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的作文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作文是培养我们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腊肉的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腊肉的作文篇1
每年隆冬时节,家里面总会收到来自家乡爷爷奶奶寄来的礼物——腊肉。打开包装,一股腊香扑面而来,那熟悉的家乡味道,那淡淡的花椒香,还有那浓浓的辣椒味,把人的心思都带回了记忆中的老家。
记得小时候看爷爷奶奶做腊肉,他们到市场上精挑细选上好的精肉,上好的猪肠。对于精肉挑选还有讲究,不能全部是瘦肉,还要带一部分肥肉,这样做出来的香肠才会有油,吃起来口感好,不觉得干。选取的猪肠为小肠,色泽要好,中间没有断裂和缝隙的小肠。把买回来的猪肉和小肠洗净,小肠用精盐揉搓后用清水冲冼干净待用,切猪肉剁碎。然后把切好的猪肉放进盆里,依次放进精盐,辣椒粉,花椒粉,鸡精,料酒,淀粉,酱油,白糖拌均匀放置一小时左右。肠衣套在水管上,把腌制好的肉慢慢放入灌肉器中,将肠衣灌满,用芽筌在肠衣上扎几个小孔,排出空气,灌满好的香肠两头用线扎紧。这个灌制过程很是辛苦,爷爷奶奶一站就是大半天。等灌制完毕,就把香肠和猪肉到火炉边,用柏树枝来熏,点燃柴火,不能用明火,只能用烟慢慢熏,熏得又黄又亮是最好的效果。
每次爸妈拿出家里的腊肉烹制美事的时候,我会想起爷爷奶奶常说的有句俗话:“东家煮腊肉,西家屋内香。”满屋溢满了腊肉带来诱人的香味,令人直流口水。
家乡的腊肉,不仅是一种味道,也是一种感情。吃着爸妈亲手做的香肠腊肉,感受着爷爷奶奶的浓浓亲情,一种浓烈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心儿早已飞回故乡!
腊肉的作文篇2
湘西腊肉,一种美味营养的有机食品,是我们老家人人都会做的“土”食品。它既健康,又好吃,是我们湘西的特产之一。
在老家,基本上每家每户用的都是“土坑”生火做饭,那么,产生点烟雾是必然的了。这时,将用盐腌制过的新鲜猪肉悬挂于“火坑”上方,让它接受烟雾的“熏陶”,一个月左右便能制成湘西腊肉。这种湘西腊肉,由于肉内水分被熏干,所以不宜长虫,可以保存很久。
我们家也有几块这样的湘西腊肉,它是过年时,外婆制作并送给我们的。我一看,硬梆梆,黑糊糊,上面还穿了一根草绳……这还能吃吗?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它还能吃吗?”妈妈回答道:“它当然能吃了!它可是我们湘西的特产之一——湘西腊肉呢!怎么了,不爱吃吗?我们这几天吃的肉全是腊肉呢!”不会吧,那么好吃的肉竟然是这“石头”?它看起来那么难吃,怎么会是那么美味的肉呢?
回到长沙之后,妈妈没过多久就做了一碗腊肉。我发现,腊肉里面也有肥肉。只不过,腊肉的肥肉肥而不腻,廋肉香浓美味。而且,那香味,好像要钻到骨头里去了一样。一块腊排,在把肉吃完之后,都足以让你把剩下的骨头再仔仔细细地啃一遍,把里面那融入骨头里的汁给吸出来,才把骨头扔到桌上。
湘西腊肉真不愧是湘西特产之一,真好吃!有机会的话真想让大家尝尝。
腊肉的作文篇3
在学校的日子里,每当吃火腿肠的时候,唉,嘴上吃着火腿肠,心里却在想着腊肉呢。家乡的腊肉有一种独特的味道,颜色也比其他地方的深。我们小时候就叫它“黑肉”。
还记得在小时候坐在门口的小台上每家都开着大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每家架子上挂着的腊肉。这也让每一家都有香味,不会有鸡鸭的臭味,在每年有重要节日时,奶奶就会赏我一根,全家似乎都对我抱来嫉妒的目光。每当这时候,我就会一溜烟儿的跑到院里面。坐在椅子上,满脸都是幸福,心里超满足。再后来,奶奶告诉我当时做的动作,她一边做一边笑,可把她给乐呵坏了,我只记得当时我瞪得眼睛老大,似乎还在闪烁光芒。将它捧在手心中,好半天才啃下去第一口。当然,那也只是在过节时才会有。可能心情好,奶奶也会“可怜”我吧。
我家隔壁有一个同龄的女孩儿。我们俩商议了一个惊天大行动,就是偷偷拿走我家的两根腊肉。我看到奶奶进了房间以后,我便发出暗号,呼叫队友。我俩蹑手蹑脚地走到架子旁,我找来一个椅子,我站上去将腊肉取下来。谁知一不小心手松了,腊肉掉在了地上。我一个踉跄没站稳,掉了下去,还好队友扶住了我,就在此时,奶奶出来了。后面说什么也不记得了,只记得奶奶把队友赶回了家。告诉我,从今以后除了过节,其他时候别想吃。我肠子都快要悔青了,要怪只能怪它诱惑力太大了。
只记得那是秋天,家里的大树叶子落在地上,也落满了整个回忆。
政府说我们这里就要拆了。我哭天喊地,也无济于事了。当然要住楼房了很开心。只不过住了楼房就不可以弄腊肉了。后来还是被迫搬走了,我也吃过了各个地方的腊肉。但在我舌头上最重要的位置是留给我家乡的腊肉。
有时会在梦中,想到腊肉,品尝到家乡腊肉的味道……
腊肉的作文篇4
每次去超市,不自觉地,都会走到熏货柜台,拈起一块熏肉闻闻,再闻闻,始终找不到家乡熏肉那股味,便又放下。
在西南地区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在冬天做熏肉。一般在过了阴历的10月后,就有人陆续开始杀猪了。他们把自己辛辛苦苦喂了一年的猪,请屠夫来杀掉,再按一定的习俗砍成一块块的。接下来,就是等着制熏肉了。
熏肉的具体制作方法我不太清楚,但我知道最关键的,就是用火熏了。农家做饭大都烧柴火,在柴火灶上,都会有一个铁或是木制的挂勾,那就是用来挂肉的。他们把已腌制好的肉一块块地挂上去,等烧饭时柴火冐出的烟慢慢绕上去,一天天的,那些本来是红红白白的肉就逐渐变黄,变黑,成了美味的熏肉,也叫腊肉。别看它们一块块黑乎乎、油渍渍的,你只要用刀划下一块,用热水给洗净,就会是其黄亮亮的真身了。无论你是蒸、炒、炖,不需再加任何调料,那腊肉特有的味道都会让人回味无穷。
据说从前,农村人家都以谁家腊肉多为荣呢。若是哪个姑娘挑婆家,首先就是去看她家肉多不多,以证明她家是不是殷实。因为腊肉都是挂在灶上,一看便知啊。
城里人呢,就更有一套他们的熏肉方法了。在冬天的西南城市,在一个个小区,你都能闻到有点刺鼻的香味,那就是人们在熏腊肉了。他们用的燃料,大都是乡下人来卖的湿的柏树枝,还有他们早就开如积攒的柚子皮、陈皮、花生壳、核桃壳等。用这么多香料慢火熏出来的腊肉,哪个香啊,用句四川话说,那叫“不摆了”。
最最有名的,还得算城口的老腊肉了。他们的熏制方法更是独特的,不为外人道的。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城口腊肉都是年货的主角。尽管价格比同类产品高上两三倍,但爱吃腊肉的人们还是争相购买。我最喜欢的,就是城口的熏猪舌。买了来,用水洗净,加点白水煮熟了,切成一片片,就可以吃了。那特有的香味让我想起来就欲流口水了。
其实,家家户户都熏腊肉,不光是因为其味美,人们在熏肉时,更多的是投进去了沉甸甸的希望和向往。就向农民种庄稼一样。快乐地播下种子,快乐地等待着收获。
前不久妈妈托人给我们带了两块腊肉来。把它们再划成一小块一小块地挂在阳台上,天天引得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因我们住的是公司宿舍,邻居都是同事。每次煮腊肉,那掩藏不住的香味总在整橦楼久久不散,也总会有几个同事会循香而来。这时,当然就得把心爱的腊肉拿点出来一起分享了。
看着阳台上的腊肉一天天变少,我想,妈妈一定又在张罗着给我熏肉了。
腊肉的作文篇5
我的家长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长岭镇的张家岭村,它是坐落在大山深处,被群山环抱的一个小山村。我的家长镇巴是革命的圣地,红军的故土,苗民之乡,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悠久,就是在这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曾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儿女,为中国的解放战争而斗争,哪怕是付出鲜血和生命,也不足惜,她们是了不起的,勇敢的,坚强的,不屈的,无所畏惧的。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从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烙上了中国印。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特产,例如:茶叶、树花菜,竹笋等,但这些都不是我所忠爱的美食,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腊肉,每次一想到就会忍不住流口水。
腊肉的制作其实不复杂,在我的家乡,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猪,每年到了三四月的时候,人们就会把小猪买回家,等到腊月的时候,就会把猪杀掉,为过年做准备。先把鲜猪肉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盐就行腌制,过上几天,等到盐入味了就可以将猪肉取出来风干了,在猪肉中加盐是为了避免它长虫,在农村,大多用的都是柴火。将猪肉挂在火炕上,用烧柴时产生的烟熏制,等到肉被风干了,腊肉就做好了。腊肉的做法有很多,它可以和许多干菜炖汤,例如树花菜,竹笋等,不管怎么做,都有它独特的风味,我最喜欢的是最朴实无华的,不加雕琢的。将猪肉用水煮熟了,切成片就是菜板肉了,它保持了它最原始的味道,不用添加任何调料,我最喜欢的是五花肉,肥瘦相见,看到就让人食欲大增,垂涎欲滴,尝一口,是妈妈的味道。
这种处理猪肉的方法,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因为科技不发达,用来更长时间保存食物的一种方法,可现在已经成了我家乡的一张名片,代表着我家乡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