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师打教案推荐8篇

时间:2023-09-01 作者:Fallinlove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来灵活调整教案的结构和风格,我们每周都需要准备新的教案来指导课堂教学,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帮老师打教案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帮老师打教案推荐8篇

帮老师打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与老师、伙伴玩水游戏中,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和清洁、浇灌的用处,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快乐。

2、通过幼儿初步尝试的探索过程,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各种会沉浮的玩具,杯子,瓶子,勺,叉,颜料和一盆水。

2、家长与幼儿一同探讨有关“水”的话题,丰富对水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分组玩水,进行水的操作探索,感知水的特性。

1、将幼儿分为四组,给每组幼儿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分散自由操作活动。在幼儿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幼儿在做每一次尝试之前,先猜一猜都会发生什么变化。

2、教师在每组进行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

1)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

2)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3)让幼儿感知水上物体的浮沉。

二、幼儿共同讨论自己观察到的水。

1、组织幼儿说说自己在玩水的过程中用了哪些工具,是怎样玩的,都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了解水可以把手洗干净的用处等)

2、幼儿讲述后,教师做简单小结,请大家表扬玩水时最干净最节约用水的一组小朋友。

三、幼儿观看“水”的广告宣传片,教师与幼儿谈话,帮助幼儿发现水的用处大。

1、教师请幼儿讨论:我们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水,都用水做些什么?(让幼儿知道:水真有用,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我们要节约用水。)

2、教师延伸幼儿话题:水的用处很大,怎样就能做到节约用水?(提示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说一说喝水时拿紧杯子不要洒水,洗手不要磨蹭时间,洗完要关水龙头。)

四、游戏:“吹泡泡”。

教师在水里加上洗洁精和肥皂粉,带领幼儿一同吹泡泡。

帮老师打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激发学生对怀特森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5.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不迷信权威的科学事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不迷信权威的事例。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为我们阐述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道理。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帮老师打教案篇3

一、设计思路:

圆形是幼儿熟悉的图形,一个个简简单单的圆,添画几笔就变成了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常见的物品,他们对此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会觉得既亲切又趣味十足。本活动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多感官参与的方式,让幼儿认真观察画面,尝试理解画面内容并能清楚地讲述。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个或几个圆组合添画成各种物体。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及动手绘画能力。

3、乐意参与"圆形变变变"活动,体验在圆形上添画变出新事物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一个或几个圆组合添画成各种物体。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添画,制作和别人不同的作品。

四、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课件 (2)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圆形(后面贴好双面胶),绘画纸,彩笔,展示板,2、前期经验准备:幼儿对于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哪些物品上有圆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五、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王老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乖,所以想和你们一起玩游戏。我还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他是谁呢?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师:听,小客人和我们打招呼呢。圆形娃娃:小朋友们好!我是圆形娃娃。师:哦!原来是圆形娃娃呀,我们一起和小客人打个招呼吧。幼儿:圆形娃娃,你好!师:圆形娃娃有个特殊的本领,他会变魔术,老师昨天和他学了一招,只要我们说咒语:圆形圆形,变变变。圆形就能变成各种物体。不信我给你们变变看。

2、老师表演变魔:;师:小朋友,看看老师能把一个圆形变成什么?我得请你们来帮忙,帮我说咒语。幼儿:圆形圆形,变变变。出示幻灯片。问: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的吗?幼儿:把一个红圆形四周添上线条就变成红太阳了。师:小朋友说的真好!看两个圆形又能变成什么?出示幻灯片。师:谁来说说我是怎么变的?(幼儿自由回答)继续出示幻灯片。让幼儿说说是怎么变出来的。(幼儿先回答,教师总结)3、幼儿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你们也学会了变魔术。你们想一想:一个圆,两个圆,三个圆,许多个圆还能变成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师:你想把圆形变成什么?请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说完整话)4、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师:和老师变了半天魔术,累不累呀。咱们玩个游戏放松一下好吗?和幼儿一起玩"抓泡泡"游戏。(放音乐)问:你们刚才抓到泡泡了吗?幼儿:抓到了。他们哪去了?幼儿:不见了。"他们都跑老师这来了。现在老师就把他们还给你们。请你们用这些圆形也去变一变吧。(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

5、展示欣赏:

画完的幼儿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并说说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说完后把他贴到展示板上。

六: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形还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他们也想让小朋友来变魔术,你们回家后,把他们都请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在导入环节中,我扮演魔术师,以圆形变变变的魔术向幼儿展示范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在幼儿自由讨论想象这一环节,我让幼儿先观察魔术师是怎样用一个圆形变出苹果,用两个圆形变出小鸡。再请幼儿自由讨论:如果你是魔术师,你要用一个圆形、两个圆形、三个圆形、四个圆形、许多圆形变出什么呢?给幼儿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无所顾忌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同时,学习用语言表达圆形的各种有趣的变化。在幼儿拼贴图形并添画这一环节,要求幼儿先想好要用几个圆形变出什么有趣的图形,并粘贴好,再鼓励幼儿对自己画面上的圆形进行相似联想后添画。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与从不同的想象,拼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我巡回指导,对一些能力弱、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地讲解,对一些领悟能力强、创作好的幼儿及时予以表扬、引导。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环节,主要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教师及时、个别的指导突破难点。最后就是结束环节。本环节主要通过举行“圆形魔术变变变展览”,张贴全班幼儿作品,通过自由的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间的讨论,让幼儿大胆地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同时还能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喜欢它。在本环节中,我肯定了每个幼儿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鼓励每一位幼儿积极地、主动地、大胆地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艺术活动的`最高目标,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分享他们

帮老师打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跳绳的方法,尝试手脚协调地进行跳绳游戏。

2、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通过思考跳绳的其他玩法,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与同伴合作,和同伴共享空间。

活动准备:

1、绳子人手一根。

2、《朋友舞》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队列练习。

(1)教师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喊口令"1、2、3、4-123、4!"

(2)练习:六路纵队--一个大圆走--走小圆--开花走--一路纵队走--六路纵队走

2、玩绳子游戏。

(1)玩绳游戏:幼儿人手一根绳子,鼓励幼儿自主地探索各种玩绳游戏,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学习模仿。

(2)学习跳绳。

(3)幼儿分散练习跳绳。

(4)教师再次示范,讲解跳绳的要领以后,幼儿再分散练习跳绳。

(5)教师引导幼儿三人一组玩跳绳的游戏。

①教师:除了一个人跳绳,还可以几个人跳呢?

②三个教师示范练习三人协作跳,引起幼儿兴趣。

③幼儿尝试练习。

3、集体舞《快乐的阿依古丽》。

帮老师打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长线和短线表现蜘蛛网的交叉错落。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合理布局画面。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蜘蛛的外形特征。

2、《好忙的蜘蛛》flash、电脑、电视机

3、范例一幅、白色蜡笔、黑色纸、橡皮泥、牙签等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flash动画,幼儿观看。

1、师:今天,盛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观看)。

2、提问:故事中那个好忙好忙的小动物是谁?(幼:蜘蛛)蜘蛛长得什么样?(小结:蜘蛛有一个椭圆形的身体,长了八条腿)

3、教师示范蜘蛛的做法

(1)师:你们想不想把这只好忙的蜘蛛请到我们中(1)班来?

(2)做法:我们需要橡皮泥和4根小牙签来帮忙。先拿一点点橡皮泥放在手心里搓成圆形,再轻轻按一下,压成椭圆形做小蜘蛛的身体,然后将牙签一折二,折下来的再折一个折痕,最后将牙签插到小蜘蛛的身体上做脚,两边两个朝上,两个朝下。

二、教师示范讲解蛛网的画法

1、提问:这只好忙的蜘蛛它来我们中(1)班做什么呢?(幼:织网)那小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呢?

2、教师示范蜘蛛网的画法

(1)师:先在画纸上找一个地方,但不要太靠边上了,小蜘蛛吐出一条长长的丝,钩住画纸边上,再吐出一条长长的丝钩住另一边……好了,长丝拉好了。这时,一只苍蝇嗡嗡地飞来了,它看见前面的网心里有点害怕,但看到有这么大的空档,就哧溜一下飞走了。该怎么办呢?(很自然地想到要拉短线。)

(2)师:小蜘蛛接下来开始吐短丝,从中间开始一圈吐好了,继续吐一圈,吐了一圈又一圈,小蜘蛛终于把蜘蛛网给织好了,网织得又密又结实。这时候,有一只小蝴蝶飞过来了,小蝴蝶一下子就粘到了蜘蛛网上(教师在蜘蛛网上画蝴蝶),还有什么小昆虫也会被粘住呢?(幼儿自由讲述)小蜘蛛爬上蜘蛛网吃起了美味的食物!

3、教师交代作画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织一张又密又结实的蜘蛛网?等一下就来比一比谁织的网最漂亮!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地用交错的线条编织蜘蛛网。

2、请家长给予适当的帮助,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四、讲评:展示交流作品

1、互相交流、欣赏:谁画的蛛网最密最结实,能粘住小昆虫?

2、小结:今天,我们织了这么多又结实又漂亮的蜘蛛网,下一次布置到我们的主题墙上!

帮老师打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手推车的本领,在活动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3、喜欢民间游戏,体验游戏过程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1、游戏材料若干,“手推车”示范图和音乐光盘各一张。

2、粮仓两个,粮食12袋,地垫数量和师幼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自然导入活动

1、幼儿自主选择民间游戏,教师随机参与。

2、简单交流对民间游戏的认识,说说自己玩过什么游戏?怎么玩的?

二、学习游戏“手推车”

1、借助图片导入:他们在干什么?这个游戏你玩过吗?怎么玩的?

2、幼儿分组尝试,探索游戏的玩法,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练习。

3、互相交流游戏后的感受,懂得游戏需要三人一起合作,坚持进行。

4、一组幼儿示范,介绍小组推车快的原因,重点掌握两人手托同伴膝盖向前协调推行的方法。

5、幼儿分组继续练习,结束后交流感受、总结经验。

三、游戏:“运粮食”

1、引起兴趣:农民伯伯的粮食丰收了,咱们帮着一起运到粮仓里去吧!

2、探讨规则:要想运得快,三个人应该怎么做?粮食掉了怎么办?

3、师幼示范:边运粮食边强调游戏规则和合作的重要性。

4、幼儿分红、黄两队进行运粮食的比赛。

5、交流第一次运粮食的感受,总结经验。

6、幼儿再次进行游戏,教师为幼儿加油。

四、放松游戏,结束活动

1、师幼边念儿歌边玩民间小游戏(王婆婆抱妹妹等)。

2、小结:今天玩得开心吗?为什么?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同时,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设计的这节社会活动,采用了几个比较典型的、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让幼儿亲自体验合作、感受合作的乐趣。幼儿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平时比较胆小、腼腆的幼儿也能主动参加。另外,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已经有明显的合作意识,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的合作方法,因此,我根据这一情况,设计了本活动,但对于幼儿来说,单靠这一节活动不可能完全掌握,需要在不断的、反复的练习中才能真正体悟合作的要领,因此,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体育活动中也应该贯穿这方面的练习,让幼儿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充分尝试,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合作的乐趣。

帮老师打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图书的良好情感。

2、发展幼儿初步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大胆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引导使幼儿掌握看书的正确方法:轻拿轻放,一页一页轻轻地翻阅。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我和小图书交朋友》课件、图书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开门见山,看课件直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发相关思考,"小图书为什么坏了"。

二、围绕主题进行操作、谈话

1、围绕课件进行谈话

"小图书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让幼儿知道图书损坏的原因。

2、进行操作总结

幼儿在看书的过程中自己寻找问题答案,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应该怎样看书,教师小结,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

3、实践练习,再次提供看书情境,让幼儿运用正确方法进行实践,并在少书的情境中初步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

总结知识要点,小结活动情况,提出以后的希望要求。

四、延伸

一起到图书角修补图书。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帮老师打教案篇8

一、导入

1、你认为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做什么?(读书,把书读好)

2、学生自由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二、了解居里夫人和老妇人

1、解题:题目中的“这”指___,“我”指___。

2、谁来介绍一下居里夫人。

(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波兰人,在德国工作,发现了镭元素,制造用的,两次获诺贝尔奖等)

3、谁来介绍一下老妇人。

(白发苍苍,坐在轮椅上)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文中还有什么东西很重要?(板书:鲜花)

有多少鲜花?板书:一大束。

比较:一大束与一束、一朵

2、形成板书:把一大束鲜花献给。

3、练习: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是因为_______。

读第2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指导与练习。

4、练习: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是因为______。

读第3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居里夫人对老妇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

5、有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学习第1句“这位老妇人是谁?”

(1)这是什么句?

(2)应该怎么读?朗读练习。

(3)谁在问?

(4)人们为什么这样问?

板书:人们想:________________。

3、居里夫人怎么说?深情什么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居里夫人的话。

4、学习第3句

(1)重点词是哪一个?“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 哪些地方说明“肃然起敬”?

(2)谁对谁肃然起敬?(人们对老妇人和居里夫人)

(3)练习: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

5、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四、深化中心

1、你觉得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人,她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成名后仍不忘小学老师)

2、你能这样做吗?

3、练习:

(1)今天,你是我小学的老师。

(2)明天,你__是我的老师。

(3)10年后,你__是我的老师。

(4)不管何时何地,你__是我的老师。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4、5、6、7题。

板书:

这是我小学的老师

老妇人 尊敬 居里夫人

鲜花

人们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你是我的老师。

明天,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10年后,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不管何时何地,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