋冬,一瘸一拐,跛脚而行,身残志坚,自力更生,敢想敢干,百折不挠,不仅自己创业实现理想抱负,并且带动众多残疾人士脱贫致富,成为xx残疾人励志自强创新创业的典型代表。

年少持家,身残志坚勇担当

1988年,xxx家遭不幸,父母相继生病住院,家中负债累累,举步维艰。为了帮助家庭减轻负担,年仅13岁的xxx忍痛放弃学业,随亲戚到广东打工。因身体残疾,四处碰壁,几经波折才在亲戚的帮助下进了一家毛纺厂当“缝盘”学徒。

返乡创业,自强不息展抱负

十年艰辛,十年付出。1997年,为了回家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xxx揣着在外打工挣得的3万多元积蓄,从广东回到xx老家。

在亲戚帮助下,xxx盘下县城繁华地段的一家干鲜店,初次经商,缺乏经验,不善经营,当年就亏损2万多元,门面租金都难以支付。但这并没有让她意志消沉,而是更加坚定了她干就干好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认真分析市场需求、改进销售模式等方法,生意开始步入正轨,同时逐渐向经营广安特色农产品转型。

时至20xx年,xx特色农产品在市场长期供不应求,xxx代理的手工挂面、手工空心面常常“断货”,xxx决定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手工面加工厂。同年9月,她拿出多年经商的`全部积蓄,租赁400余平方米的生产厂房,注册“麟龙”手工面认证商标,当年生产“麟龙”牌手工面20余吨,实现产值30余万元。20xx年又投资100余万元,新建1000余平方米的工厂大楼,全新升级生产设备。

20xx年8月,xxx被四川省残联授予“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20xx年3月被xx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xx县残疾人自强模范。同时,因诚信经营,xxx被县个协吸纳为会员,先后担任组长、理事等职务,被广安市个协评为优秀理事。

心怀感恩,致富不忘馈桑梓

在“麟龙”手工面厂成立之初,她积极与县残联、县就业局对接,主动联系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并通过中介市场、张贴招聘广告、工友介绍工友等方式,广泛吸纳残疾人入厂就业。

每逢“全国助残日”期间,她都积极配合县残联工作,自发组织企业残疾人宣传队,每年都能募集资金近2万元,为县委县政府和县残联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了表率。

10年来,她先后帮助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目前企业尚有常年务工残疾人23名,年均务工收入达3.5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全力投身公益事业,20xx年5月,她出资在九龙镇补巴桥村建造一座公路桥,解决了乡邻出行难题,并长期联系资助3名残疾学生。如今,xxx已经成为xx县残疾人创业的一面旗帜,她的故事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守护梦想、砥砺前行。

运动员的事迹篇2

阿根廷的大本营在俄罗斯的bronjic,莫斯科东南部的一个小镇。阿根廷队驻地周围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而基地内部随处可见蓝白相间的旗帜和阿根廷球员的肖像图片。

__届世界杯,梅西率领的球队在阿根廷被寄予厚望,举国上下都在期待梅西和他的将士们把世界杯带回阿根廷。

在梅西的家乡罗萨里奥,街道都被刷成了蓝白相间的颜色,上面还写着梅西的球衣号码10。显然,对于罗萨里奥人来说,梅西是他们的骄傲。

梅西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说,每当有人问他是哪里人,他都会自豪地告诉对方,他是罗萨里奥人。这是我出生的地方,我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在罗萨里奥街头,梅西学会了踢球,足球给小梅西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沥青路面上,小美和她的哥哥们以及其他孩子一直在踢足球。

梅西还透露了自己小时候和母亲之间的趣事。当她妈妈派小梅西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梅西会及时提出增加上场时间作为交换。如果她妈妈不同意,小梅西就拒绝帮助她。

现在梅西已经成为了世界足球巨星,不仅仅是他母亲的骄傲,不仅仅是罗萨里奥的骄傲,更是整个阿根廷的骄傲。阿根廷的人们期待着潘帕斯雄鹰在32年后再次赢得世界杯。

运动员的事迹篇3

他既是一名早产儿又是一名脑瘫患者,从小体弱多病的他却凭借坚强意志,成为一名田径运动员。前不久,他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首次参赛的他就在田径男子400米t38级比赛中荣获第六名、200米t38级比赛中荣获第四名、100米t38级比赛中荣获第四名。他就是家住石棉县迎政乡的19岁残疾青年何芯。

赛事结束后,何芯返回四川省贸易学校石棉校区继续学习,该校体育老师也利用课余时间教他举重、半蹲等项目,持续增强其体能和技能。何芯说,他希望今后能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取得更好成绩,并在学业上奋力追赶,争取考上一个理想大学。

自幼体弱多病

“真没想到,体弱多病的孩子竟能获得今天的成绩,不容易!”12月3日,翻看何芯的获奖证书,其母官女士十分感慨。在她看来,何芯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家庭付出和孩子努力外,更离不开许多好心人的相助。

何芯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到2公斤,还因胎中缺氧导致脑瘫,直到4岁时才艰难学步,且有些弯腰驼背,手脚活动也较僵硬,平衡能力差……为了给孩子进行治疗,官女士夫妇不仅掏空家底,四处寻医问药,还经常陪他锻炼平衡能力和活动能力。经过一系列治疗,何芯的手脚终于能较自如的活动了。在他7岁那年,石棉县有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地方,官女士闻讯后立即带孩子去做康复治疗,何芯手脚功能也逐步向好。从1岁到10岁,何芯先后辗转多地进行恢复治疗,花费20万元左右。

“虽然孩子说话能力差,手脚也没有正常孩子那样自如,但学校没有嫌弃他,不仅让他到校读书,老师还花费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官女士说。

显露田径特长

因为何芯从小就走路锻炼,在其上初中后,他的田径天赋也慢慢显现。在何芯读初三时,石棉县举行群众运动会,学校选拔参赛人员时,班上根据何芯平时的田径能力,推荐他参加比赛。随后,何芯顺利参加了田径项目的.比赛,虽然那次比赛没拿到名次,却激活了他对田径的浓厚热情。

“妈妈,我喜欢田径,我要学习田径运动!”参加完那次田径比赛后,何芯就多次向父母表达这样的心愿。几经周折,官女士找到当地残联寻求帮助,后经各级残联推荐,2019年9月,就读于四川省贸易学校石棉校区的何芯,接受了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考核和教练测评并顺利过关。同年11月中旬,何芯进入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集训,成为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田径运动员。

奋力拼搏向前

“何芯正在用心用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教练姜华说,残疾运动是根据运动员的残疾程度进行训练,其比赛也要分残疾级别,残疾程度不同则比赛规则也不同。2年前,何芯入选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时,他行动不便,语言表述不清,被评为36级(重度为35级、轻度为38级)。在训练中,何芯克服了身体、理解、语言等多方面困难,又加强了训练强度、难度,最终他的许多体能训练项目皆获得较好成绩。

2年来,何芯的田径竞技水平逐步提高,其身体恢复情况也较为良好。他在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前,经残疾测试,他的身体得到较好恢复,被评为38级。在参加此次赛事中,何芯身高虽不如别的选手,可他不畏强敌,奋力拼搏,最终夺得了两个第四名、一个第6名的好成绩。今年春节后,何芯还将归队训练,迎接明年的相关赛事。

值得一提的是,身患残疾的何芯还是个十分善良的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何芯还将他在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节约下来的1000元补助费悉数捐出,助力当地抗疫工作。

运动员的事迹篇4

曾几何时,瓜迪奥拉麾下的梅西就是一个不会错过哪怕一分钟比赛的怪兽,但现在,“肌肉伤病”重新成为了伴随巴萨10号最多出现的关键词汇。在2013年,阿根廷人五次肌肉撕裂,光是本赛季就发生了三起。这不仅让媒体猜测,梅西的肌肉问题是否已经成为了“习惯性”病症,而这“习惯”形成的背后是否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阿斯报》指出,肌肉拉伤类型的伤病在体育圈被公认为“冲刺运动者的天敌”。尤其是对于梅西这样在比赛中极度依赖短时间爆发完成技术动作的球员,肌肉伤病的产生概率更加频繁。数据显示,大约40%左右以爆发力著称的运动员都曾经经历过类似的伤病困扰,而很多时候,此类伤病的爆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上一次的伤病出现时,运动员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康复。按照马德里医学院著名的运动学教授阿拉姆贝利的说法,饮食、训练方法、比赛频率、心理压力、休息情况,任何一点上的不够完美都会导致肌肉伤病再度复发。

专家认为,正确的食物有助于球员加速肌肉伤病恢复,并防止类似的问题再度出现。在瓜迪奥拉执教期间,梅西的食谱内容被严格控制,其本人也非常配合的增加了鱼类食品的摄入量,而放弃了大吃阿根廷烤肉的爱好。不过,在瓜迪奥拉离开后,阿根廷人似乎也放松了自己对食物的控制,在几次被媒体拍到的照片中,梅西和队友一起聚会用餐的主食重新回到了烤肉类食品。此外,缺乏足够的休息也很可能是梅西伤病复发的主要原因。《阿斯报》指出,巴萨10号带着肌肉伤病结束了上赛季,却在假期里飞行了90000公里,在全球多个地方参加了各种商业活动,根本得不到合理的休息。而西班牙足球电视节目《点球点》也指出:“巴萨俱乐部里有人透露,梅西错过了整个季前准备,而且还可以随心所欲的安排自己的训练。俱乐部只能告诉更衣室其他球员专心自己的训练。”显然,阿根廷人季前准备期间的自我放纵也导致了目前赛季报废的窘况。

相关数据显示,梅西职业生涯一共受到过11次导致长期停赛的伤病,其中9次发生在肌肉拉伤。尽管巴萨主帅马尔蒂诺在上周日的赛后表示,阿根廷人受伤的地方并不是之前的右腿二头肌,但“塔塔”并不知道的是,梅西此次伤病的位置和2006年欧冠主场对阵切尔西的比赛时一模一样。而当时跳蚤离场时在里杰卡尔德怀里痛哭的一幕也成为了巴萨当年最悲情的景象。换句话说,此次旧伤复发很可能勾起巴萨巨星内心隐藏多年的恐惧、伤感等负面情绪。这也对梅西的伤病恢复极端不利。要知道,前德国足球天才代斯勒就是因为在多次的伤病面前最终心理崩溃,只得提前宣布退役。而现在在场上看着梅西大部分时间中小心翼翼的“散步”态度,多少也有着类似“伤病恐惧症”的征兆出现。

缺乏专人的照看同样也是梅西近来伤病频发的主要原因。西班牙媒体透露,由于瓜迪奥拉执教拜仁后从巴萨医疗组挖走了一些体能专家,原本专门负责照看梅西一个人的理疗师布劳不得不兼顾起红蓝军团其他球员。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布劳本人依旧和瓜迪奥拉保持着合作关系,因此除了服务巴萨,这位著名运动恢复专家同时也在为拜仁的一些球员服务,根本没有空闲照看梅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伤病恢复疗程,还是个人的日常体能储备,巴萨10号都可以说是在独自摸索阶段中进行,最终导致本年度赛季报废的结局多少也是意料之中。

事实上,梅西本人也已经意识到了没有私人体能师的弊病。据悉,“跳蚤”已经和常年服务阿根廷国家队的理疗师路易斯-加西亚取得了联系,并在未来两个月里雇用他进行贴身照看自己的伤病恢复疗程。因此,加西亚这次并没有随阿根廷国家队前往美国进行备战,而是来到了巴塞罗那近距离观察梅西左腿二头肌恢复的第一段疗程,而在未来,他也将跟随阿根廷人回到布鲁斯艾利诺斯,陪伴巴萨巨星完成伤病恢复的第二段疗程。

运动员的事迹篇5

吕晓磊,出生于1982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六岁时,他因事故导致右臂截肢,十岁开始接受乒乓球训练。2000年,他首次参加悉尼残奥会,2004—2012年连续三届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成员。2017年,他作为教练带领中国队在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c4-5级决赛中夺冠。除了多次在残奥会、亚残运会等国际大型赛事上获得冠军,吕晓磊还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全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等荣誉称号。如今,他褪去残奥会冠军和冠军教练的光环,带着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回到学校,成为了齐鲁工业大学的一名教师。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汪国真的诗句一直激励着吕晓磊。吕晓磊凭借努力走出了一条冠军路,用自身经历证明了残疾人发展的可能性,他说:“我们虽然身体残疾,只要对生活不失去信心,同样可以做个有用的人,做个幸福的人。”

一场事故改变命运,与乒乓球结缘

6岁的吕晓磊因一场意外事故导致右臂截肢。他回忆说,当他再次醒来,已经是出事的三天以后。闻着医院里的消毒水味、躺在不熟悉的病床上,看着身上的一床厚被,吕晓磊习惯性地想用右手掀开身上的被子,却发现手并没有抬起来。他问病床前的妈妈,“我的手怎么没有了?”妈妈看着他,什么都没说,转过头去就哭了。看到妈妈悲痛欲绝的样子,他安慰道,“没关系!我还有一只手呢!”小小年纪的他,并不知道少了一只手会对以后有什么影响,也不知道从此,自己的人生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了。

1992年,小学三年级的暑假,吕晓磊到山西大爷家走亲戚,看到邻居家有几个小朋友在打乒乓球,他一下子对这项运动着了迷。可是因为一只手自卑的他,不好意思加入他们,只躲在一旁看。大爷看出了吕晓磊的心事,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讲起了中国残联主席团主席张海迪的故事,吕晓磊听进去了、听明白了。回到家后,正好碰上县体校招收乒乓球队员,他便燃起了去体校打球的念头。父母看到他坚定的眼神,最终同意送他去学球。就这样,10岁的吕晓磊正式与乒乓球结缘,走上了成为冠军的道路。

克服重重困难,树立比赛梦想

吕晓磊没有右臂,在刚开始训练时,左右跑动平衡很难掌握,经常摔倒,撞到球台上头破血流是家常便饭;用一只手拿球板还要发球,更是异常艰难,但他都通过努力一一克服。因为热爱打球,吕晓磊每天早晨五点便起床跑步去体校训练,不管是夏天下雨,冬天下雪,还是感冒发烧,从未间断过,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就去训练,打球成为他最重要、最快乐的事。然而在训练一年半后,县体校解散了,这让吕晓磊万分苦恼。一筹莫展之时,他和父亲在电视上看到北京举办“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的画面,才知道还有属于残疾人的比赛。吕晓磊目不转睛地看着残疾人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心中燃起了强烈的渴望,他暗暗立下誓言,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机会代表中国去参加世界比赛,为国争光,为父母争气。

为了帮助他完成梦想,父亲把训练场地从县体校搬到家里,在本不宽裕的住房中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摆上球台,买了1000个乒乓球,请来了体校教练,开始从家里练球。每天父亲都早早起床,把球房打扫干净,然后看着他训练。吕晓磊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辛苦,他每天早晨、上午和下午三练,每节课都要练30盆多球,为了加强体能,他每周都坚持长跑10公里,从不懈怠。面对如此大的运动量,吕晓磊却从来也不觉得累。

训练坚持了半年,体校教练因工作关系不能继续教学,根本不会打球的父亲,在吕晓磊上学的间隙练习了一个半月的发多球,成为了他的新教练。多年之后,吕晓磊才知道,父母当时早已下岗,一直以来通过省吃俭用来供他打球。这些无私的付出,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训练很苦,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他当时就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备加努力,打出名堂,报答他们!”

八年苦练,锋芒毕露

经过在家近两年的训练,吕晓磊参加了山东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单打亚军的好成绩,入选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队并参加全国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团体第二名。在这次比赛后,他被山东省残联选中调到济南,遇到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人物——袁锋教练。有了恩师的帮助、更好的训练条件、更高水平的训练对手,吕晓磊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当时残疾人体育还刚刚起步,政府投入经费不足,他们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袁锋免费带他训练,还提供吃住条件,像慈父一样关心他的成长。经过他的悉心指导,吕晓磊的乒乓球水平逐渐成熟,也开始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成绩。

2000年悉尼残奥会,经过八年苦练的吕晓磊终于走进梦想的赛场。他深知机会难得,更加刻苦训练,也因此过于紧张,有了想赢怕输的思想,最终输掉了一场争夺铜牌的比赛,结束了第一次奥运征程。从场上走下来的那一刻,吕晓磊无法控制压抑已久的情绪,大哭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因为输球哭得这么伤心,来悉尼前满怀信心,觉得肯定能拿一枚奖牌,可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感觉天都要蹋下来了!”他一度想过放弃打球,经过半年多的心态调整,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在训练场上又开始生龙活虎地训练。

时隔四年,他站在了雅典奥运会赛场上。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结局,这一次,他又流下了泪水,但这是幸福的泪,喜悦的泪!吕晓磊吸取了四年前失败的经验,在注重技战术训练的基础上,同样重视心理的调节。“我一再暗示自己只要正常发挥水平,就算输给对手也没什么可遗憾的。”正是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他发挥出了最佳竞技状态,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这场决赛整整打了一个半小时,最终吕晓磊以三比二的成绩艰难取胜。当最后一个球落地的瞬间,他激动地向全场大喊,“我胜利了!我胜利了!”场外中国助威团唱起了国歌,满场飘扬着五星红旗,这个场面让他终生难忘。“我哭了,整整半个多小时都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从小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吕晓磊说,作为一名运动员,能够代表祖国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伴随《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是最光荣最至高无上的事。为了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蝉联冠军,再续辉煌

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国家提出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口号,是对残疾人体育重视度的全面提升,这让吕晓磊无比向往。他开始了四年的备战训练,希望通过北京奥运盛事,实现蝉联奥运冠军的新梦想。“我把自己练成了铁人,我必须确保拿到这枚金牌”,他信心满满地开始了人生中第三届奥运会。经过一周紧张激烈的争夺,吕晓磊又一次站在决赛场上。时隔5年,他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天的场景,北京大学“中国脊”体育馆所有主场观众都在为我加油,残联的各级领导和我的高中同学特意到现场为我助威,满场中国红令他浑身充满斗志,他说:“当我赢下来的那一刻,全场都沸腾了!”此次站在自己国家的领奖台上,全场上万名观众一起高唱国歌,场面振奋人心,“我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当吕晓磊从领奖台上走下来,他感到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又默默地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在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再续辉煌,“虽然那时我已经30岁,但我有信心挑战自己,挑战极限!”参加2012年残奥会的吕晓磊心中更多的是平静,通过多年的磨练,他拥有了坚定的心态信念,强大的掌控比赛的能力。在这种状态下,他创造了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男子选手连夺三届冠军的历史记录。

到目前为止,吕晓磊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得过200多枚奖牌,在他心里分量最重的就是三枚奥运会金牌。他说,“我更看重这一路走来的经历,这种经历让我成熟,让我自信,更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

残奥冠军,是荣誉也是责任

2020年9月2日,在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c4-5级决赛中,由曹宁宁、郭兴元、张岩三人组成的中国队,以2-0的成绩战胜韩国队,夺得金牌,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东京残奥会上收获的第70枚金牌。带领他们夺冠的教练,正是2004—2012年连续三届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成员吕晓磊。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帮助更多残疾人朋友实现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也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

除了国家队教练员的身份之外,吕晓磊还是齐鲁工业大学的体育教师。他说,“残疾人在高校里当老师本身很少见,在高校里当体育老师就更少见,大家对体育老师的印象往往是高大、壮实,谁会想到残疾人还能当体育老师呢?”吕晓磊很想给更多年轻人树立一个榜样:所以很多事情,你得去敢想,才有可能实现。

吕晓磊说,他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教师,这一路上其实都是国家的培养,没有国家培养,没有残联这个平台,就不会有“吕晓磊奥运冠军”“奥运冠军教练”的励志故事。在中国,有很多无形的力量都在默默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吕晓磊的初中母校、高中母校、大学母校,齐鲁工业大学,包括山东省教育厅,都对他的奋斗事迹进行大范围宣传,这种宣传其实已经超越了吕晓磊个人的故事或者某一项体育运动本身,而是在传递一种理念:残疾人没什么不可能。

吕晓磊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借助高校老师这个身份,以自己的故事,不光去影响残疾人,也去影响在高校里面的健全大学生,让年轻人了解国家的残疾人体育事业、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将残疾人永不言弃的精神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