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类的教案8篇

时间:2023-09-13 作者:Surplus

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当的教案格式,教案的制定需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持一致,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知类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知类的教案8篇

认知类的教案篇1

课型:

新授课略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3、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4、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能训目标:

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情感目标:

学习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能概括所选的典型事例,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设想: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袁隆平的资料。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分析写作特色,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4、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粮食,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大半生心血,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一个大写的“人”字的含义。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文体简介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的特点是:真实性、典型性、新闻性、生动性、评论性。

三、读准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1、读准字音

籼(xiān)稻 黔(qián)阳 衣钵(bō) 矢(shǐ)志不移 兵不解(jiě)甲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鉴于:考虑到。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夜不能寐:深夜了还不能睡觉。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四、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齐读前三段,熟悉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标题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交优势的人,所以在国际上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作为一则人物通讯,在文章的开头交代了袁隆平的简介,体现了写人物通讯时首先要交代人物简介。

2、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略读课文,并在略读过程中思考:本文报道了袁隆平的什么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3、分析结构,把握大意

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脉络清晰,按总体简介~研究历程~突出贡献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介绍袁隆平的简历及贡献。

第二部分(第4—28段):选择典型事例介绍袁隆平培养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历程。

第三部分(第29—40段):袁隆平研究成果的优越性和世界影响与地位。

认知类的教案篇2

目标:

1、了解感恩节的来历,知道感恩节是表达谢意的日子。

2、知道感恩节的特色食物与象征物。

3、享受感恩节的庆祝活动。

4、通过为他人做事、送感恩卡等感恩行动体验感恩的美好。

前期工作:

1、感谢信:全园发放感恩信,告诉家长感恩节来临、我们要做什么、以及对家长的感谢。

2、大厅:

a.制作大火鸡,标识语:happythanksgivingday感恩节快乐;

b.摆放每班制作的小人(风格各异,幼儿参与,和幼儿一样高,站立起来)(各班负责)

3、班级:

a.各班级制作感恩节海报贴到醒目处;

b.装饰班级环境,如手印火鸡、爆米花吊饰、羽毛等

c.感恩节的相关教育,如感恩节故事欣赏、感恩节标志性词汇学习;

d.制作感恩贺卡;

4、感恩周:

a.每天的晨间接待老师化装成印第安人。

b.感恩行动:周一宝贝为您捶捶背;周二宝贝为您洗洗脚;周三宝贝给您端杯水;周四宝贝送您一个吻;周五宝贝秀一下。

当天活动前的准备:

a.全体师幼学习《感恩的心》手语表演;

b.请家长帮忙准备水果小吃以及一串爆米花项链;

c.准备暖场音乐以及《感恩的心》《tenlittleindians》音乐

d.制作“金摇篮美食部落”标志,并准备大布盖上(用于揭幕仪式);准备剪彩的相关物品。

e.班级的其他两位老师负责将孩子们带来的水果、小吃在各层楼道摆好(每班两个桌子,包装拆开、切成适宜大小),保证卫生并准备牙签,纸杯,纸巾等。教育幼儿学会谦让、适量品尝。

f.告知食堂做少许小点心用于当日品餐活动?

当日活动流程:

a,早上开始抱抱日,拥抱我们的孩子、同事;跟家长表达:谢谢您,感恩节快乐;孩子之间拥抱。

b,9:00全体幼儿戴爆米花项链在操场集合。播放暖场音乐10分钟。

c,9:10,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简单介绍感恩节相关知识。

d,英语教师带领幼儿集体表演歌曲tenlittle indians。大声喊出happy thanks-giving!

e,集体表演《感恩的心》,拥抱身边的人

f,美食小镇镇长(主任)上台互动,请出后勤人员并剪彩。“金摇篮美食部落”酋长(园长)发言并进行揭幕仪式。

g,各班级其他两位老师带领孩子们进入楼内,对暗号方可从美食部落牌子下穿过,逐层有秩序地在美食部落享受感恩大餐。英语老师装扮成部落服务员。讲“火鸡语”对暗号。

活动结束:

1、感恩节活动新闻发网站

2、每班精彩照片发至班级博客与家长共享

3、幼儿制作的感恩贺卡送给家长,并且把感谢表达出来(说、亲、抱等形势)

4、幼儿写口述日记讲述感恩节的过程与收获。

认知类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过,学习他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板书 16 杂交水稻之父

质疑 “杂交水稻之父”指谁?为什么称他“杂交说稻之父”?

读课文第一小节回答第一个问题。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标好小节,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1)读书,纠音。(2)质疑解疑。

3、默读,文章主要写上什么?

三:学习重点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确袁隆平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其次明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无人试验过,而且外国专家武断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坚信有天然杂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这个决定要有极大的勇气,要有创新精神,更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

学生边说边指导朗读。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读七、八小节,对文中的几个数字算算账,具体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巨大的贡献。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4、 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认知类的教案篇4

教案目标:

1、学习将数量为4的物品分成两份,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认识、理解分合号和分合式,并用语言描述分合的过程和结果。

教案准备:

橘子图片、记录表若干,笔、两面分别是红、绿的圆片若干,有分合号的记录纸若干。

教案过程:

一、“分橘子”游戏,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4的组成。引导语:老师想请小朋友把4个橘子分给爷爷奶奶,首先请小朋友数出4张橘子卡片,并在最上面的括号里写上数字4,分一次并记一次,记的和分的要一样,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二、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师幼分享交流。

1、提问交流:你们把四个橘子分给爷爷奶奶,可以怎么分,有几种分法?(要求幼儿看着自己的记录卡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2、引导幼儿表述:第一种方法是爷爷分到1个橘子,奶奶分到3个橘子,合起来是4个橘子。

三、用数字和分合号记录分合结果

1、“”是分合号,表示分合的意思,可以读成“4可以分成1和3”

2、师幼互动,分别填写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起来是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起来是4。

四、幼儿分组操作,进一步感知4的组成。

“翻圆片”游戏:分别从篮子里取出2,3,4个圆片,每次游戏时先把圆片按照同一种颜色排好,翻动前面一部分圆片,看看翻出的不同颜色圆片有几个,写上数字几原来颜色的圆片又有几个,也写上数字。每次翻出的结果不能一样,看看各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认知类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认识小脚丫。

2、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小脚丫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保护小脚丫的意识。

3、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幼儿已有认识小手的经验

二、物质准备:

1、幼儿围坐成半圆。

2、平足塑料模型。

3、事先准备好的三条小路(海绵软垫、各种豆类、木板铺成的路)小路以半圆形铺在幼儿的座位后面。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我们的小手很能干,会穿衣,会吃饭,还会画画等等。你们知道吗?我们身上还有一样宝贝,长得和小手很象,会是谁呢?

(引导幼儿说出小脚丫,并脱下鞋子,露出小脚丫,将脱下的鞋子放在椅子下面)

2、探索实践,认识小脚丫

师:我们一共有2只脚,每一只小脚丫上,都住着几位宝宝,这些宝宝的名字都叫脚趾。请小朋友数数1只脚和2只脚分别是多少个脚趾?

(先请幼儿自由数自己的脚趾数,再集体数数)

师:我们的脚趾和手指一样,上面长着什么东西?(指甲)这些指甲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幼儿摸摸自己的和别人的脚指甲,知道指甲是硬硬的,长指甲会戳痛皮肤)

师:脚上除了有脚趾和脚指甲,还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的小脚,知道脚除了有脚趾、脚指甲,还有脚跟、脚心、脚背骨头等)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自己的小脚丫,我们每个人的脚丫都一样吗?有没有哪里不一样的?

(教师和幼儿一起比一比,可以从脚的大小、指甲的长短、脚心的形状等作比较,并且认识平足)

师小结:我们的小脚和小手一样有2只,每只脚上有5个脚趾,一共10个脚趾;脚有脚趾、脚跟、脚心和脚背等;脚趾上还有硬硬的脚指甲。

3、创设环境,组织幼儿提升经验

师:人的脚有什么用呢?(走路)请小朋友按顺序在不同的路上走走、跑跑、跳跳。

(幼儿在事先准备好的场地上走走、跑跑、跳跳,先回到座位的幼儿先穿好鞋子)

师:走在不同的小路上,感觉怎么样?

(幼儿自由发言,师帮助组织语言)

师:我们的小脚丫很重要,那怎么保护自己的小脚丫呢?

(幼儿讨论发言,师帮助组织语言)

师小结:脚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爱护自己的脚,不能总是赤脚,要做到勤洗脚,勤俭脚趾甲,勤换袜子,不穿太大或太小的鞋等。

认知类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小脚丫。

2.知道爱护、保护脚,讲究脚的卫生。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谁的脚大

2.音乐:放你的小脚丫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脚丫

1.音乐:放你的小脚丫

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激发幼儿自由表现脚的本领。

2.出示照片:比比谁的脚大,激发幼儿兴趣。

瞧: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也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脚大?

(幼儿相互交流,模仿脚的动态活动。)

二、看看我们的小脚丫

1.让幼儿观察、了解脚的外形特征。

2.学习正确脱袜子。

指导幼儿正确脱袜子,重点示范和指导幼儿正面脱袜,并放到指定的位置。

3.观察小脚丫

(1)你的脚长得怎么样?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脚趾?

我们一起数数,引导幼儿有顺序地逐一点数。

(3)脚趾上是什么?脚趾甲有什么用?除了脚趾还有什么?

引导幼儿认识脚掌、脚跟。

三、保护小脚

1.获得不同的体验。

让相邻的两名幼儿互换一下鞋,穿一穿,有什么感觉。

(知道穿合脚的鞋才舒服)

2.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脚舒服些?

(幼儿思考爱护脚的方法。)

四、印下小脚印

1.出示照片:雪地上的脚印

小朋友,你们看雪地上留下了什么?这些脚印是怎么留下的?

2.你有什么办法把我们的脚印留下来?

幼儿想办法,并描画脚印。

五、活动总结

认知类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发票,了解发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树立维护自我权益的意识。

3、懂得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体验消费者的权益。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发票。

2、幼儿用书《消费者的保护者》。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举行“发票博览会”。

幼儿将自己收集的发票张贴在展板上,互相观看、介绍。

师:你知道发票是什么吗?(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项凭证)发票上有什么?(购买单位、销售单位、商品名称、商品数量和计量单位、单价和价款、开票单位、收款人、开票日期、公章、发票号码等内容)

师:你知道发票上的这些公章、号码、金额都表示什么意思吗?

二、引导幼儿了解发票的用途。

师:你和爸爸妈妈在消费的过程中,有没有要过发票?

师:如果你们要了发票,是做什么用的?(报销、抽奖、退换货、防止偷税漏税、寻找失物等)

师:如果你们没有要发票,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碰到问题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需不需要索取发票?(发票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必需的,我们要养成消费者后索取发票的好习惯)

三、我是发票设计师。

观察幼儿用书中不同类型的发票(手写发票、撕票、电脑打印发票等),请幼儿说说这些发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讨论:随着社会的发展,手写发票逐渐被撕票和电脑打印发票所取代,今后发票还会发展成什么样呢?(从制作发票的材料,发票票面内容等加以讨论)

认知类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袁隆平爷爷为科学事业认真、奉献的精神,感受他的可亲可敬。

2、学会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袁隆平爷爷为科学事业认真、奉献的精神,感受他的可亲可敬。

2、学会加小标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谈话导入课题。

孩子们,最近国家重奖了一位科学家,你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什么获得如此殊荣呢?引出课题,板书。

交流,全班齐读课题,并质疑。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

分小组互相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袁隆平的资料。说说通过这些资料,你对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

学生交流,讨论

三、自由读文,运用抓中心句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你对袁爷爷有了哪些了解?启发学生运用抓住中心句读懂课文的方法,并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

2、交流读文后的收获。抓关键词句展开理解。

3、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上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4、交流有关资料,深入感受袁爷爷的伟大、可亲可敬。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并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

2、交流读文后的收获。抓关键词句展开理解。

3、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上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四、回顾全文

说说你心中的袁隆平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

总体介绍袁隆平

(1)立志务农

杂交水具体叙述艰辛育种为科学事业认一位科学家认真奉献

稻之父(27)爱好广泛真、奉献的精神一位长者可亲可敬

总体概括大科学家、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