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大家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同的主题的作文,在写作方法上也是不同的,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清明节活动作文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清明节活动作文篇1
清明节前两天,爸爸决定带我回乡扫墓祭祖。
祭祖。我听了这个决定后,既高兴,又好奇,终于可以知道扫墓祭祖是怎么回事儿了。以前每次回老家,爸爸都要去给太奶扫墓祭祖,可每一次我要跟爸爸去的时候,爸爸、爷爷奶奶都不让我去,他们告诉我说,等我长大了再带我去。今年我已经十岁了,终于可以去扫墓祭祖祭祖了。
扫墓祭祖前,爸爸带我去商店买了几捆大黄纸和一些大宝纸,爸爸教我叠大宝,我们一共叠了4方便袋元宝。奶奶告诉爸爸说今年好填坟,爸爸又准备了一把铁锹。爸爸还给我讲了一些有关扫墓祭祖祭祖的禁忌,比如到了墓地要严肃,不要乱说话,能帮他干点就帮他,不能看着就行。
扫墓祭祖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春风和煦,爸爸领着我,20多分钟就到了墓地,这是一块公共墓地,方圆近10公里,附近这十个村子的人老了,都葬在这里。我家的祖坟有四个,坟上都长着很高的蒿草,每座坟头上还有一块砖头,爸爸先到附近挖了些新土,每个坟上都填了点,然后拿出四张大黄纸,每个坟头上都用砖头压上一张。接着爸爸告诉我每个坟都应该怎么称呼,烧纸要按辈份高低顺序烧,辈份最高的先烧。我也拿着一根事先准备好的棍子帮爸爸烧。在太奶奶的坟前,爸爸问我:“还记得你太奶吗?”我说:“记得!”爸爸听了就说:“那你就给你太奶多烧点吧!”
烧完纸,我和爸爸就往回走,路边的杨树正泛着新绿,田地里也热闹了起来,农民开始整地准备春耕,“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爸爸跟我说,“你看,多应节气啊,大家都忙起来了,到什么时候办什么事儿!”
清明节扫墓祭祖祭祖,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还知道了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之一。
清明节活动作文篇2
哦!放假了!咦?今天怎么没有往常过节的气氛,但卖烧纸、冥币的还不少,于是我迷惑不解地问妈妈今天是什么日子。妈妈答道:“是清明,古时候又叫踏青节,阴历三月清明,正是春回大地 ,阳光明媚的好季节,人们不仅在节日里扫墓祭祖,也进行踏青郊游活动。”
第二天,妈妈就带我乘着大巴车去郊外踏青。一路上我别提多高兴了,跟小朋友们一起有说有笑,不知不觉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到了目的地——黄河湿地。这里柳树姑娘垂下的柳枝像她漂 亮的长辫子,而柳枝上的点点嫩芽则像她美丽的头饰。这里还有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色的迎春花、粉嫩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等等。抬头仰望天空,柔软的几片白白的棉花糖似的白云,像是在轻声给我们 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白云上的那一片黑白相间的是什么呢?哦,原来是一群大雁向我们边招手边说:“小朋友们,我们回来了,你们想我们了吗?记得去年我们伴着萧瑟的秋风从这里飞走,现在春暖花开我们又从南方飞回来了。”午饭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准备告别这个美好的踏青之地——黄河湿地 。
通过这次踏青,让我真正地触摸到了春天,闻到了春天,观看到了春天。啊!
我喜爱这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清明节活动作文篇3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接受革命的洗礼,缅怀革命先烈。
我们今天早晨七点多吃了早饭,就去了学校,到了该出发的时间,我们全到了操场,一看,哇!学生都穿上了校服,好壮观啊!
后来,几位老师给了我们一些小白花,戴在右胸前,胸卡戴在左面,组织好了各个班级的队伍,我们就开始出发了。
我们金星小学的学生们排的队就像一条长龙,我在队中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队伍十分的长,每一个班级前面四个人轮流举一个白色的花圈,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在烈士陵园的路上。经过几小时的奋斗,我们终于到达了烈士陵园。
我们到了那里,大家排好队,新少先队员参加入队活动,我们接着在烈士碑前鞠躬、献花、宣誓,声音震耳欲聋,后来,我们听了老战士们讲革命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原来,现实中的战争比电视上演的要更加惨烈!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烈士们冒着枪林雨弹的危险,抛头颅、洒热血、宁死不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心里默默地想着:烈士们,您们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校!
我们要走了,我向烈士陵园挥手告别。我心里默默想着烈士们,再见了!我们祖国的花朵,不会辜负您们的!
清明节活动作文篇4
他和她都老了,很老很老。老到那只他娶她时送的银镯子,已经被磨损的看不清花纹;老到他为她戴上银镯的手,已经变得颤抖。清明时节雨纷纷,让人想起那时的他和她。
他年轻时,也是个皮相极好的小伙;她年轻时,也是隔壁村里爱漂亮又朴实的农家女。或许是一天,她背着背篓在清明的小雨中,偷采了烂在山中的白茶,在温泉边奢侈地用茶泡脚,遇见了他;或许是那年清明早起,本想拜隔壁的阿婆的坟,却迷迷糊糊地拜成了他家的。总之,好像是缘,两个人拉拉扯扯,走到了一起。
菱叶萦波荷s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簪头落水中。
他替她戴上了银镯子,稳稳地。
亲戚邻里们说,她嫁得好。她是农家女,却真不会做菜做饭。每天早晨,他揉好面,真好馒头,煮好豆浆,她便起来了。每年清明,她准会吃到她做的清明馍馍。听她讲晋文公,介什么推。他是文化人,也是爱读书的农村人。他是说过怎样做清明馍馍的,酒米,棉花草……她不在意的听着,因为她知道,他会做给他吃。
后来他们有了一双孩子,他是严父,她是慈母。他做父亲可做得真好,孩子们还未入学,他便把他们抱在腿上,讲讲气壮山河的历史人物,长长的中华历史。那会儿农村,有哪家孩子受这般教育,他是前瞻远见式人物。每每过节,他也会应时节讲讲玉兔嫦娥,年兽,晋文公,介什么推的。他讲这些时一向严肃,板着脸,唔,他说敬畏文化和历史。她在孩子面前,不怒自威。但对村里的其他乡亲,他却热心到不行。哪家有困难,他手一挥,便把他们的小半积蓄借了出去,再借,再借。可她很少制止他,因她深知他内心的善良、热忱以及执着。她是慈母,也是良妻。在全家人都得紧肋裤腰带时,他再借钱出去,她也只能一抿嘴里的苦涩。在他心里,四周的邻里,均是骨肉至亲,村子里的每个人,都与他有着同一个姓氏。慈母和良妻,她扮演得并不完美。那时无油无盐的饭菜,她也会做,却无法像他做的那般,美味可口。良妻只能在夜晚,坐在灯下,等她的丈夫从大队下班回来。
再后来他们的孩子长大了。
他们给她买了电饭煲,她终于可以煮香白的米饭,虽然有时夹生。他们可以供养他们了,田里的农活在逐渐减少。她经常在午后,同他踱到后面的竹林打麻将,口中哼着老旧的歌。竹林里的邻里都是和他们差不多年岁的。一群老人颠三倒四地打牌,稀里糊涂地开心,一元两元的不谓输赢。
更后来他们有了孙子,他和她在慢慢变老,他的执拗劲更厉害了。他接孙子放学,孙子今天的拼音还没掌握牢。那会儿教育开始现代化了,汉语拼音可重要了。他犯起了倔,把孙子往路中间一放,直到孙子把拼音念得滚瓜烂熟,他才用自行车把孙子载回家。她只是在听到糟老头的倔脾气后,想起了当年那些借走的钱。转眼间利息已经回来,黄二娘的鸡蛋,王五的鱼,张小子的桑葚……这次他所坚持的,说不定也是这因果的链吧,她笑了。再是清明,他又讲起清明寒食的来源,是为纪念叫介子推的,介、子、推。她想起他给孩子孙儿们讲的语句,年年都讲,连她这个农村老妇都记得了。
后来他们更老了。他开始经常伤风咳嗽,她倒还健康,时时照顾他。
有一次他不知从哪里听来医生给他用的药不对,犟脾气一犯,竟然咳嗽了也不吃药。于是她便偷偷跑去告诉医生。医生赶至,责怪他生病还那么武断,居然不遵医嘱。他脸色铁青,知道是有人告了密。她呢,就当他是一时犯倔脾气了,管他呢。
但她突然生了病。突然,忘记了怎样喝水,怎样咽饭,怎样穿衣。好像一刹那,她把什么都忘了。她果真是老了,老得认不得经常玩的麻将,甚至,有时,连他们的孩子也不认得了。但她唯一记得的,依然是他,他的模样、声音,熟悉而清楚。自从生了病,她变得有些小孩子了。去城里最好的医院住院,她定要他陪伴,子女守着是不行的。他也老了,在医院守了几天,竟伤了风,但仍不忍离去。
冥冥之中,他们都感受到了什么。她在孩子的劝说下,纵心里不舍,也急急忙忙地遣他回家休息养病。他说,好,明天来看你。
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她要回家了。他早早出发,站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等她。她慢慢下车,他慢慢走近。夕阳很暖,他牵着他的手,慢慢回家。
她想起了介子推,在很久很久以前,宁愿被火烧死,也抱着树不放,不离开母亲,不下山的人。她不懂介子推的深意,只知道,她也想的,不离开他们,不离开安谧的村庄,他们的家。
又是清明,门口开花的的玉兰树因小雨变得疏落。空气里泥土开出芬芳的小花,一如那年清明雨中的茶香。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人,渐渐远行。孙女要向他学做清明馍馍,她知道,或许明年,他就老到做不动了。酒米,棉花草……她依然没学会呢。她,他和他们的子孙去给祖先上坟。雨一直不停,落在叶面,落在泥土上,汇成细流,和他们的光阴一同逝去。或许有一天,他们也要这么,长眠地下。她想,谁也免不了呢。
那一天来临之前,她想和他,慢慢共老:那一天来临之后,他愿同她,静静靠在一起,躺在土堆一隅,看清明,烟雨纷纷。
清明节活动作文篇5
又一岁清明,没有断魂的纷纷细雨,却迎来了明媚的春光,坟茔边的绿草依依,草叶上的露珠折射着七彩的光华,远方在如血的朝霞中初生的太阳为半边天幕平添一份悲壮的意味——江山如画,而这画卷正是用无数先烈们的的鲜血为颜料、白骨为画笔成就的。在这样一个以缅怀和追思为主题的日子里,我们虽然不能站在烈士们的墓碑旁为其默哀,却可以在心中为他们祭奠,向他们讲述祖国今日的昌盛,用行动继承他们的遗志,以告慰无数革命烈士在天的英灵。
岁月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不会忘记那些欣然坦然在地火的奔突中大笑复歌唱的永不腐朽的野草,不会忘记那些在无尽黑夜以微薄的热量对抗严寒不停壮大自己的燎原星火,不会忘记为革命流下的每一滴鲜血、牺牲的每一个英魂,不会忘记那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从刘胡兰、赵一曼、夏明翰,到王永亮、闻一多、李大钊,再到王进喜、焦裕禄、牛玉儒......不会忘记那一句句激昂铿锵的宣言:从“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意把牢底坐穿!”到“战士的坟墓比奴隶的天堂更明亮”,从“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到“热的心会把冰雪溶消”......这些深深铭刻在民族历史中的记忆,从未被忘记,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品格。
建国之志,星火燎原。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那是无数学者一世思考一生苦苦求索找到的济世良方,是无数仁人志士不惜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理想,更是百年黑暗中中国人民在挣扎中求得生存与延续的希望。烈士裘怀古英勇就义前说:“同志们,胜利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孙中山先生临终前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正是这革命志向的代代相传,激励着我党度过了建党初期的困境,熬过了白色恐怖下一次又一次的围剿,撑过了长征路上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挺过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解放战争的消耗,几经兴衰而火焰不息,几经起落而志向不改,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祖国统一的大业,完成了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梦想,同时也无愧于革命前辈的遗志和嘱托。
兴国之策,薪火相传。建国后,连年战乱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逐渐暴露,匮乏的资源落后的技术与庞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如此恶劣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了王进喜、钱学森、钱伟长、李四光等一批民族英雄,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为国家分忧,分别在石油开采、国防军事、地质勘探等领域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留下的“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名言一直激励和警示着一代代的后来人努力奋斗,不忘国家,并最终形成了传世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国之路,任在我肩。如今,中国的经济潜力和广阔市场逐渐显露出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目前的国情与国际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遗愿还有许多不相符合的地方。作为民族新一代的栋梁,继承传统,富国强民,我们责无旁贷。而这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践行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开始,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在家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自觉承担一定家务,为父母分忧;在社会上,文明交往,礼貌待人,注重礼节,爱护环境......只有先修身,才能更好地治国平天下。
酾酒于地,以告苍天:愿天堂中的英魂得以安息!我会手持你们留下的火炬,用生命的力量,去完成你们未竟的梦想,为人以德,为政以廉,高举旗帜,继承传统,安国定邦,富国强民!
愿英魂不朽,愿英灵长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