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09-14 作者:Anonyme

一份好的教案应该清晰地规定每堂课的教学步骤,教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知识,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冬》教案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冬》教案通用5篇

《冬》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充分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二、活动准备:

1、展现温馨的春天景色的背景音乐。

2、幼儿每人一张纸、水彩笔。

3、幼儿用书14~15页。

4、挂图《春》。

5、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四、活动难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五、活动过程:

1、聆听音乐,欣赏散文《春》,感受春天的温馨和美好。

(1)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

(3)提问:春天美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4)大家再仔细听听。

2、结合挂图,再次欣赏散文,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描述春天。

(1)为什么说春雨像绿丝线,从地上牵起麦苗?

(2)小羊说春雨是什么味道的?你们觉得它说得对吗?

(3)你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

3、播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画散文所表达的意境。

鼓励幼儿除了画出散文中描述的景物外,继续添画春天其它景色。

4、展示幼儿作品,交流各自的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2)幼儿相互欣赏点评。

六、活动反思:

这首散文诗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

本活动采用挂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配合音乐、美术作品丰富孩子们对春天的感性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幼儿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再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表达的意境,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冬》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噪音、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尝试创编洗身体的不同的部位,来替换原有的歌词,并完整演唱歌曲。

3、体验自编歌曲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鸭头饰若干,音乐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小朋友做小鸭走进活动室。

2、练声: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基本部分:

1、通过

教师扮演小鸭,引导幼儿理解歌曲情境。

(1)请一位教师扮演小鸭,以小鸭的身份向幼儿问好。

师1:小朋友,你们好,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2)教师演述小鸭跌倒、弄脏衣服的事,引导幼儿想出帮助小鸭洗澡的办法。

师1:呜呜呜,我的衣服都脏了,我回家妈妈一定会骂我的,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办法吧。

师2:我们怎样帮小鸭洗澡啊?(幼儿讨论)

2、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以小鸭子的'身份范唱歌曲,并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

师:小朋友歌曲里面谁在洗澡啊?

他是怎样的洗澡啊?

(2)教师以帮助小鸭子洗澡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师:请小朋友一起做小鸭子学习洗澡。(为幼儿带上头饰)

(3)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洗澡的动作,边演唱。

(4)用另一个形象替换歌词中小鸭的形象,创编新歌词,继续演唱。

(5)请小朋友为歌曲改一个名字。

三、结束部分:

复习歌曲《走路》,并做动作离开活动室。

《冬》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清洁牙齿要用牙膏和牙刷,并且每天都要刷。

2、学习完整的念儿歌,会根据儿歌做刷牙的动作。

3、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刷牙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清洁头发?

怎样可以清洁我们的身体呢?

请幼儿说说常见的清洁方法。

二、学习儿歌

1、教师:有什么办法清洁牙齿呢?(刷牙)

刷牙时需要什么东西?(牙膏、牙刷)

刷牙时嘴巴里会有什么东西?

2、教师:我也来刷刷牙,看我是怎么刷牙的。

教师朗诵儿歌一遍。

提问: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什么颜色的牙膏?

牙刷呢?什么出来了?

幼儿学一学、念一念。

3、学做动作

教师:让我们来学一学刷牙时的样子,一边说一边做。

三、请幼儿看一看幼儿用书,看看说说

教师:书上也有一个爱刷牙的娃娃,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她。

《冬》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幼儿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教幼儿学会较准确地唱歌。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提前听录音、录音机、磁带、有关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介绍一位懂礼貌,尊敬老人的好娃娃,你猜猜他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启发幼儿结合平时对待老人的态度,猜猜好娃娃的表现。)

二、在音乐声中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并初步感受歌曲。提问:

1、好娃娃带来了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2、爷爷是怎样的?好娃娃是怎样对待爷爷的?爷爷高兴吗?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孩子说奶奶。

3、爸爸妈妈看了是怎样的态度?是怎样说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词进行总结。

三、幼儿学唱歌曲。歌曲的题目叫做《好娃娃》在此环节中解决重难点。

1、教师示范唱一遍。

2、请幼儿跟唱。

3、请幼儿集体唱。

四、延伸活动:办家家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较高,声音都很宏亮。通过这节活动幼儿不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幼儿也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宽容,才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冬》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材说明

?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整棵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

“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投影片。

课文朗读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 识字教学。

垂:翘舌音,读“chuí”,声母不要读成“c”。

裁:平舌音,读“cái”,声母不能读作“ch”。

似:多音字,在本课读“sì”,“好像”的意思。

丝、碧、剪:要读准字音,同时用部件法记住字形。

本课生字较多,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练习读通语句的过程中熟悉字义。然后同桌练习读课后生字,最后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课文学完后指导写字时,再次巩固字音,分析记忆字形。

2 写字教学。

垂:独体字,共8画。书写注意笔顺:垂,第七画横要长些,托住上部笔画,盖住末笔横画。

丝:上下结构,上部左右两部分都是“”,不要写成“幺”。

裁:笔画多,半包围结构,里边是“衣”,书写时衣字的第六笔捺写作点。笔顺:。

碧、剪:都是上下结构,笔画多,容易写长,书写时注意处理好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位置。

难写的字,教师应字字示范,指导学生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三)词句教学

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碧玉: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绦:用丝织成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词句教学。不要孤立地解释词语,应该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结合观察课文插图和联系实际,去领会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内容。

这首诗的大意是:

用碧玉装扮成的一棵柳树,

垂挂着千万根绿色的枝条。

是谁裁出这片片细小的嫩叶,

二月的春风就像那神奇的剪刀。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首诗押“ao”韵,要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韵脚和感情来。朗读时,要启发学生想象:在河边湖畔,一棵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枝条,时而吹来一阵温暖的春风,千万根柳条抖动着细嫩小巧的叶子,随风摇曳。如果这样的解说再配上优美的古曲,一定能使学生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指导朗读可参考下面的节奏示例。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当学生多遍入情入境地朗读之后,便及时引导学生看图诵读,达到熟读背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1、2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是结合课文内容的扩展练习。基本要求有三点:第一,学完本课后,让学生去观察春天的柳树,在观察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第二,观察之后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景和感受。第三,用两三句话写出春天柳树的美。此项练习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去亲自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要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观察、表达训练。为取得好效果,要选择好活动时间和观察点。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 解题:“咏”,通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 自己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顺。

3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4 利用生字卡,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

5 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1 自读诗歌前两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同学间互相解答,教师相机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碧玉、妆、万条、丝绦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诗的大意。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2 同样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点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

3 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看着插图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 指名读,评议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仿读。使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感情。

2 看图练习背诵,好像是面对真实的情景作诗。可指名到讲台上看图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 用生字卡读生字。

2 分析字形,说出难写的字的记忆方法。

3 指导写字,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仿写。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如果课前已安排观察,可在练习背诵环节之后进行说、写训练。如果时机不成熟,课前没安排,则另外组织观察,练习说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