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可以把学习或者生活中的主观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应用文体,通过心得体会的制定,可以将我们的内心感悟记录好,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煤实验心得体会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煤实验心得体会篇1
学期接近尾声,我们组的实验也结束了,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并未按照计划做完所有的室内实验,而是重点做了两个实验。
虽然实验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从中却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不少的经验,也总结了其中的教训,还算颇有心得。
一、种子的向重力性:
这个实验我们做了不下三次,因为种子泡下后总是因为多种因素不能同时发芽,为了使种子在相同条件下生长,我们只有等其他种子发芽后再观察做实验,但到最后结果就是一些已经发芽的种子泡烂了。
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二、番茄的缺素培养:本学期我们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个实验上了。
从营养液的配制到种子发育长成幼苗等,似乎就经历了这整个学期,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经验教训:
⒈种子是不能用一半浸在水里的方法使它发芽的,虽然有一半露在外面,但是还有一部分在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毒物质,使种子烂掉。
⒉在平时配制培养液时,由于一些微量元素用量是非常小的,所以一般实验室里总是将元素分为几部分,配制好大量的再按照比例将其混合在一起。
例如m.s.培养液分为:有机、无机、微量、fe-edta四部分,但在做缺素时,由于各培养液所缺的元素不同,不能像全素培养液那样配制,因此,我们采用了“先将各元素的代表溶液单独配成溶液,然后需要哪种就添加哪种”的方法,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在配制各缺素溶液时,微量元素的加入得很少,所以我们用到了“枪”,从而也学习了“枪”的使用方法,枪只能竖直放置,不可以来回晃动,防止残液倒流进枪里,这样不仅会在下次使用时与新溶液混淆在一起,导致实验不严密,还会对“枪”造成一定的损害。
经分析,缺素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在我们配置培养液的时候,其中的有机物质由于配置时间太长、温度太高(放在实验台上而不是在冰箱里)等原因而长毛了,而我们平日是将栽培的植物放在实验室的窗台上的,阳光直射使本就生有菌类的有机物质坏掉,造成植物的死亡现象大致相同,没有表现出缺素的各种不同的现象。
另外,我们还种了云豆,虽然宿舍在阴面,我们植物的长势也是不错的,经过自己亲自动手种植物,才清楚水和阳光真的是植物必备的非物质条件,因为刚开始种植时,总是忘记浇水,我们的小麦就整天弓着背不肯抬头。
至于室外,我们则是对校园植物进行了一些阶段性观察,主要是集中在两种不同种的叉叶槭、广玉兰和大叶黄杨上。
经观察发现,广玉兰今年的花期尤其的长,广玉兰是落叶乔木,一般花期为3~4月份,可今年到了五六月份它依然绽放;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与大叶黄杨一起经历了新生;学校有两种叉叶槭,一种为生科院门外的乔木,绿叶,一种为图书馆外借部门外的灌木,紫叶,经查资料这种叉叶槭叫做鸡爪叉叶槭,我们用比较的方式对两种植物进行了生长阶段的观察。
经过这学期的自主实验,虽然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但真的受益非浅。
首先我们过去没有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培养实验材料的经历,所以锻炼了我们探索科学的主动性;其次,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做实验其实和一场比赛是一样的,需要彼此之间的配合与默契,仅靠一个人是绝对不够的;再次,实验结果固然能说明问题,但是重要的还是对实验方法的掌握与治学的认真严谨态度;最后,就是动手能力的增强。
以上是本学期实验的一些经验教训心得,我们会铭记,努力在今后的实验中在结果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绩。
煤实验心得体会篇2
我个人对于实验是很有兴趣的。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知识和实验操作,更重要的我认为是对实验的理解,对基本实验素质的培养。比如对于实验准备的重视,对实验数据的考究,对实验操作的认真,对实验过程的耐心等等。其次,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了很多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比如仪器的调试和校准,实验安全准则,误差分析等。第三,大部分实验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这一方面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另外,生理学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我的实验素养与耐心。我认为实验是考验动手能力的,但更考验心理素质。对于要求学生自己做标准曲线的实验,需要学生耐心地实验与记录是非常关键的。尤其对于我们这类基于实验课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这种耐心细致的实验素质。我以为学校之所以安排这些实验课程,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培养这种耐心和严谨吧。
最后,就我和同学在实验中遇到的不爽之处提点意见建议:
第一,实验室有很多仪器设备老化严重,所以希望一方面能及时维修更换损坏仪器,实验室也备好一定的备用仪器;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部分仪器检测和调试的内容,以减少由于仪器问题而严重影响实验效果的现象。
第二,建议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教给我们用origin等软件,尤其是在做标准曲线时,用手工作图不仅耗时大,而且还存在较大的误差。
第三,建议多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士对实验课的兴趣,还可以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煤实验心得体会篇3
4
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我对教学媒体和资源总是充满了兴趣。在上课的时候,我更喜欢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但有的时候上课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次暑期全员培训中我学到制作演示文稿的时候,清新的ppt演示,实用的制作技巧,让我眼前一亮,制作攻略更是让我热血沸腾,我终于认识到了我以前为什么很用心的制作ppt,但是效果却不好的原因了,那就是没有人会对着密密麻麻的知识点感兴趣的,不由得想到了初中时候的自己,和他们不是一样的吗?
在本次培训中制作演示文档的部分,我对它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攻略一:少即是多:每页一个主题;巧用备注栏;字少图大;提炼关键词句。呆板无趣的知识点会让学生们昏昏欲睡,如果将知识点精炼再加上图片会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他们在快乐中获取知识。甚至在ppt中我可以恰当使用高桥法,醒目的字眼跃然眼帘,再不用老师来反复强调这是重点啊重点啊!
攻略二:换位思考:文字不小于24号;及时回顾总结;文字和背景反差鲜明;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一堂课的教授方法,没有那么多过目不忘的学生,怎么讲课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呢?看来我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了。
攻略三:逻辑清晰:顺序播放;逻辑主线简明;格式一致;思想要点图表化。
攻略四:形象表达:适当运用全图型ppt;图表图形化;精心设计封面和目录;用声音烘托气氛。一幅好图胜过一千句话,无关的美景干扰主题;过多的插图分散注意;过于复杂的画面增加认知负荷;插图与背景混杂。
攻略五:动静结合:控制长度;加快速度;明确目的;聚焦内容
在本次学习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一堂课是否精彩,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工具!是啊,无论ppt做得多么华丽,内容是多么深刻。但是一堂课的精彩与否,还是得靠教师来把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煤实验心得体会篇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我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制装置将实验改进。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学生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等老师教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学生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
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实验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上面的化学实验心得体会,非常适合大家进行化学实验报告的写作,对大家进行化学实验心得写作非常有效。
煤实验心得体会篇5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本科生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培养实验能力的实验课,它不同于我们在大二开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实验课。在这些课上,主要以制备样品并观察样品的形态、结构特征为主,这是由于我们当时正值大二,专业知识还远不够。
随着以后理论课学习的深入,我们开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习,这无疑对于深刻巩固我们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是有帮助的,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如启动子的概念、类型、pcr的原理等。另外,在实验课中,我们掌握并学会如何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如质粒的提娶总rna的制备、pcr技术等。
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亲身接触实验过程并亲自设计一些实验得到了提高,使我们不再象刚开始做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时候照搬实验指导上的实验步骤,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思考,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对原有的步骤作必要的改进。
此外,通过这门实验课的学习,我们形成了严谨的态度,如有时得出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我们渐渐养成了仔细分析实验结果的习惯,查找在实验设计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理论知识认识得更清楚。
总之,我认为,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称得上实用、精彩、有意思的好实验,对于今后我的研究或工作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