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灵活调整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来进行,通过教案,我们能更好地组织课堂,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火的幼儿教案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火的幼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不断地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压力、作用等,并在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
2、鼓励幼儿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在活动中让他们推理、判断,表达探索方法。
活动准备:
1、大水盆每组一个。
2、吸管、毛线、透明胶、塑料袋、泥工板
3、塑料杯、玻璃杯、火柴、蜡烛
活动过程:
??集中活动谈话:空气在那里?
1、引题:老师出示透明塑料袋,请幼儿说说里面有什么?(幼儿回答:什么也没有)。老师把塑料袋随意一装,捏紧问幼儿?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请幼儿回答并感知)。
2、引导:如果塑料袋里没有东西为什么鼓鼓的?按不下去,里面到底有什么呢?为什么有东西,我们看不见呢?塑料袋里到底有什么?
3、游戏:找空气
⑴老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就象一个隐身娃娃,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它到底躲在哪里?请小朋友们找一找。
⑵老师提出游戏任务:用塑料袋装空气,并说说在哪里找到的。
⑶幼儿游戏
⑷交流发现,老师小结:"到处都有空气。"
??分组探索:
1、老师:空气到处都有,空气还有许多秘密,谁知道?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东西,有气球、瓶子、杯子、手帕等等,我们一起动手找空气有什么秘密,好吗?
2、分组探索:
⑴幼儿按意愿自由分成二组,选择喜欢的材料探索,说一说自己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等一下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a组:提供蜡烛、玻璃杯、火柴、手帕、泥工板,
游戏:《不吹自灭》、《泡泡出来了》、《不湿的手帕》
b组:提供毛线、吸管、气球
游戏:《气球火箭》
⑵幼儿分组探索空气的存在、作用。空气动力等特性,可互相交流发现,由老师记录。
⑶幼儿交换游戏
鼓励幼儿大胆发现问题,思考讨论找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幼儿质疑,发现不同问题。
??幼儿交流发现,老师小结:
空气无处不在,它有动力、压力,帮助人们做许多事,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火的幼儿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圣诞的应景物品。
2、感受圣诞欢乐的气氛。
3、增进创造思考的.水平。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1、观赏录象带“一路响叮当”或“45街的奇迹”中相关圣诞街道的情景,或者在圣诞前夕,带小朋友参观百货公司橱窗。
2、讨论与分享:请小朋友说一说在影片当中看到哪些东西?装饰在哪里?
二、主要活动:
1、讨论:请小朋友想一想、说一说:圣诞节常见到哪些东西?能够用哪些材料来制作?教室内有哪些东西可拿来布置?(例如积木、雪花片)
2、分组布置:老师先将教室分成四个区域,中间留通道,布置成商店的圣诞街景,小朋友分成四组,每组约7—8人。墙壁、窗户皆可布置,同时请各组为自己的商店取店名。
3、建议提供物品:
(1)老师事先添购圣诞饰品,如铃铛、小雪人、圣诞树、圣诞袜、星星、各色的球等饰品。
(2)事先用纸剪成靴子、雪橇及圣诞树的形状,提供给小朋友布置使用,同时提供亮片、色纸等装饰材料。
(3)教室的玩具可搭建成树,或者用雪花片也可组成圣诞晚餐的食物。
(4)提供各式的布,当作桌布、窗帘。
三、综合活动:
1、参观和评选
(1)每组评选2人负责介绍商店的布置,并且圈选奖项。
(2)老师发给参观的小朋友每人一张评分表,并说明使用方法。
奖项组名组名组名组名创意奖美术奖造型奖努力奖
(3)小朋友自由参观,并选出4项奖项。
2、颁奖:由计票员(老师或小朋友担任)统计小朋友的选票结果,颁发奖状或奖品。
四、注意事项:
1、选票奖项在参观完毕之后实行,也可采取举手投票。
2、各组布置时,应给予充足时间,可将活动时间延长为2天。
(1)第一天先制作物品,如圣诞老人、圣诞树、靴子等
(2)第二天再利用这些物品来布置。
五、活动延伸:
全年段能够同一天实行此活动,延伸活动则可安排到其他班级参观。
火的幼儿教案篇3
目标
通过《一休哥》的舞蹈,锻炼幼儿的手足灵活性,协调性。
培养活波开朗的性格,在舞蹈中体验快乐,初步表演的欲望。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准备
①经验准备:幼儿看过动画片《一休哥》
②物质准备:音乐,小贴花
过程
①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喜欢不喜欢看动画片?看过《一休哥》吗?
②教师放音乐,为幼儿跳一次完整的舞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手足动作。
③分步教幼儿学动作
Ⅰ:两手放到耳朵旁边,头向右倾斜,向前慢慢地画圈圈。然后,反向做同样的动作。反复练习。
Ⅱ:两手击掌,左手上举,手臂伸直,换右手做同样的动作。两手击掌,左手向下,手臂伸直,同样做反向的动作。两手击掌,左手向前,再做同样的动作。
④用语言(真棒,表现的很不错等),肢体(拥抱)鼓励或表扬孩子们,激发兴趣。
⑤指导幼儿,和幼儿一起做连接的动作。
⑥整理小队伍,结束活动。
火的幼儿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自由心态下较胆表演和创造,体验带小活动的乐趣。
2、在活动过程中,中班幼儿提醒助小班幼儿听、看的兴趣,认真向哥哥姐姐学习,在活动中萌发带小、教小、小爱的亲情。
活动准备:
幼儿之间的互动
活动过程:
一、律动:带小边唱边进教室。(走走停停)
哥哥姐姐要和弟弟妹妹手拉手边听音乐边出去走走啦!
二、语言节奏:
哥哥姐姐会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这是我的弟弟(妹妹),他(她)叫……,(家呼)他(她)叫……”
三、歌曲《干净的小手》
哥哥姐姐都很爱干净,每天都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的。
1、哥哥姐姐边唱边用舞板伴奏。
2、哥哥姐姐边唱边在弟弟妹妹前表演。(第2遍创编歌词)
3、哥哥姐姐教弟弟妹妹边唱边洗手。
四、儿歌:上海童谣《烧小菜》
哥哥姐姐的本领可了,他们还会烧菜,我们弟弟妹妹想不想吃啊?(想)
中班幼儿念上海童谣,弟弟妹妹接后3个字。
五、歌表演《三条鱼》
刚才哥哥姐姐表演过了,我们弟弟妹妹也来表演一个好吗?
弟弟妹妹对着哥哥姐姐唱《三条鱼》,拉哥哥姐姐一起表演。
六、老师表演
袁老师也来表演一个节目:钢琴奏《铃儿响叮当》。
金老师也来表演一个节目:舞蹈《小牧民》。
七、舞蹈《找朋友》
1、我们樱桃班和贝贝班的小朋友都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找好朋友吧?
2、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拿好小乐曲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给我的触动很深,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群刚从托班升入小班的幼儿和一群刚从小班升入中班的幼儿们,在开学仅仅只有5天的时间里,居然能在一起搞这次带小的活动,而且搞的这么有声有色,孩子们从活动中得到了快乐,作为老师的我更是乐趣无穷。
在这次活动的准备中,我们班的幼儿与他们自己的哥哥姐姐之间建立了深刻的友情,哥哥姐姐们时常来喂他们吃饭、他们穿鞋子、和他们做游戏、带他们参观幼儿园……他们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信任和依赖,只要一天看不见哥哥姐姐他们就会家他们。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有很的提高。一些平时胆小的孩子在活动中能声唱歌、并能胆的在家面前表演节目;一些平时比较活跃的孩子更是如鱼得水,一会和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游戏,一会又和同伴一起舞蹈;一些能力差的孩子在哥哥姐姐助下学会了洗手,学会了上海话,回家还有模有样的说给爸爸妈妈听呢!
哥哥姐姐们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些平时比较调皮的孩子自从有了弟弟妹妹后有了一定的责任感,上楼是扶着他们走,座位让给他们先做,教我们唱歌教我们洗手,连平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都让他们先玩……
这次带小的音乐活动我们通过游戏化的方法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活动,并在每个环节中都设计了互动发环节,让每一个孩子在愉快的活动中,接受音乐的熏陶。律动:走走停停让幼儿乐在动中;歌曲《干净的小手》让幼儿乐在动中;儿歌:上海童谣《烧小菜》让幼儿乐在趣中;歌表演《三条鱼》让幼儿乐在创造中;舞蹈《找朋友》让幼儿乐在参与中……
陈老师说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较不好的老师。”是啊?我们付出多少在幼儿是身上我们就能得到多少的回报,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是我们最的欣慰啊!
火的幼儿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实物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我们从生活中易见的蔬菜出发,引导幼儿探索、观察蔬菜的形形色色,并亲自动手来洗以西、切一切各种蔬菜,活动室俨然变成了一个“食品加工坊”或者说是“操作间”。《纲要》指出:要给幼儿创设一个适于探究、适于活动的环境。为此,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的想法、活动,倡导“做中学”的理念,我设计了“彩色面条”这一活动,选择了幼儿天天食用的新鲜蔬菜并榨成汁,让幼儿亲自动手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将菜汁与面粉搅拌揉成面团搓成面条,并分享品尝。一方面孩子巩固认识了常见蔬菜,了解其不同吃法,另一方面又满足了孩子参加劳动的愿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尝试选择用手工与机器两种方法制作面条,能添加蔬菜汁制作彩色面条。
2、感受中国传统的面条饮食文化,了解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压面条机器3—5台,面板、擀面杖、刀4套,菠菜汁、西红柿汁、鸡蛋、小勺等若干,面粉、面盆、小碗若干,箅子、塑料袋若干、榨汁机两个。围裙、厨师帽若干。
活动流程:
一、讨论、交流面条的种类。
“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的食物,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呢?”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吃的食物看看是什么?”
“哪位家长想给孩子们介绍一下你都知道的或者吃过哪些特色面条。”
二、讨论面条的制作方法,激发制作欲望。
“面条我们都吃过,那你知道面条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你有什么制作面条的好方法呢?小朋友说一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一说。”
“面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面条的种类也数以千计。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我国一些城市的特色面及制作方法吧。”
三、自主选材做面条,体验制作的快乐。
1、认识做面条用到的材料:蔬菜汁、面板、擀面杖、面条机等。
“你认识这些工具吗?它有什么用途?”
2、幼儿自主选材探索、制作彩色面条,家长指导。
“请用你的方法制作彩色的面条吧。”
四、展示面条,讲解制作方法。
“在小朋友和家长的配合下,各式各样的五彩面条做好了,介绍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吧。”
五、欢乐聚餐、分享品尝。
“让我们一起老品尝我们亲手制作的五彩面条吧。”
六、活动延伸
“面条在中国算是一道有文化的主食,既经济又能填饱肚子,东南西北中把它稍做改造,就能煮出面条的百种味道,小朋友在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更多的制作面条的方法。”
火的幼儿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
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冬至)
2、介绍“冬至”的字源
(1)会意字。甲骨文表示丝绳的终结,是“终”的本字。金文将丝结简化为点;或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的终结,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义符,表示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
冬,四时尽也。—《说文》无冬无夏。—《诗·陈风》
(2)最后,最终。
(二)介绍冬至小知识
1、你对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师介绍冬至相关知识
(1)认识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过冬至?(祭祀活动;食的活动;礼的活动;娱的活动)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习俗。
(三)冬至注意事项:(1、注意防寒保暖。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3、保持良好的心境。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
(四)交流:每年你和家人是如何过冬至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作业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制作麻糍的工具原料:糯米、芝麻、黄豆、红糖;外出车辆。
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麻糍作坊,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吃过麻糍吗?
幼:吃过,很好吃。
师: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吗?
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
师: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师: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
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师: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
师: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
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师: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团米团
(1)师: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
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师: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举
(2)师:铲一部分米团放入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讲述操作细节。
幼: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难捏;刚开始辖出夹垦圆圆的,可是拉也拉不断,所以就变得长长的了;米团软软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味道。
师: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师: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
幼:又香又甜。
师: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挲。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觊
4、幼儿品尝。
(四)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
幼:好吃!
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师傅们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五)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
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
火的幼儿教案篇7
学情分析
小班的幼儿对身边的小动物有着无限的好奇与兴趣。我班幼儿最近对动物的话题比较感兴趣,从这点出发,我给孩子们设计了“十二生肖大联欢”的活动,旨在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在准备材料时,我和小朋友们共同准备了生动、可爱的十二生肖动物头饰,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让幼儿简单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
3.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十二生肖全套纪念品、十二生肖动物头饰、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
师:我是徐老师,今年26岁,属鼠,你们的.属相和我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那你们都是属什么的?
幼:猴、鸡、狗。
师:我们说的鼠、鸡、猴都是生肖。那你们知道生肖家族里一共有多少种动物吗?
幼:12种。
师:那它们分别都是哪些小动物呢?
幼: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幼儿每说出一种小动物的名称,教师就打开神秘的盒子取出一个生肖纪念品,请幼儿欣赏并摆在前面的桌子上。
分析:幼儿在回答生肖名称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声音或描述动物特征,引导幼儿说出所有生肖的名称。
2、活运过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十二生肖吗?教师用生动、简洁的语言为幼儿讲述十二生肖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纪年,十二年为一个轮回。
故事讲完之后,教师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教师提问:哪个小动物先去天庭报道的?第二个是谁?第三个呢?教师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引导幼儿自主地说出十二生肖的顺序,同时,教师请1名幼儿将十二生肖纪念品的位置重新进行调整。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有一天,老鼠想念其他生肖小动物了,就想召集大家一起联欢。所以,它就坐着火车,按照顺序去找其他生肖动物了。接着,教师出示十二生肖的动物头饰,请11名幼儿选动物头饰,并且回到座位上,教师选择老鼠的头饰,放音乐。第一圈,小老鼠一个人开火车;第二圈,小老鼠带着牛一起开火车。以此类推,直到十二个生肖都按照顺序上了火车,大家一起拉圆圈跳舞,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感受十二生肖的顺序。
3、活动结束
十二生肖邀请剩下的小朋友一起拉圆圈,随着节奏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