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一场活动中,要想发言有水平,就必须要认真研究你的演讲稿,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规矩不成方圆演讲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规矩不成方圆演讲稿篇1
茫茫苍穹,每个生命都是与众不一样的,都有其存在的特殊价值,正如诗仙李白说的那样:天生我材必有用。
水滴虽小,却能够组成大海;沙粒虽小,却能够组成宇宙;绿叶虽小,却能够组成森林……不管你是什么,上天创造了你,总有你的用处,不成“方”,还能够成“圆”,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自我的路是要靠自我去探究、摸索的。不适合这条路,你可能适合另一条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美国前总统林肯,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他的总统之路走得异常艰难。林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有很多的兄弟姐妹。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告诉他要想不愁饭吃,就去当大律师。可是由于家里贫穷,他的大律师之路没有走成。于是他被父亲送去当鞋匠,但由于鞋匠主吝啬、狠毒,他的鞋匠之路同样没有成功。之后长大了,他做过清洁工、送报员、服务生等工作,可是他觉得都不适合他自我,他永远坚信着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再之后,他去竞选州长,但屡次竞选不上,他悲痛,他彷徨,他曾一度想放弃这条路,但他没有,他相信自我,最终他最终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优秀的总统之一。
我国历史上明代著名的富豪万三千,他的钱财多得数不完,甚至富可敌国。万三千以往是个穷小子,在小时候经常被欺负,他发誓必须要做一个有钱人,于是他去做生意。一个穷小子去做生意当时被很多人耻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开始他四处漂泊,到处向人请教做生意的方法,但大家都不愿意将自我的经验告诉他,于是他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他曾想自我应不应当做生意,但他不甘做穷人,他觉得自我必须能成大器,“天生我材必有用”。最终在他努力了十余年后,成为了明代第一大富豪。
也许你不适合做医生,但你能够去当律师;也许你不适合唱歌,但你能够去学琴:人生的道路千千万,总有一条道路适合自我。无论是“方”,还是“圆”,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是要有豁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成“方”能够成“圆”。
规矩不成方圆演讲稿篇2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遵纪守法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欲望是人类的弱点,有个规矩的界限来束缚人们的思想,规划人们的行为,对于一个地区,社会,乃至一个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了规矩,便体现出了管理的优越性。
随着社会的提高,科学的发展,交通工具日益完备,在某些发达城市,天上有飞机翱翔,地上有机动车辆穿行,地底有地铁呼啸,为了人们的出行安全,国家就制定了《交通法规》,并且还有交警指挥监督交通,才避免和减少一系列的潜在交通危险。那里,国家的法律便为司机和行人立下规矩,才有了井井有条的交通现状。
生活之中,人们之间不免发生争执,不光出此刻陌路邻里间,甚至亲戚朋友间也会有摩擦。由于某些时候人们的意见得不到统一,便会采取一些偏激的手法,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错误。所以《民法通则》就很好的保护了公民的利益,解决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为公民营造出了一个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
做为一个中学生,一个国家的小公民,我们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需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培养。明确自我的行为准则,做一个礼貌的学生。我给自我规定了一个“中学生行为八荣八耻”,大家不妨一看:
以尊老爱幼为荣,以辱老欺幼为耻;
以勤劳勇敢为荣,以懒惰懦弱为耻;
以自强自信为荣,以自暴自弃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欺上瞒下为耻;
以互帮互助为荣,以漠不关心为耻;
以勤俭节俭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
以礼貌礼貌为荣,以打架骂人为耻;
以关心家庭为荣,以麻木不仁为耻。
我想,只要我们这个社会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公民一丝不苟的遵守,勤勤恳恳工作的话,必须会一步步的走向繁荣和富强。正中了那句老话:“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不成方圆演讲稿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荀子在《天问》中讲:“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无一不是按照自然的法则运行。古人从大地的千姿百态,五颜六色中,得出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真理。古人尚且知道顺天而行,我们又岂能逆性而为?
纪律就是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纪律永远是一个团队精神的基础。对一个组织而言,没有了纪律,便没有了一切,只有当一个组织和他的成员都具有了强烈的纪律意识,组织才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组织成员的素质才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一所学校如果有严格的纪律作保证,那么就产生良好的校风,为师生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企业只有纪律严明,管理严格,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纪律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培养无数人才的美国西点军校,素来以纪律严格着称。西点军校非常注重对学员进行纪律锻炼。为保障纪律锻炼的实施,西点有一整套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惩罚措施。比如,如果学员违反军纪军容,校方通常惩罚他们身着军装,肩扛步枪,在校园内的一个院子内正步绕圈走,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十个小时。这样的训练整整持续一年,纪律观念由此深深地根植于每个人的大脑中。同时,与之而来的,却是每个人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这是一些让人受益终身的精神和品质。
我们选择来到学校学习,就是选择了一个冶炼自己的熔炉。我们在这座知识的殿堂里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知识的学习有考试来验证,我们的做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呢?看看我们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照一下我们的行为,迟到、骂人、抽烟、应付作业、考试作弊、破坏公物、手机泛滥等等,难道我们就是来学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的吗?谁能指望在乌烟瘴气的环境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解决头发的问题尚且需要校长亲自出马,解决大脑的问题岂不是要由国家总理出面了?
这并非是纪律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自觉遵守意识出了问题,我们的执行出了问题,我们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脱了轨的火车,早已失去了行驶的意义。纪律似乎是教育最不可爱的一环,却是所有教育的基础。纪律所体现的几乎都是大家不太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情:强迫、服从、制止、压抑欲望和意志。纪律将“效率原则”置于“享乐原则”之上,为达目标,应当接受各种节制,甚至必须接受节制。纪律总是始于他人的决定,而且应该终于自我的决定,从外部的“纪律”转为“自律”。
做一个遵守纪律的中学生,是学习的基础,是效率提高的保证。如果头发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奢谈什么大脑的问题?
谢谢!
规矩不成方圆演讲稿篇4
俗话说得好,没规矩不成方圆。日常生活随处必须标准。大家遵守纪律,日常生活才会出现纪律,不然便会乱成一锅粥。标准是時刻提示大家留意自身的一言一行。
世界杯赛便是从一开始的粗暴错乱到现在的遵循纪律,和睦,公平公正,必须得益于标准,要是没有标准,便会导致错乱,有可能会摆脱世界各国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和睦关联,制订有关标准,还提升球类运动的观赏价值也推动了赛事的公平合理,促使赛事顺利开展。
有的人很有可能会感觉遵守纪律要一直墨守陈规地感觉好烦,很不自由,换一个层面去想,如果不遵守纪律了,社会发展便会很错乱,打架斗殴行凶会经常会出现。社会发展还会继续像如今那麼稳定吗?自然是不容易的。世界杯赛也是这般,沒有标准就难以开展下来的,再再加各国语言不一样,沟通交流中存有着阻碍,如果没了标准,那么就真乱了套了。标准尽管限定着大家,可是换一个层面去思索,实际上它在大家日常生活只充分发挥了非常大的功效。
日常生活之中实际上有很多事例,不单是只在球类运动里能反映出去。就如平常大家都是做的排长队买饭了,如果我们不遵守纪律,随意排队,便会造成他人的损害,朋友之间的友情。反过来,如果我们遵循了标准,好好地排长队,就不容易导致错乱。另外,也会防止许多多余的不便,这也就跟世界杯赛足球比赛相近了,大家都遵循世界杯赛的标准,才能够使赛事顺利开展下来。
世界杯赛足球比赛的标准持续去健全,持续去又话升级足球运动员们就持续去遵循新标准,融入新标准标准人非常好的管束住自身,这就是在其中一个拼搏精神——标准精神实质,遵守纪律是每一位选手来源于是全球的老百姓都必须的,搞好的一件事,那就是以便社会发展的和睦稳定。以便各种各样事的顺利开展,没了标准,大家按自身意向办事。相互之间中间打打闹闹,你退我嚷,到处都是争执的响声。那样的全球,我敢确信也不会喜爱的,那就是一副令人厌烦的丑恶嘴脸,想起来就恐怖。
无规定不成方圆,不但是体育文化行业在各行各业上都是一样的标准,针对我们都是很重要的。
规矩不成方圆演讲稿篇5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妈妈说过,爸爸说过,老师也说过,可我总是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自从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弟子规》活动,我对这句话渐渐地有了真正的理解。我终于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规矩,什么是方圆,什么才是真正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弟子规》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弟子规》给我们规范了做人的道理,如果我们做到了,我想我们会是一个文明高尚的小朋友。
就说我吧,我以前学习习惯很不好,又不讲卫生,妈妈经常说我,我很不高兴。学习弟子规后,我慢慢地改掉了以前的一些坏习惯,妈妈也开心地笑了,夸我懂得了不少规矩。
弟子规里有一段叫有余力,则学文,这一段中有一个故事。
内容大致是: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生活奔波,但只要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学习,所以知识渊博,人们都佩服他,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学习要得用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得用这“三余”学习。董遇生活很贫苦,但他专心学习,我们现在生活富裕了,就更应该努力学习。董遇面对重重生活上的困难,他没有回头、放弃,我们并没有遇到困难,如果不专心读书学习,就辜负了爸爸、妈妈、老师,和亲人对我们的期望,所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按照董遇说的那样——利用“三余”学习。
没有规矩,真的不成方圆,我们将来的路还长着,我们从小就应该人人守规矩,尽责任。行为上守规矩,学习上守规矩,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名文明向上的好孩子。
相信我们一定能用规和矩画出真正的方和圆。
规矩不成方圆演讲稿篇6
法律是什么?有的人说:“法律是抓坏人的。”有的人说:“法律是保护好人的`。”法律好像很深奥,条条款款一大堆,法律书籍也汗牛充栋,感觉穷尽一生也无法掌握,难道法律就真这么难以捉摸吗?
法律就是一种社会规范,法律就是为了保障人们生活,所以“法律是抓坏人的”,“法律是保护好人的”这些说法也是有道理的。
亚圣孟子曾说在:“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来源。在社会生活中,法律,无时无刻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使社会能正常运转。法律不仅仅规定了公民应当履行什么义务,还规定公民享有什么权利,每个国家的根本之法也就是《宪法》,它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具有最高法律权威和最高法律效力。毛泽东曾这样描述《宪法》: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其实啊,法律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说浅一点,法律就是规矩。而规矩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就像是运动会,各项比赛总有不一样的比赛规则。
那么法律如何来保护你呢?其实,只要能遵照我们普通的社会道德规范,法律也就自然而然的保护你了,可要是有的人不太那么遵守规范,那就很容易碰触到法律的红线。做假、售假等等这些都是违法的,有的时候违法后果只是损害自我,让自我受到法律惩罚,可有时候违法就关乎着性命了。1月9日晚上,四川南部驾驶员雍某偷偷驾着违法长途公交车上了高速,一向开车开了两天两夜,雍某行驶至高速公路逐宁凌江大桥时,因为疲劳驾驶,将车驶出右侧路外,仰翻于大桥右侧垂直高度8.5米的坝下,致使人员伤亡46人,违法后果之严重,让人无法想象。
当然,除了《宪法》这种根本之法,为了更好的保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许多各有侧重的法律。这些法律也是需要我们共同遵守的。作为国家的小公民大家应当有着国家未来主人的职责感和使命感,努力维护自我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让我们共同维护法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做起,知法、懂法、守法——从我做起。
规矩不成方圆演讲稿篇7
有一句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意思就是说没有规矩是不行的,行不通的。爷爷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小时候,爷爷就开始教导我:“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吃饭时,我喜欢蹲在地上吃饭。因为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爷爷见我这模样,就厉声呵斥道:“池晴!快起来!家里没有登子吗?非要蹲在地上,像安徽人讨饭似的!成何体统!快!快起来!”我便马上站了起来,搬了一个凳子,坐在凳子上。
边看有越的电视,边吃饭。爷爷看见我魂不守舍的样子就来气,谴责道:“吃饭能看电视吗?你看看你那魂飞到外太空去的样子!多丑呀!以后没有经过我的准许,谁也不能边吃饭边看电视!否则,家法伺候!”一听到家法我就鸡皮疙瘩就全来了。因为我们家的就家法就是——抄《朱子家训》十遍,并背诵。
小时候爸爸就是触范了家规,抄《朱子家训》抄到午夜十二点。我便没有再说什么,安安静静地吃饭。爷爷带着严肃的表情说道:“无规矩不成方圆!”
爷爷从小就给我解释过家风、家规、家训是什么。他说,家风,就是家中一股良好的风气,只有这一股良好的风气,才能使家中的每个人都安分守己,不偷,不抢。只会让他们乐于助人、善待他人、讲文明、讲礼貌,最后就会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成为天空中“最闪耀的一颗星”,成为这个家的骄傲!家规,就是家中一些规定,有了这些规定,才会更好的让家里人知道不要触范家规,污染家风。
就会让他们知道家规有多么严重。让他们时时警诫。不触范,就不会罚,也就不会多行不义必自毙了。家训,就是家中地位最高的人说的,哪怕是一个字都要记牢,不能忘却。往往地位最高的人说的话都是有利于我们生活、工作、事业的。这些话不但记住,而且还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寻找合适的方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他们都做到了吗?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平日里他身上都有一股很难闻的气味。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他没有重视家规。
在这里,我想说:“我们一定要重视家规,家训。让家规,家训、家风伴我们成长吧!”
规矩不成方圆演讲稿篇8
荀子在《天问》中讲:“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无一不是按照自然的法则运行。古人从大地的千姿百态,五颜六色中,得出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真理。古人尚且明白顺天而行,我们又岂能逆性而为?
纪律就是为维护团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纪律永远是一个团队精神的基础。对一个组织而言,没有了纪律,便没有了一切,仅有当一个组织和他的成员都具有了强烈的纪律意识,组织才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组织成员的素质才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一所学校如果有严格的纪律作保证,那么就产生良好的校风,为师生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企业仅有纪律严明,管理严格,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纪律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培养无数人才的美国西点军校,素来以纪律严格着称。西点军校十分注重对学员进行纪律锻炼。为保障纪律锻炼的实施,西点有一整套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惩罚措施。比如,如果学员违反军纪军容,校方通常惩罚他们身着军装,肩扛步枪,在学校内的一个院子内正步绕圈走,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十个小时。这样的训练整整持续一年,纪律观念由此深深地根植于每个人的大脑中。同时,与之而来的,却是每个人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职责感,这是一些让人受益终身的精神和品质。
我们选择来到学校学习,就是选择了一个冶炼自我的熔炉。我们在这座知识的殿堂里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知识的学习有考试来验证,我们的做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呢?看看我们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照一下我们的行为,迟到、骂人、抽烟、应付作业、考试作弊、破坏公物、手机泛滥等等,难道我们就是来学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的吗?谁能指望在乌烟瘴气的环境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解决头发的问题尚且需要校长亲自出马,解决大脑的问题岂不是要由国家总理出面了?
这并非是纪律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自觉遵守意识出了问题,我们的执行出了问题,我们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脱了轨的火车,早已失去了行驶的意义。纪律似乎是教育最不可爱的一环,却是所有教育的基础。纪律所体现的几乎都是大家不太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情:强迫、服从、制止、压抑欲望和意志。纪律将“效率原则”置于“享乐原则”之上,为达目标,应当理解各种节制,甚至必须理解节制。纪律总是始于他人的决定,并且应当最终自我的决定,从外部的“纪律”转为“自律”。