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雁的教案精选7篇

时间:2023-07-28 作者:Monody

写教案是一个体现教师备课的思想,教案制定中需要勇于创新,这样才能得到进步,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中雁的教案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雁的教案精选7篇

初中雁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雁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

二、教学时间

约10分钟。

三、教具

地球仪,一张直径30cm的圆纸,一条注出经度的宽3cm的长纸条。

四、教学过程:

师:[指地球仪上经线]我们已经讲过了经线,它是连接两极的半圆线;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为了区别每条经线,给经线标出度数,这叫经度。它是怎样划分的?[出示一张直径约30cm的圆纸片]我们来看,这圆纸的两边是两个半圆线,代表两条经线,它们现在是相对的,组成了一个……[指圆纸周边]

生:经线圈。

师:对,现在把圆从中间折起,这折出的直线相当于地轴,它和经线之间形成两个半圆的面。请看现在这两条经线之间[折成直角]所夹的角是多少度?

生:90°

师:[又缩小一半]这样呢?

生:45°

师:对,[展示圆面]现在这两条线中间多少度?

生:180°

师:很好,[指圆纸背面]如果再看这面呢?

生:也是180°

师:对,所以经度一共有360°,为了区别清楚,要找一个0°作起点,经过各国共同商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板书]的经线作为0°经线[指地球仪],叫作本初子午线[板书],现在大家都从图上找一找。

生:[看图]

师:0°经线确定后[在地球仪上指出并演示]向东10°、20°、30°……越向东度数越增加,到180°;从0°经线向西10°、20°、30°……越向西度数越增加,也到180°。[板书]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0°和180°是东、西经共有的。[画板图]请看这两幅图(图1)有什么不同?并和我一起画。

生:0°经线向东是东经度,数字递增;0°经线向西为西经度,数字也是递增的。

180°经线向东为西经度,数字递减;180°向西为东经度,数字也是递减的。

师:对,我们注经度时一定要注明东经度或西经度。地球仪的经度常注在赤道上,地图多注在图下。

[出示注好经度的纸条,并围成一圈]

大家回去裁一张纸条(2cm—3cm宽,40cm长)从0°开始,注上经度(每1cm作10°),最后在180°处粘在一起,成一纸圈,帮助你加深对经度划分的了解。

初中雁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归纳一元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能猜出你们的年龄,相信吗?

只要任何一个同学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马上猜到他的年龄是多少岁,我们来试试吧.

问:你的年龄乘以2加3等于多少?

学生说出结果,教师猜测年龄,并问: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知识探究:

1、方程的教学(投影演示)

小彬和小明也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

找出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大家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回答:什么是方程?方程有哪些特点?

2、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1)x+2=3(是)(2)x+3y=6(是)

(3)3m-6(不是)(4)1+2=3(不是)

(5)x+3>5(不是)(6)y-12=5(是)

三、合作交流

1、如果告诉我们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家能够自己列出方程吗?(投影演示)

情景一: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

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怎样列方程?由此题你们想到了些什么?

情景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xx年3月28日新华社公布)

截至20xx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增长了153.94%

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情景三:西湖中学的体育场的足球场,其周长为200米,长和宽之差为12米,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下面是刚才根据几道情景题所列的方程,分析下列方程有何共同点?

2x–5=21

40+15x=100

x(1+153.94﹪)=3611

2[x+(x+12)]=200

2[y+(y–12)]=200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问:大家刚才都已经自己列出了方程,那个同学能够说一下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列方程应该分为那几步呢?

生:分组讨论,回答列方程的步骤(1)找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3)列方程

四、随堂练习

1、投影趣味习题,

2、做一做

下面有两道题,请选做一题。

(1)、请根据方程2x+3=21自己设计一道有实际背景的应用题。

(2)、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年龄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方程。

五、课堂小节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作业:分组布置

数学教案-你今年几岁了搜集整理

初中雁的教案篇4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 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2、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学 习了解 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 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难点: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 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学生回忆,并回 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 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

板书:㈣富饶的物产

三、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总结:

1. 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 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 稻米出口国。

3. 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 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总结南亚的 物产,完成书 上练习题。

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

四、小结与练习:

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目标检测和填充图册上 的练习题练习。

五、作业:

目标检 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学生进行了长时 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非洲。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初中雁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和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

2、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教学过程:

一、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当前,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他们中有人被敲诈,有人被欺负,甚至有人被杀害,此类案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我们中学生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非常重要。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 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第二、要有及时报告的意识。特别是个子矮小,体力单薄的学生遇欺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请求其出面解决。

第三、要有机警的报警意识,即遇危急时临危不惧,寻找脱身之遇,求助于警方帮助。

第四、要谨慎交友。

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一)地震 (二)火灾

三、交通安全

1、 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2、 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四、家居安全

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1、 用电安全

2、 安全使用煤气

3、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五、食品安全

六、校园活动的安全

1、在走廊里和上下楼梯时不能推搡打闹,以免误伤同学。

2、在劳动和冬季扫雪时正确使用工具,以免误伤自己。

3、上体育课严格按老师要求练习,正确使用体育器械,在健身器上运动时,也要注意安全。

七、保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1、有基本的医疗保健知识,和对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我校将在今后逐步给同学们上这些课程。

2、按时打防疫针。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肌体免疫力。

4、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拒绝诱惑。

5、保持健康的心理,乐观向上。

初中雁的教案篇6

一、组织学生

鼓励学生拿出上课的状态,拿出上课的精气神。

名人说最有智慧的人才可以读《红楼梦》。

我相信大家一定有过充分的预习,请用做简单的语言概括内容。

生:黛玉指导香菱学诗

二、预习检测:

出示:跟随宝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下决心()诗,于是拜黛玉为师,并在其指导下开始()诗、()诗。最后能够自己独立()诗。

师:要求在空白处写一个动词

生:

师:出示自己的答案

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走进香菱,了解香菱。

三、初识香菱

香菱为什么要学习诗歌,用文中她自己的话来回答。

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来着,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玩罢了。

找到文中描写香菱学诗的句子,你来说说香菱学诗是什么态度?

生:香菱诸事不顾——————

师:香菱还顾一件事。

生:读诗。

师:作者说香菱一首一首读起来,可以改成一首首读吗?

生:不可以,显得大而化之,不仔细。

师:哦,很细致,你能读出细致吗?

生:读(很到位)

生:平时都自学

生:茶饭不思,坐卧不定。

师:这已经到了什么状态?

生:废寝忘食。

师:废寝忘食只是读诗吗?

生:不,还要写诗 。

师:文中“又”字出现几次?你读一读,发现有什么价值?

生:读诗写诗两难。

生:第八段里面的对话,香菱和探春的对话。

师:香菱回答探春的话正常吗?

生:不对,他回答了黛玉教她写诗的方法。

师:宝钗对香菱是怎么评价的?

生:诗魔

师:走火入魔。

师生角色对话——黛玉、香菱、宝钗。

师:宝钗对香菱的评价还不止一处哟,你找到没有?

生:宝钗评价香菱呆头呆脑。

师:大家评价香菱废寝忘食宝钗说呆头呆脑,香菱真的呆头呆脑吗?

生:不是。

师:还有呢?

生:这个人疯了,说明香菱痴迷。

师:宝钗是在香菱什么状态下给予的评价,请找出来。

生:在山石上出神、抠土。

师:你很巧妙,找到了香菱的动作、神态。

出示教师的归纳:寻常自修,虚心请教;全心投入,废寝忘食;不惧挫败------

师:香菱作诗成功了吗?

生:成功了,大家都要读她的诗。

出示:文中描写香菱的第三稿诗是梦中所得,你觉得这诗偶然吗?

生:梦中所得。

师:这真是梦中所得吗?

生:不是

师:文中有一句话形容香菱学诗的.。你能找出来吗?

生:苦志学诗,精血所聚

四、深读香菱

师:我们看看香菱学诗似乎很苦,你觉得香菱自己觉得苦不苦?能从文中找出依据来吗?

出示文中写香菱“笑”的句子。

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是好的。”

香菱笑道:“据我来看————”

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这会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让学生朗读,并谈自己的理解。

香菱学诗以苦为乐。

五、香菱悲歌

师:宝玉评价香菱的诗说天道至公,可是天道对于香菱真的公道吗?我们看看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出示关于香菱的悲惨遭遇

师:用一个字形容香菱?

生:悲

生:苦

生:惨

六、再读香菱

师:大家都觉得香菱自己很惨,可是香菱在学诗过程中她能够不觉其苦,反得其乐?

生:抗争命运。

生:用诗歌宣泄情感。

师:出示红楼梦关于香菱学诗一节的原题,慕雅是香菱的人生的最高追求。

七、香菱颂歌

出示教师的阅读感受。

初中雁的教案篇7

教材分析

1.本节要求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地区分布规律。降水的的测定、变化及分布,是天气预报的两大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上一节探究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本节通过探究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最后归纳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2.降水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交通是否顺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学情分析

本节课规律多、知识容量大,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该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身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激活书本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所学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主要形式。能举例说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情参与,了解降水,了解人类的生存条件,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球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难点: 绘制降水柱状图,总结各地降水的变化规律。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